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續(xù)寫何以有效促學
本文關鍵詞:讀后續(xù)寫何以有效促學
更多相關文章: 讀后續(xù)寫 有聲思維 內(nèi)容創(chuàng)造 互動協(xié)同 語言模仿
【摘要】:本文報道一項質(zhì)性實證研究,采用有聲思維法,深入探究讀后續(xù)寫促學語言的機理。受試是兩位來華學習漢語的外國學生,閱讀兩個情節(jié)不完整的故事,接著續(xù)寫,補全內(nèi)容。閱讀和續(xù)寫的有聲思維錄音數(shù)據(jù)用作剖析讀后續(xù)寫思維過程。數(shù)據(jù)分析集中觀察續(xù)寫的內(nèi)容和語言是否與讀物協(xié)同,能否提高學習者的表達力。分析結(jié)果印證了讀后續(xù)寫的有效性,它之所以有效促學,因其符合語言學習規(guī)律。研究發(fā)現(xiàn)為進一步挖掘讀后續(xù)寫的促學潛力、改進其使用方法、打造高效外語教學模式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作者單位】: 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
【關鍵詞】: 讀后續(xù)寫 有聲思維 內(nèi)容創(chuàng)造 互動協(xié)同 語言模仿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漢語二語學習的認知過程與高效率教學模式研究”(12&ZD224)的部分研究成果
【分類號】:H195
【正文快照】: 1.研究背景讀后續(xù)寫早已存在,由誰發(fā)明難以考證。在我國外語界,誕生于上世紀90年代末的外語寫長法(參閱王初明等2000),就已常用讀后續(xù)寫去激勵學生寫長文。直至“學伴用隨”原則提出后(參閱王初明2009),讀后續(xù)寫的理論意義才被逐漸認識,應用價值被重新發(fā)掘,相關研究也被重視起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王初明,牛瑞英,鄭小湘;以寫促學——一項英語寫作教學改革的試驗[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0年03期
2 王初明;;互動協(xié)同與外語教學[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0年04期
3 王初明;;學相伴 用相隨——外語學習的學伴用隨原則[J];中國外語;2009年05期
4 王初明;亓魯霞;;讀后續(xù)寫題型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3年05期
5 王初明;;內(nèi)容要創(chuàng)造 語言要模仿——有效外語教學和學習的基本思路[J];外語界;2014年02期
6 姜琳;陳錦;;讀后續(xù)寫對英語寫作語言準確性、復雜性和流利性發(fā)展的影響[J];現(xiàn)代外語;2015年03期
7 王初明;;提高外語教學效率最重要[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15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紅霞;外語教育中的整體語言方法[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2 孫云;;基于“寫長法”理論的英語寫作教學研究[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3 董巧稚;;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英語寫作模式分析[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4 徐華莉;;從互動教學的誤區(qū)看教師角色的重要性[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5 郭肖;趙菡;;反思型教學模式在英語寫作中的運用[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7年10期
6 湯蘇寧;;碩士研究生俄語口語、寫作能力教學研究[J];遼寧科技大學學報;2008年05期
7 蘇海霞;關于獲得英語精讀教學有效性的研究——精讀教學中需關注的幾個問題[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8 鄭雪貞;;元認知策略在大學英語寫作水平中的實證研究[J];安陽工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9 宋淑媛;;論大學生英語寫作技能的培養(yǎng)[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5期
10 戰(zhàn)秀琴;英語寫作語句銜接分析[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全冬;余渭深;;論BBS在英語寫作自主學習中的可行性[A];全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暨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外語教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2 全冬;余渭深;;論BBS在英語寫作自主學習中的可行性[A];教育技術應用與整合研究論文[C];2005年
3 李志雪;李紹山;;對國內(nèi)英語寫作研究現(xiàn)狀的思考——對八種外語類核心期刊十年(1993—2002)的統(tǒng)計分析[A];英語寫作教學與研究的中國視角——第四屆中國英語寫作教學與研究國際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4 文秋芳;劉潤清;;從英語議論文分析大學生抽象思維特點[A];英語寫作教學與研究的中國視角——第四屆中國英語寫作教學與研究國際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5 何佳佳;;從西方寫作理論到中國大學生英語寫作教學——中西方英語寫作理論與研究對比評述[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十四輯)[C];201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韓曉蕙;可理解輸入影響第二語言閱讀理解和附帶詞匯習得之實證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王蕾;中國高水平EFL學習者語言研究:程式語和語言創(chuàng)造性[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郝鴻耀;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實效性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4 楊勁松;零度課程設計[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5 楊蕾;詞匯知識與詞匯應用能力關系實證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6 朱慧敏;大學生英語寫作中的詞匯豐富性發(fā)展特征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7 安利紅;俄語寫作理論與教學[D];黑龍江大學;2004年
