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史研究的價值取向——從《阿拉伯古代文學史》說起
本文關鍵詞:文學史研究的價值取向——從《阿拉伯古代文學史》說起 出處:《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年04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阿拉伯古代文學史》堅持"人民性"價值取向,其自覺性對我們的文學史研究和編著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價值取向無疑是文學研究的靈魂,也是定義"文學"、"文學性"、"藝術性"的基準。東西方傳統(tǒng)文學作品的主角大多是權貴、英雄、精英,相應評價的價值取向主要是統(tǒng)治階級立場的"貴族性",鄙視、輕視民間文學和以平民為主角的或具有與統(tǒng)治階級對立的革命傾向的文學;而當近現(xiàn)代文學主角逐漸轉(zhuǎn)向普通人和下層民眾,尤其是無產(chǎn)階級文學走上歷史舞臺之后,文學研究的"人民性"價值取向應運而興。不過,傳統(tǒng)的"貴族性"價值觀依然頑固、甚至強勁,迄今尚有文學研究者自覺或不自覺地站在"貴族性"的價值立場上定義"文學"、"文學性"和"藝術性",拒斥"人民性"價值取向的創(chuàng)作和研究,與他們的"多元"理論訴求相矛盾,這種現(xiàn)象值得我們重新審視和深入反思。
[Abstract]: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literary works of the East and the West is undoubtedly the soul of the literature study and the literature that defines " literature " , " literature " and " art " .
【作者單位】: 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
【分類號】:I109-5
【正文快照】: 一《批評的解剖》的作者諾思羅普·弗萊(Northrop Frye)曾主張文學研究與價值判斷不直接相關,這一觀點被韋勒克(RenèWellek)斥之為“完全錯誤”。事實上,諾思羅普在自己的文學研究實踐上也不能貫徹這一排除價值判斷的主張。(1)文學史作為文學研究包含的三個領域之一,不僅與文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榮翼;;文學史研究筆談[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2 王鍾陵,陶爾夫,彭黎明,許建平,張晶;“文學史研究轉(zhuǎn)型”筆談[J];中國社會科學;1996年06期
3 張敏,任浩;厚此薄彼,還是具體分析?——關于文學史研究的一點思考[J];外國文學評論;1997年03期
4 葉木;回眸與前瞻──“文學史研究的方法與范式”研討會綜述[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04期
5 金克木;試測下世紀 文學史研究[J];讀書;1998年01期
6 陳思和;;文學史研究陷阱真不少 談近年來出版的幾套文學叢書[J];書城;1999年05期
7 朱德發(fā);新文學史研究:選擇式收斂思維的優(yōu)勢[J];東岳論叢;1995年05期
8 張榮翼;關于文學史研究的哲學思考[J];中州學刊;1995年01期
9 王兆鵬;傳播與接受:文學史研究的另兩個維度[J];江海學刊;1998年03期
10 李松;;文學史研究的互文性視角[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羅云鋒;;歷史理論視野下的文學史分期觀念考察[A];當代中國:發(fā)展·安全·價值——第二屆(2004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學術年會文集 (下)[C];2004年
,本文編號:139495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xiandaiwenxuelunwen/1394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