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景框與“世界圖像”的視覺隱喻——《曼德維爾游記》對前文本的“替補”及近代早期的認知范型
本文選題:《曼德維爾游記》 + 前文本 ; 參考:《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年06期
【摘要】:《曼德維爾游記》隱喻地表達了中世紀晚期歐洲的認識范型。《曼德維爾游記》中的亞洲記述,大量借用了《鄂多立克東游錄》中的相關(guān)內(nèi)容。在兩部游記重復的部分作一比較,可以發(fā)現(xiàn)相同的路線和內(nèi)容背后是不同的敘事與結(jié)構(gòu)。《鄂多立克東游錄》快捷、簡約的場景轉(zhuǎn)換在《曼德維爾游記》中遭遇了延宕、阻隔,場景之間的持續(xù)性意義聯(lián)系也就無可挽回地陷入了危機!堵戮S爾游記》的每一個場景都將偶然地揀選出某個個體觀眾,并且單獨地將其"攝入"。個體性的畫面型構(gòu)了個體性的意識,個體化的進程就此開始!堵戮S爾游記》的敘事者與受眾成為異域景觀或"存在者"的主體和中心,這意味著"世界圖像"時代的來臨。"人"成為"存在者"的中心與繪畫透視法原則確立"中心點"是同一件事情的同一個過程,于是,透視化的亞洲景框就發(fā)明了亞洲的"他異性"景觀!堵戮S爾游記》中,雖然亞洲的"他異性"被敘事者和讀者強行帶入或關(guān)聯(lián)于自身,但"替補"機制的運作又瓦解了現(xiàn)代歐洲主體意識的自足性。
[Abstract]:The Mandeville Journey metaphorically expresses the cognitive paradigm of the late Middle Ages in Europe.Comparing the repeated parts of the two travels, you can find that there are different narratives and structures behind the same route and content.The persistent meaning link between the scenes is irrevocably in crisis. Each scene in Mandeville will accidentally pick out an individual viewer and "ingest" it alone.The process of individualization begins. The narrator and audience of Mandeville become the main body and center of the exotic landscape or "being", which means the coming of the age of "world image". "The center of human being and the principle of painting perspective are the same process of the same thing. Therefore, the perspective of Asia frame invents Asia's "heterosexual" landscape. In Mandeville's travels,Although the "other opposite sex" in Asia was forcibly brought into or related to itself by narrators and readers, the operation of the "replacement" mechanism disintegrated the self-sufficiency of modern European subjective consciousness.
【作者單位】: 福建師范大學文學院;
【基金】:2015年度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地理大發(fā)現(xiàn)時代歐洲游記中的亞洲形象研究”(15BWW011)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I561.076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9條
1 夕夜風舞;;跟著文洛克游倫敦[J];旅游縱覽;2012年09期
2 杜麗燕;;略談曼德維爾悖論[J];云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4期
3 莫賢梁;;一個劃時代的偉大發(fā)現(xiàn)——從化惡為善到化私為公的自發(fā)秩序[J];理論界;2013年03期
4 林文藝;;中世紀歐洲作家眼中的中國形象——談《曼德維爾游記》中的中國(契丹)形象[J];福建商業(yè)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2期
5 鄒雅艷;;透過《曼德維爾游記》看西方中世紀晚期文學家筆下的中國形象[J];國外文學;2014年01期
6 馬勇;;英國人眼中的大汗之國——以《曼德維爾游記》為例分析[J];青春歲月;2012年02期
7 蘇光恩;高力克;;曼德維爾對盧梭自然狀態(tài)學說的影響[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年02期
8 韓加明;《蜜蜂的寓言》與18世紀英國文學[J];國外文學;2005年02期
9 ;[J];;年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袁凌新;;利己與利他:從曼德維爾到亞當·斯密[A];人的發(fā)展與社會進步——第十四屆全國人學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7條
1 宋磊;放棄做玩偶,專心講故事的吉祥物[N];中國文化報;2010年
2 本報記者 王東 侯珂珂;倫敦殘奧會關(guān)鍵詞[N];光明日報;2012年
3 本報記者 劉妍;倫敦奧運設(shè)計 要傳統(tǒng)還是要創(chuàng)意[N];中國服飾報;2012年
4 吳伯凡;蜜蜂:企業(yè)公民的寓言(上)[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06年
5 劉雪婷 北京大學人類學系;“經(jīng)濟意識形態(tài)”的徹底勝利:《從曼德維爾到馬克思》[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6 麗軍;18至20世紀初,西方人這樣認識中國……[N];南方日報;2006年
7 張檸 文學批評家;財富問題[N];中國圖書商報;2003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蘇光恩;對激情的治理:曼德維爾政治思想研究[D];浙江大學;2013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楊柳;《蜜蜂的寓言》倫理思想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7年
2 林文藝;中世紀歐洲游記《曼德維爾游記》中的中國形象[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73212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xiandaiwenxuelunwen/1732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