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與智慧的碰撞,學術與文獻的交融——評王卓教授新著《多元文化視野中的美國族裔詩歌研究》
本文關鍵詞:思想與智慧的碰撞,學術與文獻的交融——評王卓教授新著《多元文化視野中的美國族裔詩歌研究》 出處:《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7年04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多元文化視野中的美國族裔詩歌研究 王卓 族裔詩歌
【摘要】:《多元文化視野中的美國族裔詩歌研究》一書按照從一般到具體、從宏觀到微觀的研究路徑,既突出美國族裔詩歌的多元文化屬性,又兼顧詩人個體的個性化特征。除在整體層面上透視和論述多元文化與美國族裔詩歌之間的關系外,該書通過對大量美國印第安詩歌、美國猶太詩歌、美國非裔詩歌文本的深入解讀,分析考察了美國族裔詩歌與主流話語之間的對話和互動,在細微之處發(fā)掘美國族裔詩歌的多元文化屬性。
[Abstract]:"From a multicultural perspective of American ethnic poetry research" a book from the general to the specific, route of research from macroscopic to microcosmic, multi cultural attribute is prominent American poetry, but also take into accoun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dividual poets. In addition to personalized perspective and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ulticultural and ethnic American poetry in the overall level of foreign this book, based on a large number of American Indian poetry, American Jewish poetry, non African American in-depth interpretation of poetry text analysis, dialogue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ethnic American poetry and mainstream discourse, in multi cultural nuances of American poetry to explore properties.
【作者單位】: 上海交通大學外國語學院;
【分類號】:I712.072
【正文快照】: 1.視野定選題:美國族裔詩歌研究的多元文化視角1844年,拉爾夫·沃爾多·愛默生在《詩人》一文中寫道:“在我們眼里,美國就是一首詩!笔嗄旰,沃爾特·惠特曼重申了愛默生的論斷。在《草葉集》(1855)的序言中,惠特曼不無自豪地寫道:“從根本上來說,美國自身就是一首偉大的詩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瑞紅;;差異·認同·超越——身份認同與美國當代族裔書寫[J];山西財經(jīng)大學學報;2012年S4期
2 張瓊;維爾納·索勒斯教授在南京作關于美國族裔文學與美國文化研究的講座[J];外國文學評論;2003年03期
3 張瓊;;族裔界限的延展與消散:《手繪鼓》[J];外國文學;2009年06期
4 劉喜波;;管窺美國族裔文學中的人物姓名缺失現(xiàn)象[J];理論觀察;2010年05期
5 許雙如;;族裔、文化身份追尋中的超越與傳承——從任璧蓮的《愛妾》說起[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6 劉葵蘭;黃桂友;;族裔文學研究中的全球視野——亞裔美國文學批評家黃桂友教授訪談錄[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7 鄭有利;;顛覆與重建——評《美國在心中》表現(xiàn)的族裔反抗[J];科技信息;2011年31期
8 王卓;;邊緣地帶的先鋒:美國族裔文學語境中的美國非裔文學[J];山東外語教學;2012年06期
9 陳曉月;王楠;;“想象的共同體”與美國族裔作家的敘事策略[J];上海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1期
10 張瓊;;稽遠鉤沉 意義深長——維爾納·索勒斯關于美國族裔文學與美國文化研究的講座[J];外國文學動態(tài);2003年04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蘇友貞;未適的新土[N];東方早報;2008年
2 張子清 雷祖威;華裔美國文學中的族裔性[N];文藝報;2002年
3 李保杰 山東大學外語學院;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身份雜糅[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劉增美;族裔性與文學性之間[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玉萍;非白族裔文化身份的困境與追求—對扎迪·史密斯三部小說的解讀[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5年
2 袁巍;二十世紀后期印第安族裔文學與母題研究[D];淮北師范大學;2016年
3 孟睿;論后“9·11”小說的多重主題意蘊[D];南京師范大學;2016年
4 張龍龍;跨越邊界,建構(gòu)世界主義的關系:裘帕·拉希莉作品的世界主義解讀[D];南京大學;2015年
5 武越;多元文化主義語境下任璧蓮小說中的族裔身份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7年
6 崔娜;‘此處’多于‘彼處’:小說《茉莉花》與《無根花》中離散族裔身份的重構(gòu)[D];延邊大學;2017年
7 鄭毅;散居族裔批評視域下的《夢娜在希望之鄉(xiāng)》[D];中國海洋大學;2011年
8 潘睿;超越族裔性:李立揚詩歌的詩學研究[D];暨南大學;2012年
9 趙明利;多元文化語境下的族裔身份:任碧蓮作品《愛妻》的多元文化解讀[D];廈門大學;2007年
10 葉珍;非白人文學母女寫作中的族裔文化認同[D];上海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39409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xiandaiwenxuelunwen/1394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