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語言模因論的語言接觸過程與結果探析
本文關鍵詞:基于語言模因論的語言接觸過程與結果探析
更多相關文章: 語言接觸 語言模因復合體 語言模因宿主 語言模因作用場
【摘要】:基于語言模因理論,語言間的相互接觸即為不同語言模因復合體在作用場中相互影響作用的過程。在此過程中,作用場中的各要素對語言模因復合體之間相互作用的過程和結果產生了動態(tài)的影響和制約。語言接觸,即語言模因復合體之間相互作用的結果,表現在對語言模因復合體主體、外延的作用,及對語言模因復合體宿主的影響。
【作者單位】: 吉林大學文學院;吉林大學公共外語教育學院;
【關鍵詞】: 語言接觸 語言模因復合體 語言模因宿主 語言模因作用場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4BYY080) 吉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014JD12)
【分類號】:H030
【正文快照】: 2.吉林大學公共外語教育學院,吉林長春130012)“語言,像文化一樣,很少自給自足!(Sapir,1921)任何一個民族都無法孤立存在,都要和其他民族交往、聯系,語言作為人類交際的重要工具,在不同民族間的接觸中相互接觸、相互影響。語言間的接觸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發(fā)展而發(fā)展。在語言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莫愛屏;蔣清鳳;;語用、模因與翻譯——何自然教授訪談錄[J];山東外語教學;2014年05期
2 陳琳霞;何自然;;語言模因現象探析[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6年02期
3 何自然,何雪林;模因論與社會語用[J];現代外語;2003年02期
4 齊聰;陳旭遠;;中國英語學習策略培訓研究十年述評(2003-2012)——基于國內17種外語類核心期刊論文的統計與分析[J];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鋒;;兩性話語差異和禮貌策略[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2 周瑞英;;語言模因特點探討[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3 張耘;;語言模因作為語用策略的順應性分析[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4 譚曉春;;大學英語模仿與創(chuàng)新寫作教學探析[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5 李慧;謝道兵;;“×哥”傳播的模因論分析[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6 許敏;;淺析廣告語中的強勢模因[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11期
7 周洪;;廣告的欲、技、道[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2期
8 熊婷;;廣告詞的模因論闡釋[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3期
9 裘瑩瑩;;從模因論視角看背誦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10期
10 王瓊;;模因論與高職高專英語教學[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9條
1 張翠玲;安靜;郭曉暹;李佳美;楊雯;;運用“模因論”培養(yǎng)學習者語言輸出能力的嘗試[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七輯)[C];2010年
2 陳潔;;廣告歸化翻譯策略的模因論角度探析[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3 曹進;;網絡語言傳播的“模仿”與“復制”[A];中國傳媒大學第二屆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博士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4 楊鯉寧;;淺析貴州少數民族青少年漢語言社會化問題——對侗族的個案分析[A];“和諧發(fā)展與貴州小康社會建設”學術研討會暨貴州省社會學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5 王曉輝;王曉東;;漢英諧音語碼轉換現象探析——以2009年新年祝福語“Happy 牛 year!”為例[A];江西省語言學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6 王立松;;模因翻譯論視閾下的天津濱海新區(qū)公示語翻譯[A];科學發(fā)展·生態(tài)文明——天津市社會科學界第九屆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上)[C];2013年
7 呂良弼;;閩南方言生態(tài)環(huán)境研究——以石獅市為例[A];海峽兩岸之閩南文化——海峽兩岸閩南文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8 呂良弼;;閩南方言生態(tài)環(huán)境探析——以石獅市為例[A];中華文化與地域文化研究——福建省炎黃文化研究會20年論文選集[第三卷][C];2011年
9 王曉輝;王曉東;;漢英諧音語碼轉換現象探析——以2009年新年祝福語“Happy牛year!”為例[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9年年會論文集[C];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胡潔;建構視角下的外宣翻譯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郭莉敏;俄語內部世界與外部世界的關系問題[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3 武曉麗;漢語核心詞“人”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4 阮氏玉華;越南語佛教詞語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5 余成林;漢藏語系語言存在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6 袁辰霞;新時期臺灣原住民族語言政策與語言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7 熊德米;基于語言對比的英漢現行法律語言互譯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8 苑青松;喚醒與契合:言語生命的賦形[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9 王春花;唐代老年人口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10 謝元春;女性修辭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婷;模因論及其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梅菁;跨文化視角下漢法動物詞匯比較研究[D];湘潭大學;2009年
3 陳小英;幼兒教師教學語言的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4 高鮮菊;漢泰語諺語對比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5 李宙昀;女性商品廣告語中認知一致性的實現[D];湖南工業(yè)大學;2010年
6 朱蓓華;模因論視角下的網絡新聞標題研究[D];江南大學;2010年
7 賈少寧;漢語塞音韻尾對英語清塞音尾負遷移的實驗研究[D];暨南大學;2010年
8 熊瑜;贛劇音韻研究[D];南昌大學;2011年
9 李朝軍;模因視角下的網絡語言研究[D];南昌大學;2010年
10 陳劍威;從模因論視角解讀網絡語言[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文秋芳,王立非;中國英語學習策略實證研究20年[J];外國語言文學;2004年01期
2 蘇遠連;張耀冰;;西方外語學習策略訓練研究綜述[J];國外外語教學;2003年03期
3 夏章洪;;高職英語閱讀策略訓練實驗研究[J];國外外語教學;2006年02期
4 韓導勤;有感于“豆腐渣”工程[J];中國監(jiān)察;1998年11期
5 歐陽建平;張建佳;;大學英語學習者情感策略培訓的實證研究[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6 曾祥敏;;訓練課外閱讀元認知策略 提高英語專業(yè)學生閱讀能力[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9年06期
7 徐盛桓;冪姆與文學作品互文性研究[J];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8 高冠新;鐘小軍;;試論知識軍事對我軍信息化建設的啟示[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3年18期
9 海中;網絡語言知多少[J];w攣胖蕓,
本文編號:96880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968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