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現代文學論文 >

深遠的拒絕與致命的感染——比較魯迅與施米特對浪漫主義藝術的批判及其“人觀”之源

發(fā)布時間:2018-01-01 10:20

  本文關鍵詞:深遠的拒絕與致命的感染——比較魯迅與施米特對浪漫主義藝術的批判及其“人觀”之源 出處:《云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年0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卡爾·施米特 魯迅 現代化 浪漫主義


【摘要】:中國和德國都屬于現代化后進之國,兩國在現代化進程中多有共同之處。形形色色的浪漫主義藝術在此過程中極度活躍,對兩國都產生了復雜深遠的影響?枴な┟滋嘏c魯迅是同時代人,兩人都對現代化宿命有清醒認識,同時也極力批判浪漫主義藝術潛伏的巨大危險與破壞性,本文首先分析比較兩人的浪漫主義藝術批判,進而追溯到其背后隱藏的兩人的"人觀"之異同。然而盡管痛苦求索,兩人都沒有為民族找到真正的良藥與出路。魯迅最終陷入絕望——反抗絕望的"浪漫循環(huán)"中,而施米特則自己深陷于浪漫主義之惡的極端——在納粹罪惡之中無法自拔。本文試圖證明,這兩位浪漫主義藝術的深刻批判者,其思想本身依舊未能逃脫他們所批判的"浪漫"。而這最激烈地啟示了,必須找到一個本源的真實基礎,才可能真正洞察批判浪漫主義,這也是本論文最后憧憬的方向。
[Abstract]:China and Germany belong to the modernization of backward country, there are many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in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 The romantic art of every hue is extremely active in this process, has a far-reaching influence on the complex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Karl Schmidt and Lu Xun are in the same period, two people have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modern fate, but also strongly criticized the romantic art latent danger and destruction,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and compares the two critique of romantic art, two people and then back to the hidden "people view"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However, despite a painful search, two people did not find out the real medicine and for the nation. Lu Xun eventually fell into despair against despair the "romantic cycle", and Schmitt himself in a romantic evil extreme, unable to extricate themselves in Nazi guilt. This paper tries to prove that the two main romantic The deep critics of Yi art still fail to escape their criticism of "Romance". This most intense revelation is that we must find the true foundation of a source so that we can truly penetrate the critical romanticism, which is the last vision of this paper.

【作者單位】: 復旦大學;
【分類號】:I106
【正文快照】: 眾所周知,現代化進程帶來了許多空前的福祉,同時也使人類的生存狀態(tài)越來越陷入危機。而且,現代化轉型因著迄今為止依然具備的不可逆性,對東西方國家、南北方民族而言都成為了無法避免的宿命。中德兩國在此進程中多有共同之處:在歐洲現代化進程中,德國屬后進之國;同樣在東方現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浩;;卡爾-施米特與法西斯[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7年02期

2 布萊克·克拉克;安珂;;弱智兒童的造福者[J];文化譯叢;1985年03期

3 袁翰青;;奧托·霍尼施米特小傳[J];化學教育;1982年05期

4 高山奎;;文化哲學的前提批判和領域劃分——從施特勞斯、施米特對文化哲學的批判談起[J];哲學分析;2010年03期

5 張一兵;給予與創(chuàng)造:認識本質的歷史把握——解讀施米特的《馬克思的自然概念》[J];天津社會科學;2000年05期

6 劉增明;;三種理性批判及其回應——卡爾·施米特與馬克思的論戰(zhàn)[J];社會科學輯刊;2012年04期

7 卡爾·施米特,林國基;關于陸地、海洋與天空的對話[J];天涯;2004年04期

8 梁捷;談話就是好的[J];中國企業(yè)家;2005年20期

9 陳亦權;;撤學位[J];雜文選刊(下半月版);2013年02期

10 楊耕;“歷史唯物主義”術語的由來及其實質——兼與賀彥波同志商榷[J];江漢論壇;1985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劉軍;姚成龍;;施米特對于公民教育的啟示[A];21世紀中國公民教育的機遇與挑戰(zhàn)——兩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2 朱剛;;敵對的抑或友愛的政治?——施米特的“政治的概念”以及德里達對它的解構[A];“西方政治哲學”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杰夫;特洛伊木馬與企業(yè)創(chuàng)新[N];中國證券報;2009年

2 雨荷;“抄襲門”持續(xù)發(fā)酵匈總統(tǒng)被迫辭職[N];法制日報;2012年

3 劉小楓;施米特的反帝檄文[N];南方周末;2006年

4 宗成河(復旦大學);施米特與自由主義[N];中國圖書商報;2003年

5 ;9·11尋呼信息“解密”:“我沒事,愛你”[N];新華每日電訊;2009年

6 約書亞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浪漫的政治表現主義[N];中國圖書商報;2003年

7 記者 王磊;想辦奧運 先抓環(huán)保[N];新華每日電訊;2000年

8 上海大學歷史系 成慶;真理與政治的命運[N];南方周末;2012年

9 深圳特區(qū)報記者 葉紅梅;我的興趣是搞清西方學問的本來面目[N];深圳特區(qū)報;2013年

10 ;全球自殺人數相當于每天一次“9?11”[N];新華每日電訊;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王東明;例外的挑戰(zhàn):卡爾·施米特的國家緊急權理論研究[D];廈門大學;2009年

2 劉增明;敵友政治觀[D];吉林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魯森;施米特政治觀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3年

2 管書艷;論卡爾·施米特的政治觀[D];黑龍江大學;2009年

3 劉余勤;卡爾·施米特:以政治神學對抗浪漫主義[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4 楊陳;剩余物抑或衍生物[D];西南政法大學;2006年

5 王震鋒;施米特對自由主義的批判[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6 陳德;施米特“強國家”理論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3年

7 陳舒;現代國家的法理學基礎[D];西南政法大學;2008年

8 王歡歡;論施米特的政治正當性[D];吉林大學;2009年

9 李柯;論韋伯與施米特對技術政治的批判[D];西南政法大學;2010年

10 王冠;理想和現實中的議會民主制[D];吉林大學;2009年

,

本文編號:136409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xiandaiwenxuelunwen/136409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f3333***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