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伯納《匹克梅梁》與吳興國《蛻變》之比較
本文選題:《匹克梅梁》 切入點:《蛻變》 出處:《戲劇文學(xué)》2017年10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由吳興國根據(jù)卡夫卡短篇小說《變形記》改編創(chuàng)作的"無界限戲曲劇場"《蛻變》于2013年應(yīng)邀在愛丁堡國際藝術(shù)節(jié)進行首演,贏得了國際盛譽。本文通過對蕭伯納《匹克梅梁》和吳興國《蛻變》這兩部劇作進行比較分析,探討兩部劇作的差異、關(guān)聯(lián)及其成因。
[Abstract]:Wu Xingguo, an adaptation of Kafka's short story "the Modification", "the Theatre of Unbounded Drama", was invited to premiered at the Edinburgh International Arts Festival on 2013. 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two plays, Bernard Shaw's Pickmeiliang and Wu Xingguo's metamorphosis, and probes into the differences, connections and causes of the two plays.
【作者單位】: 天津財經(jīng)大學(xué)珠江學(xué)院;
【基金】:國家重點項目“卡夫卡與中國文學(xué)、文化之關(guān)系研究”(項目編號17AWW002)的階段成果
【分類號】:I106.3-03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紀(jì)潮;蕭伯納的吊詭[J];博覽群書;2005年10期
2 張明愛;;蕭伯納的社會心理辨析[J];學(xué)海;2006年03期
3 吳先澤;陳慧;;蕭伯納戲劇及對中國的影響[J];科教文匯(上旬刊);2009年07期
4 杜鵑;;“蕭伯納式”戲劇品格探析[J];戲劇文學(xué);2009年10期
5 張明愛;;蕭伯納作品中的女性角色分析[J];名作欣賞;2009年29期
6 杜鵑;;論蕭伯納戲劇手法的豐富性[J];四川戲劇;2010年01期
7 杜鵑;;一出精彩的短劇——評蕭伯納的《鄉(xiāng)村求愛》[J];戲劇文學(xué);2010年09期
8 王瑩;;蕭伯納戲劇與理想主義[J];泰安教育學(xué)院學(xué)報岱宗學(xué)刊;2010年04期
9 張明愛;;蕭伯納的矛盾性[J];南京工程學(xué)院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10年03期
10 王文靜;;社會主義與蕭伯納的宗教[J];長春理工大學(xué)學(xué)報;2012年06期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4條
1 李兵;蕭伯納·薇薇·“新女性”[N];中華讀書報;2008年
2 謝江南 張湘君;蕭伯納與中國:時代的相逢與誤讀[N];中華讀書報;2013年
3 陸軍 上海戲劇學(xué)院教授 博士生導(dǎo)師;不能忽略了蕭伯納[N];文匯報;2013年
4 李兵;蕭伯納的《鰥夫的房產(chǎn)》[N];中華讀書報;2008年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1條
1 朱璇;蕭伯納戲劇中的道德觀[D];上海外國語大學(xué);2006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譚雪凌;蕭伯納戲劇在中國[D];重慶師范大學(xué);2008年
2 張京;中國語境下的蕭伯納戲劇及其研究[D];云南藝術(shù)學(xué)院;2012年
3 張春燕;蕭伯納社會問題劇中的權(quán)力譜系[D];上海師范大學(xué);2015年
4 李迎亞;蕭伯納社會問題劇中的女性人物分析[D];華中師范大學(xué);2015年
5 王瑩;論蕭伯納戲劇創(chuàng)作的基督教淵源[D];河南大學(xué);2005年
6 伍金文;蕭伯納三部戲劇作品中的主題思想上的諷刺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xué);2012年
7 吳賢義;叛逆與傳統(tǒng)的雙重變奏[D];福建師范大學(xué);2008年
8 葛欣;權(quán)力、信仰與知識的整合[D];北京語言大學(xué);2007年
9 陳學(xué)珍;蕭伯納《圣女貞德》中的圣經(jīng)原型[D];曲阜師范大學(xué);2013年
10 馬孝幸;歷史闡釋與文本接受[D];中南大學(xué);2012年
,本文編號:163976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xiandaiwenxuelunwen/1639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