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般的非個人化”——論莎士比亞對伍爾夫女性寫作觀的影響
本文關(guān)鍵詞: 弗吉尼亞·伍爾夫 莎士比亞 雌雄同體 匿名詩學 非個人化詩學 出處:《國外文學》2017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作為現(xiàn)代主義文學和女性主義文學的先鋒人物之一,弗吉尼亞·伍爾夫在創(chuàng)作中受到了莎士比亞非個人化詩學的影響。本文將從雌雄同體觀、匿名詩學理念這兩方面討論莎士比亞非個人化詩學對伍爾夫女性寫作觀的重要影響,同時指出伍爾夫在改寫女性寫作傳統(tǒng)過程中對莎士比亞的批評。
[Abstract]:As one of the pioneers of modernist literature and feminist literature, Virginia Woolf is influenced by Shakespeare's impersonal poetics in her work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mportant influence of Shakespeare's impersonal poetics on Woolf's view of female writing and points out Woolf's criticism of Shakespeare in the process of rewriting the tradition of female writing.
【作者單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外國語學院;
【基金】:“中國國家留學基金資助”(項目編號:201606025089) “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wù)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編號:YWF-17-SK-G-08)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I561.074
【正文快照】: 雖然弗吉尼亞·伍爾夫從未發(fā)表過單獨評述莎士比亞的散文,但莎士比亞對她的影響伴其一生。從其自傳性散文《存在的瞬間》(Moments of Being)中提到少年時常與哥哥索比(Thoby Stephen)就莎士比亞戲劇爭得面紅耳赤的經(jīng)歷,(1)到1901年19歲的伍爾夫與索比在信中討論了劇本《辛白林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慧仁;伍爾夫“文學是一個整體”的含義[J];福州師專學報;2000年05期
2 呂洪靈;走出“憤怒”的困擾——從情感的角度看伍爾夫的婦女寫作觀[J];外國文學研究;2004年03期
3 王鵬;調(diào)和之筆:尋求對立中的統(tǒng)一——伍爾夫《幕間》解讀[J];理論學刊;2004年09期
4 李曉文;;試論伍爾夫的日記文學[J];湖南商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5 朱艷陽;;伍爾夫小說的詩化特征[J];內(nèi)蒙古電大學刊;2009年01期
6 楊莉馨;;20世紀以來伍爾夫漢譯與研究述評[J];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7 崔海妍;;新時期伍爾夫研究述評[J];時代文學(上半月);2012年04期
8 陳劍飛;;伍爾夫的屋子(外二首)[J];西湖;2006年08期
9 劉海燕;;一旦寫作生涯被思想照亮——由伍爾夫談起[J];作品;2007年07期
10 趙慧;申彥霞;;伍爾夫研究評析[J];長城;2010年06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3條
1 劉璐;;無韻詩章:論伍爾夫小說的詩化特質(zhì)[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9年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2 呂雪梅;;解話中畫,理文中紋 解讀伍爾夫《海浪》中的立體主義敘事實驗[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3年年會暨海峽兩岸翻譯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3年
3 陳靜;;挖掘人物背后的隧洞——評弗·伍爾夫《達洛衛(wèi)夫人》的意識流技巧[A];江西省文藝學會2003年年會論文集[C];2003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8條
1 武炳新;流動著的伍爾夫[N];中國郵政報;2002年
2 楊莉馨;貝爾繪畫藝術(shù)對伍爾夫小說的影響[N];文藝報;2012年
3 劉鵬凱;充滿詩意的寫作[N];海南日報;2004年
4 閻立 孔德琴(作者單位分別為合肥工業(yè)大學、淮南師范學院);從《簡·愛》到伍爾夫[N];光明日報;2004年
5 張慧仁;西方的另一種批評[N];中華讀書報;2005年
6 劉乃銀;新發(fā)現(xiàn)的伍爾夫筆記與英國批評界[N];中華讀書報;2004年
7 陸建德 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副所長,《外國文學評論》主編;我理解的閱讀[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8 孔亞雷;我們的奮斗[N];文藝報;2014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李紅梅;伍爾夫小說的敘事藝術(shù)[D];蘇州大學;2006年
2 呂洪靈;情感與理性[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3 毛繼紅;尋找有意味的形式[D];河南大學;2002年
4 潘建;弗吉尼亞·伍爾夫:性別差異與女性寫作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賈燕婷;伍爾夫小說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河北大學;2015年
2 陳欽;論伍爾夫小說理論中的真實觀[D];閩南師范大學;2015年
3 劉玲;伍爾夫與張愛玲女性主義創(chuàng)作比較研究[D];伊犁師范學院;2015年
4 侯郅s,
本文編號:144182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xiandaiwenxuelunwen/1441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