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斯庫羅斯劇作中秘索思、邏格斯探究
本文選題:激動、不安和恐懼 + 命運。 參考:《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年02期
【摘要】:古希臘悲劇詩人埃斯庫羅斯作品中遍布的激動、不安和恐懼現象偶爾有人提及,但這種現象的溯源常被簡單歸總為劇作家的命運意識或樂觀精神。通過追尋作家身世、命運觀、作品中凸顯的命運世界以及隨時涌現的理性痕跡,可以發(fā)現:除了定數、命運意識,這一秘索思情結左右著埃氏筆下人物的激動、不安和恐懼情緒,悲劇詩人所漸強的邏格斯情結更加重了這些情緒。這一發(fā)現不僅為探討古希臘"悲劇之父"的思想變遷過程找到注腳,也為探討公元前6-5世紀古希臘秘索思向邏格斯過渡期人們的精神狀態(tài)提供了一定語料。
[Abstract]:The phenomenon of agitation, uneasiness and fear in the works of Aeschylus, a tragic poet in ancient Greece, is occasionally mentioned, but the origin of this phenomenon is often simply attributed to the playwright's sense of fate or optimism. By searching for the writer's life, the outlook on fate, the world of destiny highlighted in his works and the traces of reason that emerge at any time, it can be found that, in addition to destiny and destiny consciousness, this concierge complex affects the excitement of Eyre's characters. Anxiety and fear are exacerbated by the growing logos complex of the tragic poet. This discovery not only provides a footnote for the study of the process of ideological change of the "father of tragedy" in ancient Greece, but also provides certain language materials for the discussion of the spiritual state of the people in the transition period from ancient Greek mythos to logos in the 6-5 century BC.
【作者單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外國語學院;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后期資助項目“尤金·奧尼爾愛的主題研究”(13FWW004) 2014年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基金(5010000201411200)資助
【分類號】:I545.07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洪文;埃斯庫羅斯的傾向淺析[J];外國文學研究;1978年02期
2 正文;埃斯庫羅斯的《普羅米修斯》三部曲[J];外國文學研究;1980年02期
3 羅念生;埃斯庫羅斯及其悲劇創(chuàng)作[J];外國文學研究;1988年03期
4 喬戈;;埃斯庫羅斯《奧瑞斯忒亞》的神義論[J];求是學刊;2008年03期
5 杜佳;;為什么是埃斯庫羅斯?[J];思想戰(zhàn)線;2009年02期
6 李心鋒;埃斯庫羅斯傳世之作是哪七部[J];外國文學研究;1979年01期
7 黃爾昌;關于埃斯庫羅斯七部傳世之作[J];外國文學研究;1979年04期
8 張文剛;論埃斯庫羅斯《歐米尼得斯》中的政治傾向[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年06期
9 倪似丹;;面對著永恒的“上帝”——從埃斯庫羅斯、奧尼爾、薩特對同一悲劇題材的不同處理看悲劇觀的衍變[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88年02期
10 陳鶴鳴;寫不盡的普羅米修斯[J];外國文學評論;1988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孫銘有;;恩格斯的文藝批評方法論[A];全國馬列文藝論著研究會第十八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2 劉光耀;;十四行詩[A];基督教思想評論第七輯[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孫立夫;羅念生:今之傳譯經書者[N];中華讀書報;2004年
2 廣林;普羅米修斯的誕生[N];中華讀書報;2002年
3 孫立夫(學者);今之傳譯經書者[N];中國圖書商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潘桂英;普羅米修斯在中國[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謝文麗;埃斯庫羅斯悲劇《普羅米修斯》的多角度分析[D];云南大學;2011年
2 寇洋;普羅米修斯形象的多角度闡釋[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3 高媛;普羅米修斯形象衍變的哲學解讀[D];四川師范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78178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xiandaiwenxuelunwen/1781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