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現(xiàn)賓語話語指稱性分析
本文關鍵詞:存現(xiàn)賓語話語指稱性分析
更多相關文章: 話語指稱性 存現(xiàn)賓語 持續(xù)值 生命度 題中實體
【摘要】:存現(xiàn)賓語內(nèi)部持續(xù)值存在差異:高持續(xù)的顯著高于低持續(xù)的,這跟生命度、編碼形式有關,跟語義指稱性、句法功能無關;存在賓語顯著高于隱現(xiàn)賓語,這跟生命度有關,跟語義指稱性、句法功能和編碼形式無關。存現(xiàn)賓語和無定主語持續(xù)值不存在顯著差異,顯示兩者的一致性,這跟生命度、語義指稱性、數(shù)、編碼形式和句法功能均無關。以上三個比較對持續(xù)值差異均跟是否為題中實體有關。
【作者單位】: 杭州師范大學國際教育學院;浙江大學漢語史研究中心;
【關鍵詞】: 話語指稱性 存現(xiàn)賓語 持續(xù)值 生命度 題中實體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重動句句法、語義的信息結構制約研究”(14BYY128)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項目“現(xiàn)代漢語話語指稱研究”(10YJC740140) 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第54批面上資助(一等)“漢語話語指稱性的句法編碼研究”(2013M540481) 浙江省博士后科研項目擇優(yōu)資助(二類)“漢語話語指稱性句法編碼的類型學研究”(BSH1302099)
【分類號】:H146
【正文快照】: 語言中的存現(xiàn)結構典型地用于將一個新的重要實體作為主題引入篇章(許余龍2004:147;高瑋2014等)。據(jù)許余龍(2004:147)統(tǒng)計,由存現(xiàn)結構引入的實體,在其后的篇章中平均提及22.4次,而由非存現(xiàn)結構引入的實體,在其后的篇章中平均只提及2.8次。陳平(2009)則指出,“有”字存現(xiàn)句并非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高瑋;;先行語引入句式中的偏誤分析[J];世界漢語教學;2014年03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祥榮;兒童語言中的“上”、“下”類方位詞[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04期
2 劉天明;;結果范疇和結果賓語分析[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3 梁麗;;從社會語言學視角看配偶稱謂語的歷時演變[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4 李開;漢語體詞性詞組的語義類型、功能及其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3期
5 尚兵利;;漢語象似性研究綜述[J];大學英語(學術版);2010年02期
6 沙平;形態(tài) 詞序 虛詞——關于語言類型學分類及漢語語法特點的檢討[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04期
7 王珊珊;;日語副助詞“も”與語氣的關系[J];福建商業(yè)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4期
8 武姜生;從兩種不同的語言共性論看形式主義與功能主義[J];福建外語;2001年03期
9 屈哨兵;被動觀念論析[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11期
10 王振來;;“被”的構句機制及情景語義分析[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6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郭紅;基于第二語言教學的漢語語氣范疇若干問題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李青;現(xiàn)代漢語把字句主觀性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3 方清明;現(xiàn)代漢語名名復合形式的認知語義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4 謝白羽;面向對外漢語教學的比較句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王媛;事件分解和持續(xù)性語義研究[D];北京大學;2011年
6 朱艷華;載瓦語參考語法[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7 姚小鵬;漢語副詞連接功能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8 金莉娜;韓(朝)漢語篇結構標記對比研究[D];延邊大學;2011年
9 程麗麗;十八世紀中葉到二十世紀末北京話被動式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2年
10 張燁;支讖譯經(jīng)“構詞法”及“造詞法”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畢燕娟;“著(·zhe)”的意義系統(tǒng)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邱秀梅;王力復雜謂語歷史語法研究述評[D];遼寧師范大學;2011年
3 巴丹;“都”與“也”在相關構式中的異同[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4 陳麗君;湖南衡山方言的嘆詞及其與普通話嘆詞的比較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5 余俊宏;現(xiàn)代漢語“把”字句的句法語義研究[D];湖北師范學院;2011年
6 鄒嵐;“都”和“也”互換與同現(xiàn)研究及其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D];復旦大學;2010年
7 周思佳;“一量名”不定指名詞主語句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8 周燕;現(xiàn)代漢語隱現(xiàn)句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9 趙麗娜;《世說新語》空語類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1年
10 崔秀坤;留學生“把”字句偏誤分析及其教學對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許余龍;從回指確認的角度看漢語敘述體篇章中的主題標示[J];當代語言學;2005年02期
2 劉街生;;存在句的構成、理解和語用狀態(tài)[J];當代語言學;2009年03期
3 古川裕;談現(xiàn)象句與雙賓語句的認知特點[J];漢語學習;1997年01期
4 楊素英;黃月圓;高立群;崔希亮;;漢語作為第二語言存現(xiàn)句習得研究[J];漢語學習;2007年01期
5 黃南松;論存在句[J];漢語學習;1996年04期
6 劉街生;;存在句的動詞考察[J];漢語學習;2013年01期
7 溫曉虹;;主題突出與漢語存在句的習得[J];世界漢語教學;1995年02期
8 沈家煊;王冬梅;;“N的V”和“參照體—目標”構式[J];世界漢語教學;2000年04期
9 潘文;存現(xiàn)句在不同語體中的差異考察[J];修辭學習;2003年06期
10 王紅旗;;“是”字句的話語功能[J];語文研究;2010年03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陸爍;潘海華;;漢語無定主語的語義允準分析[J];中國語文;2009年06期
2 唐翠菊;從及物性角度看漢語無定主語句[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5年03期
3 唐_g;;“數(shù)(量)名”無定主語句的使用特點分析[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S1期
4 付義琴;;論漢語“無定主語句”的句式義[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13年05期
5 薛宏武;;“有”的核心信息功能與特性——兼論無定主語/話題句[J];漢語學習;2014年01期
6 魏紅;儲澤祥;;“有定居后”與現(xiàn)實性的無定NP主語句[J];世界漢語教學;2007年03期
7 王靜;;漢語中的無定主語NP句[J];當代經(jīng)理人;2006年06期
8 張新華;;與無定名詞主語句相關的理論問題[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6期
9 王秀卿;王廣成;;數(shù)量名主語句[J];現(xiàn)代語文(學術綜合版);2014年08期
10 劉瓊竹;數(shù)量名主語句的語義語用考察[J];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唐翠菊;;從及物性角度看漢語無定主語句[A];對外漢語教學的全方位探索——對外漢語研究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王靜;漢語無定主語的語義分析[D];湖南大學;2006年
2 唐_g;“數(shù)(量)名”無定主語句使用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3 劉易斯;漢語無定主語限制條件的事件語義學分析[D];湘潭大學;2012年
4 王也;說“某”[D];吉林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93175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931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