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符號的認知語言學研究:基本層范疇化視角
本文關(guān)鍵詞:音樂符號的認知語言學研究:基本層范疇化視角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認知 能力 范疇化 基本層 主題 連貫
【摘要】:音樂和語言同為符號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具有符號性和理據(jù)性,從不同維度映射了人類思維。我們對于音樂的理解以及用于音樂的認知加工能力與架構(gòu)客觀世界的認知能力是一樣的,是一般認知能力。基本層范疇化加工能力確保了音樂連貫和主題凸顯。
【作者單位】: 金陵科技學院外國語學院;南京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
【關(guān)鍵詞】: 認知 能力 范疇化 基本層 主題 連貫
【基金】:江蘇省社會科學重點項目“中國政治話語體系的認知構(gòu)建研究”(項目編號:15YYA002) 2014年金陵科技學院校級科研基金項目“基于語料庫的漢語起始動詞的隱喻和轉(zhuǎn)喻視角研究”(項目編號:2014-jit-n-09)的部分成果
【分類號】:H0-05
【正文快照】: 腦和心智科學的相關(guān)研究提出應該對復雜的音樂1.引論結(jié)構(gòu)進行簡約和即時的在線理解。比如,奏鳴曲是當代音樂和語言同為符號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具有符號性音樂作品中比較復雜的音樂形式。那么,對于沒有經(jīng)過和理據(jù)性,從不同維度映射了人類思維。語言學的任務專業(yè)音樂理論學習的外行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文斌;崔靚;;試論英語的西方音樂特征與漢語的中國繪畫特征[J];外語教學;2016年03期
2 張翼;;從構(gòu)式形義匹配的理據(jù)到單詞語義表征的建構(gòu):以“要”為例[J];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2016年01期
3 張松松;;關(guān)于隱喻理論最新發(fā)展的若干問題[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6年01期
4 彭家法;;中心語“的”的范疇統(tǒng)一性[J];外語教學;2016年01期
5 孫曉霞;辛斌;Uwe SEIFERT;;語言和音樂:語言認知研究的新視角[J];當代語言學;2014年02期
6 張松松;汪少華;沈菲菲;;認知視域下的句法最簡性研究[J];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年02期
7 張松松;;語言符號觀的認知視角研究[J];中國外語;2014年02期
8 張松松;;句法和語義的互動關(guān)系的隱喻和轉(zhuǎn)喻視角研究述評[J];外語研究;2012年05期
9 石瑋;;“范疇”與“概念”之辯:基本層次[J];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2012年02期
10 孫毅;;兩代認知科學的分水嶺——體驗哲學尋繹[J];寧夏社會科學;2012年03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松松;汪少華;;音樂符號的認知語言學研究:基本層范疇化視角[J];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2016年03期
2 龔箭;周衛(wèi)京;張松松;;噪聲條件對二語英語輔音感知的影響[J];語言教育;2016年02期
3 黃曉光;;徐志摩詩歌語言的音樂性探析[J];文學教育(上);2016年05期
4 張松松;顧云鋒;潘艷艷;張薇;;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師教育技術(shù)能力現(xiàn)狀研究報告——以南京地方高校為例[J];外語電化教學;2016年02期
5 張松松;;認知視域下的語言共性芻議[J];外語研究;2016年01期
6 王強;;可重復與否?——Fitch的音樂始祖語假說辨析[J];外語與翻譯;2016年01期
7 張松松;;關(guān)于隱喻理論最新發(fā)展的若干問題[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6年01期
8 張松松;;漢語起始動詞的類型學研究:分類和構(gòu)成[J];語言與翻譯;2016年01期
9 龔箭;張松松;周衛(wèi)京;紀曉麗;;影響學習者西班牙語塞音感知的聲學特征分析[J];金陵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年04期
10 金勝昔;林正軍;;認知翻譯模型構(gòu)擬[J];外語學刊;2015年06期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艷;劉永紅;;漢英典型差比標記的語法化研究[J];外語教學;2015年04期
2 周小濤;;認知語法視域下的構(gòu)式論元實現(xiàn)——以致使移動構(gòu)式與動詞的互動融合為例[J];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2015年02期
3 張輝;卞京;;移動非受格構(gòu)式的概念整合分析[J];外語教學;2015年03期
4 李志嶺;陳萬會;;漢英語時間性語法范疇對比的困難與出路[J];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2014年04期
5 秦裕祥;秦茜茜;;英語名詞詞組中多重前置修飾語語序排列的次范疇化解釋[J];外語教學;2014年05期
6 楊麗梅;;“要”的認知研究:情境化視角[J];外語教學;2014年03期
7 張松松;汪少華;;從生成語法到構(gòu)式語法——HAVE的個案分析[J];外文研究;2014年01期
8 張松松;;語言符號觀的認知視角研究[J];中國外語;2014年02期
9 王文斌;;論英漢表象性差異背后的時空特性——從Humboldt的“內(nèi)蘊語言形式”觀談起[J];中國外語;2013年03期
10 王文斌;;論英語的時間性特質(zhì)與漢語的空間性特質(zhì)[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3年02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史厚敏;;相似性——范疇化的認知基礎(chǔ)[J];韶關(guān)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06年07期
2 鈴木慶夏;;論對舉形式的范疇化功能[J];世界漢語教學;2008年02期
3 陳光亞;;“粉絲”名的食物范疇化理據(jù)——一個大眾文化的視角[J];黃岡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4 徐景宜;;“顆”與“!边x擇差異及范疇化過程[J];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5 付琨;宗守云;;試論“非常X”的去范疇化及其修辭動因[J];社會科學論壇(學術(shù)研究卷);2009年10期
6 李瑩;;量詞“個”的非范疇化[J];江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9年06期
7 曾慶敏;;隱喻對語言非范疇化現(xiàn)象的認知闡釋[J];重慶教育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8 宗守云;;量詞范疇化的途徑和動因[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9 劉正光,崔剛;非范疇化與“副詞+名詞”結(jié)構(gòu)[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05年02期
10 劉岳軍;;范疇化與閱讀理解[J];科技資訊;2006年3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王宇弘;;“家族相似”與范疇的本質(zhì)——論“家族相似說”在認知語言學“范疇化”理論中的哲學意義[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八次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2 陳海葉;;功能語言學視野中的范疇化[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3 崔江寧;;兒童范疇化的動態(tài)發(fā)展過程的研究——三歲兒童的個案研究[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4 胡藝芹;;中動詞的非范疇化研究[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張釗;漢語嬰幼兒語法范疇的最初習得[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綺麗;《七個月大的嬰兒如何理解模糊位移事件—嬰兒期范疇化推理》的翻譯報告[D];華南理工大學;2015年
2 孔笛;基于原型理論的英語學習詞典中的交際動詞范疇化釋義模式研究[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15年
3 蔣愷;英語學習詞典中家用器具詞的范疇化釋義模式研究[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15年
4 程杰;論隱喻范疇化[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5 吳佳娜;詞類再范疇化的認知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7年
6 吳穎霞;英語學習詞典中植物類詞語的范疇化釋義模式研究[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14年
7 李曉倩;17個月嬰兒對人臉和客體范疇化的比較研究[D];浙江大學;2012年
8 周毓;基于范疇化的英語學習詞典釋義模式研究[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13年
9 覃夕航;母語經(jīng)驗對漢語普通話聲調(diào)范疇化感知的影響[D];北京大學;2012年
10 李翼;漢語配對量詞與英語配對單位詞的范疇化及其對比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91155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911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