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功利主義與近代語言變革運動
本文關鍵詞:文化功利主義與近代語言變革運動
更多相關文章: 近代 語言變革 儒學傳統(tǒng) 文化功利主義
【摘要】:近代語言變革運動,看上去是對自身文化的一次重大調(diào)整,但其潛在邏輯,仍來自于儒家思想賦予的舊思路,即:從政治事功的層面來評價文化價值的高低,要求文化為國運負責。近代語言變革運動的領導者們,希望通過語言變革而全面更新文化,最終通過建設與西方現(xiàn)代文明全面接軌的新文化,直接開出一個強大、進步的現(xiàn)代中國。文化變革,成為謀求中國問題之根本解決的根本方案。這種幻想,與儒家經(jīng)典提供的政治神話極其相似。近代語言變革運動,雖然引爆了五四以來全面的文化重建運動,但究其實質(zhì),卻依然以儒學傳統(tǒng)賦予的文化功利主義為其基本理論前提之一。
【作者單位】: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
【關鍵詞】: 近代 語言變革 儒學傳統(tǒng) 文化功利主義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語言變革與近現(xiàn)代中國知識人的認同危機及重建研究”(課題批準號:13BZW012)的階段成果
【分類號】:H1-09
【正文快照】: 清末民初,中華民族在西方列強的全面侵略之下,面臨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這一時期的語言變革運動,并非由漢語自身發(fā)展演變的內(nèi)在規(guī)律自然促成,而是巨大的外在壓力下的人為變革,是中國知識人為應對“亡國滅種之禍”所采取的最為重要的文化自救策略。晚清士人發(fā)起的白話文運動以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樹勤;楊學坤;;以公心辨:辯論理念的回歸與超越[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年02期
2 吳樹勤;;禮學視野中的天人統(tǒng)一論——荀子“明于天人之分”思想的實質(zhì)[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2期
3 江瀚;;略論荀子禮樂學說之思想意義[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年03期
4 呂偉華;;淺論縱橫家的政治理想[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1年03期
5 陸建華;荀子禮法關系論[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2期
6 湯奇學,陳寶云;“救國”與“救人”——辛亥革命時期與新文化運動時期改造國民性思想之比較[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4期
7 王永茂;論魯迅的進化觀[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2期
8 陸建華;;墨子之禮學[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6期
9 丁成際;;“各得其宜”與“群居和一”——荀子“群己之辨”的價值意蘊[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10 丁成際;;荀子禮之功能論[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向榮;;被低估的大師與外省文學的身份認同——兼論文學的地緣政治學[A];“辛亥百年與四川小說創(chuàng)作”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當代文壇》2011年增刊)[C];2011年
2 張勁松;;晴雯雙重人格探微——亦主亦奴的文化悲劇[A];2011年貴州省社會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3 肖國棟;;論《野草》的悖論心理結(jié)構(gòu)[A];黑龍江省文學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4 劉晴;;論人物紀念館的人文精神[A];新世紀博物館的實踐與思考——北京博物館學會第五屆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5 王曉初;;魯迅與五四新文化精神[A];言說不盡的魯迅與五四——魯迅與五四新文化運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6 哈迎飛;;論魯迅的家族意識[A];言說不盡的魯迅與五四——魯迅與五四新文化運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7 姜彩燕;;魯迅與實用主義兒童教育思想[A];言說不盡的魯迅與五四——魯迅與五四新文化運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8 趙京華;;普羅文學的政治性和世界性——重讀小林多喜二《蟹工船》兼論20世紀30年代中日左翼文學的同時代性[A];魯迅與“左聯(lián)”——中國魯迅研究會理事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9 王曉初;;魯迅與五四文化精神[A];魯迅與“左聯(lián)”——中國魯迅研究會理事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10 易彬;;雜文精神、黑暗鬼影與死火世界——魯迅與穆旦比較論[A];魯迅與“左聯(lián)”——中國魯迅研究會理事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康德強;傳統(tǒng)體育養(yǎng)生的文化哲學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3 徐佳;生態(tài)語言學視域下的中國瀕危語言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劉寶春;南朝東海徐氏家族文化與文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5 張美宏;生生之道與圣人氣象:北宋五子萬物一體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李言統(tǒng);故事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7 魏曉虹;《閱微草堂筆記》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8 楊棟;神話與歷史:大禹傳說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9 李鴻雁;唐前敘事詩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10 崔紹懷;中國魯迅《野草》研究史論[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躍華;對人與社會的批判與拷問[D];河北大學;2007年
2 李桂峰;傳統(tǒng)民本思想的理論品質(zhì)與現(xiàn)代轉(zhuǎn)型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3 王永平;蚌病成珠—郁達夫的情愛生活與其文學創(chuàng)作[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4 宋利娜;先秦儒家農(nóng)業(yè)觀探析[D];鄭州大學;2010年
5 王麗麗;魯迅與《萌芽月刊》[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6 吉瑞;魯迅與《河南》[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7 宋麗然;魯迅:在科學和文學之間[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8 柏彥飛;“誠與愛”:魯迅文學中的道德精神[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9 蔣曉艷;紅山文化與中華禮制文明[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10 宇琳;微辭婉晦 精義致用[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蘇少峰;;近代以來廣東成為維新變革運動策源地的原因及啟示[J];廣東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2 朱愛華;試析戊戌維新改良說的一個重要前提[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年04期
3 王三槐;;奧因·奧貢巴《變革運動》[J];讀書;1987年01期
4 袁國興;;外來影響與中國近代戲劇變革模式的演進——兼談改良戲曲與話劇的關系[J];戲劇藝術;1993年01期
5 張向東;;清末民初的語言變革運動與現(xiàn)代文學的歷史關聯(lián)——以語言學史、文化史和思想史的敘述為例[J];蘭州交通大學學報;2007年02期
6 林開倫;;追憶林開元烈士[J];涼山文學;2006年06期
7 許平;朱曉罕;;上個世紀60年代西方也有一場“文化大革命”[J];全國新書目;2004年02期
8 陳放;;洋務運動與明治維新的差異[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5期
9 呼艷芳;;從洋務運動和明治維新看近代中日改革之成效[J];內(nèi)蒙古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6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記者 李努爾;津反對黨領袖拒絕接受南共體裁決[N];人民日報;2008年
2 李努爾;津巴布韋黨際對話取得進展[N];人民日報;2008年
,本文編號:97343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973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