“我的英雄是一個懦夫”——巴恩斯《時代的噪音》中的倫理選擇
本文選題:朱利安·巴恩斯 + 《時代的噪音》; 參考:《當代外國文學》2017年03期
【摘要】:朱利安·巴恩斯新作《時代的噪音》聚焦俄國著名作曲家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維奇人生中的三個重要轉(zhuǎn)折點,通過敘述主人公在強權(quán)重壓下的困境與選擇,成功再現(xiàn)了藝術家在集權(quán)社會中的生存圖景。本文以文學倫理學批評為研究視角,沿著"向權(quán)力妥協(xié)"的倫理線,結(jié)合相應的倫理環(huán)境,逐一解構(gòu)三個倫理結(jié),即死亡與生存、音樂與尊嚴以及信仰與藝術的倫理選擇,并在此基礎上探究肖斯塔科維奇最終做出成為懦夫的倫理選擇,希冀由此剖析作品深處的倫理特性。
[Abstract]:The noise of the Times by Julian Barnes focuses on three important turning points in the life of the famous Russian composer Dmitry Shostakovich by describing the plight and choices of the protagonist under the weight of power. It successfully reproduced the survival prospect of artists in a centralized socie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terary ethics criticism, along the ethical line of "compromise to power" and combining with the corresponding ethical environment, this paper deconstructs three ethical knots one by one, namely, death and survival, music and dignity, and ethical choice of faith and art. On this basis, the author explores Shostakovich's ethical choice to be a coward, hoping to analyze the eth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is works.
【作者單位】: 上海交通大學外國語學院;
【分類號】:I561.07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迎亞;;接受還是毀滅——從《沒有被征服的女人》中看安內(nèi)特的倫理選擇[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4年13期
2 李迎亞;;理性與情感:論《第五縱隊》中菲利普的倫理選擇[J];湖北經(jīng)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年12期
3 鄒惠玲;李淵苑;;斯芬克斯因子與倫理選擇:《誰害怕弗吉尼亞·沃爾夫?》的倫理意旨析評[J];外國語文;2014年04期
4 張莉;;哀悼的意義——評巴恩斯新作《生命的層級》[J];當代外國文學;2014年01期
5 劉成科;;虛妄與覺醒——巴恩斯小說《終結(jié)的感覺》中的自我解構(gòu)[J];學術界;2014年01期
6 苗煒;;讀一讀巴恩斯[J];新民周刊;2012年36期
7 羅小云;;震蕩的余波——巴恩斯小說《十卷半世界史》中的權(quán)力話語[J];外語研究;2007年03期
8 張莉;郭英劍;;無所畏懼? “無”所畏懼!——評巴恩斯新作《沒有什么好怕的》[J];外國文學動態(tài);2010年02期
9 王青松;;朱利安·巴恩斯出版新作[J];外國文學動態(tài);2001年03期
10 明宇;;無法終結(jié)的感情——評朱利安·巴恩斯《終結(jié)的意義》[J];作家;2011年24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9條
1 采訪人 唐追遠 商報實習記者;游走在先鋒與傳統(tǒng)之間的巴恩斯[N];中國圖書商報;2012年
2 龔劍飛;巴恩斯的“敘述詭計”[N];中華讀書報;2012年
3 余揚;朱利安·巴恩斯:唯一的確定就是沒有確定[N];文學報;2012年
4 張莉;朱利安·巴恩斯:叩問存在的“佩涅洛佩”[N];文藝報;2012年
5 黃夏;朱利安·巴恩斯的獨特史觀[N];深圳特區(qū)報;2012年
6 康慨;朱利安·巴恩斯:讓我們直面死亡吧[N];中華讀書報;2008年
7 洪子誠;真?zhèn)沃g和之外:讀《見證》隨感[N];中華讀書報;2014年
8 林精華 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藝術的社會訴求和宗教情懷問題[N];中國圖書商報;2010年
9 劉慶華;迷惘中的永恒力量[N];中國社會報;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何朝輝;“對已知的顛覆”:朱利安·巴恩斯小說中的后現(xiàn)代歷史書寫[D];廈門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萬顥;論《鬼魂出沒—怪誕故事集》中的倫理身份與倫理選擇[D];華中師范大學;2015年
2 康雪嬌;解析《秀拉》中女主人公的倫理選擇[D];河北科技大學;2015年
3 戴紅燕;《夜色溫柔》:倫理選擇下的成長與墮落[D];江西師范大學;2015年
4 何曉波;論華頓《歡樂之家》中麗莉的倫理環(huán)境和倫理選擇[D];云南師范大學;2014年
5 楊云燕;巴恩斯小說中的敘事意象研究[D];江南大學;2016年
6 張玉光;巴恩斯小說《終結(jié)的感覺》中的荒誕和反抗[D];深圳大學;2017年
7 朱珍;試論朱利安?巴恩斯作品中的歷史觀[D];華東師范大學;2015年
8 倪蘊佳;巴恩斯小說歷史觀研究[D];青島大學;2010年
9 周貝妮;不確定性、反傳統(tǒng)、荒誕[D];三峽大學;2013年
10 趙啟超;無法觸及的真實[D];四川外國語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92366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xiandaiwenxuelunwen/1923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