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揚詩歌中的悲劇元素探究
本文關鍵詞:李立揚詩歌中的悲劇元素探究
【摘要】:華裔美國詩人李立揚(Li-Young Lee,1957-)是當代美國最著名、讀者最廣泛的優(yōu)秀華裔美國詩人之一。迄今主要創(chuàng)作有詩集四部:《玫瑰》(Rose,1986)、《在我愛你的那座城市》(The City In Which I Love You,1990)、《夜之書》(Book of My Nights,2001)和《在我眼后》(Behind My Eyes,2008)及一部回憶錄《有翼之籽》(The Winged Seed:A Remembrance,1999)。他顛沛流離的離散經(jīng)歷、與眾不同的文化背景且兼受中西詩學傳統(tǒng)的浸潤熏陶,使得他的詩歌作品不僅富于對華裔美國這一族裔身份的探尋與思考,而且生命的沉痛也激發(fā)起他對過去的無盡追思,他的回憶將痛苦的經(jīng)歷隔離出時間與空間的距離,以詩歌的文體表現(xiàn)形式將痛感升華成美感,在生命的重壓之下呈現(xiàn)出悲劇化的壯美。在李立揚的詩歌中的確表現(xiàn)有沉郁柔美的氣質,但那背后也有因激烈的反抗精神而呈現(xiàn)的人格力量的悲壯美與身份重新建構的強烈愿望,而這也是本篇論文試圖探尋的主題——苦難詩學中的悲劇審美。本文以黑格爾悲劇沖突說、海德格爾的“向死而生”和尼采的“酒神精神”等為主要代表的西方悲劇理論為理論基礎,從悲劇沖突、悲劇意識和悲劇精神三個方面分析李立揚的詩歌中的悲劇元素。而體會華裔美國詩歌文本的審美特色進而發(fā)掘其內(nèi)在的美學價值,是將其置于西方主流詩歌平等的位置的前提之下進行的。本文以文學審美與族裔追尋相結合的方式來探尋李立揚詩學在華裔美國文學多重文化背景下的社會學和哲學價值,這對于提升華裔美國詩歌的地位有重要意義。
【學位授予單位】:暨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I712.072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阿員;我喜歡李立三,更喜歡中國[J];國際人才交流;2002年04期
2 陳旭;數(shù)易其名的李立三[J];文史春秋;2003年05期
3 羅永常;李立三與其夫人李莎[J];黨史文匯;2005年05期
4 邵明武;;“李立三”一名有來歷[J];咬文嚼字;2007年05期
5 李立宏;;李立宏作品[J];中國陶藝家;2007年01期
6 唐純良;;從《李立三之謎》書中的“謎”說開去[J];黨史博覽;2010年04期
7 殷育文;;馮任與李立三一段不尋常的交往[J];黨史文苑;2011年01期
8 ;李立作品[J];創(chuàng)作與評論;2011年05期
9 李思慎;李立三夫人李莎初訪西柏坡再說李立三[J];炎黃春秋;1993年11期
10 天風;李立三的絕命書[J];炎黃春秋;1994年08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畢銘;;李立英笑別人生[A];老兵話當年(第五輯)[C];2004年
2 姜平;;南昌起義的主張最早是由李立三、鄧中夏提出的[A];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南焱;“鐵柜大王”李立民:小公司大運作[N];經(jīng)理日報;2003年
2 子墨;誰在制造低價Windows 7[N];電腦報;2009年
3 石磊 肖濤;陳全國會見李立國一行[N];西藏日報(漢);2013年
4 民政部部長 中國慈善聯(lián)合會會長 李立國;李立國:以包容互信為品格團結慈善力量[N];人民政協(xié)報;2014年
5 王延亮;《李立三全傳》披露大量鮮為人知史料[N];北京日報;2002年
6 記者 王慧;民政部常務副部長李立國來撫調研[N];撫順日報;2006年
7 徐化寧 本報特約通訊員 周同義;一位太行之子的擁軍情[N];中國國防報;2011年
8 張俊榜;務實創(chuàng)業(yè)的帶頭人[N];新鄉(xiāng)日報;2008年
9 深圳報業(yè)集團駐穗記者 李明;李立三:工人運動杰出領袖[N];深圳特區(qū)報;2011年
10 部宣;李立國在貴州調研基層民政能力建設和民政創(chuàng)制立法[N];中國社會報;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楊婧;李立揚詩歌中的悲劇元素探究[D];暨南大學;2016年
2 李華東;建國前后李立三勞動工會思想及實踐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23540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xiandaiwenxuelunwen/1235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