8 劉春燕;二語習得中的語言輸出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6年
9 吳瑾;中國研究生學術詞匯知識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7年
10 崔淑珍;西方英語寫作學的元學科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熊曉莉;“先寫后說”對消除英語專業(yè)學生口語課堂焦慮,提高口語的實證性研究[D];南昌航空大學;2010年
2 彭珍容;范文仿寫法與句子訓練法的效果比較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周靜;一項關于輸出任務促進語言形式習得效果的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卞惠益;合作學習在江陰農(nóng)村高中英語寫作中的運用[D];蘇州大學;2010年
5 楊德芳;職業(yè)學校學生英語寫作中介語錯誤分析教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6 王巖霞;過程體裁法在中學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7 馬克彩;詞塊與英語寫作教學[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8 周黛青;讀寫結(jié)合對初中學生寫作的影響[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9 魯國芳;仿寫法與英語專業(yè)學生英語寫作水平的實證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10 李文玉;過程教學法在高中英語寫作課堂上的應用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王初明;;哪類練習促學外語[J];當代外語研究;2013年02期
2 王初明;;論外語學習的語境[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7年03期
3 王初明;;互動協(xié)同與外語教學[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0年04期
4 劉建達;;評卷人效應的多層面Rasch模型研究[J];現(xiàn)代外語;2010年02期
5 王初明;;學相伴 用相隨——外語學習的學伴用隨原則[J];中國外語;2009年05期
6 王初明;;讀后續(xù)寫——提高外語學習效率的一種有效方法[J];外語界;2012年05期
7 王初明;;外語學習中的認知和情感需要[J];外語界;1991年04期
8 王初明;;內(nèi)容要創(chuàng)造 語言要模仿——有效外語教學和學習的基本思路[J];外語界;2014年02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苗菊;有聲思維——翻譯內(nèi)在過程探索[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5年06期
2 李潔;嚴厲;;有聲思維簡介[J];大眾文藝(理論);2009年01期
3 梁高燕;;基于有聲思維語料的英譯漢翻譯研究[J];中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4 申娟;;有聲思維法在翻譯中的應用[J];文學界(理論版);2011年07期
5 申娟;;用有聲思維法分析英語翻譯過程中的翻譯策略[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年12期
6 馬瑞杰;;翻譯研究之有聲思維方法探析[J];理論觀察;2011年06期
7 賴鵬;;《二語研究中有聲思維法的爭議》評述[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2年02期
8 肖才望;;有聲思維法在翻譯研究中的局限性及展望[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4期
9 曾景婷;顧麗娟;葉沅沅;;基于有聲思維法翻譯策略的實證研究[J];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1期
10 黃梨;;有聲思維法在翻譯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3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劉立香;;翻譯過程的有聲思維實驗研究[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鄧麗娜;翻譯內(nèi)在過程的有聲思維報告法研究及其應用[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2 高晨;基于有聲思維的文化專有項翻譯策略新探[D];西北工業(yè)大學;2007年
3 申娟;有聲思維法在翻譯過程中的實證研究[D];中北大學;2012年
4 章志妹;工作記憶容量和有聲思維對英語閱讀的影響[D];蘇州大學;2013年
5 周亞東;有聲思維法在護理本科教育中的應用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3年
6 余俊燕;小說前景化語言的英漢翻譯過程[D];寧波大學;2013年
7 周亞莉;探討翻譯過程中的翻譯策略[D];西北師范大學;2006年
8 袁炳宏;大學生(非英語專業(yè))英語閱讀元認知策略的性別差異[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97969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979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