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語言藝術論文 >

北京話與事介詞“給”、“跟”的語法化及漢語與事系統(tǒng)

發(fā)布時間:2017-09-15 12:09

  本文關鍵詞:北京話與事介詞“給”、“跟”的語法化及漢語與事系統(tǒng)


  更多相關文章: 與事 “給” “跟” 語法化


【摘要】:北京話"給"和"跟"的與事介詞用法始于清中葉。"給"的語法化途徑是:給予動詞受益關系介詞指涉關系介詞,"跟"的語法化途徑是:跟隨義動詞指涉關系介詞相與關系介詞并列連詞。"給"、"跟"有共同語義節(jié)點"指涉關系介詞",據(jù)此連綴成漢語與事系統(tǒng)"受物-受益-指涉-相與-并列"。北京話以及西北方言在與事表達上有別于典型南方方言而與北方阿爾泰語呈現(xiàn)出相當平行的現(xiàn)象。
【作者單位】: 中山大學中文系;
【關鍵詞】與事 “給” “跟” 語法化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海外珍藏漢語文獻與南方明清漢語研究”(12&ZD178) 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海外珍藏漢語文獻與清代官話語法研究”(GD13CZW15)
【分類號】:H172
【正文快照】: 李煒、王琳(2011:420)根據(jù)琉球官話課本中與事介詞“替”的用法,整理出漢語的與事系統(tǒng),將其內(nèi)部系統(tǒng)分為兩個層級:第一層級由三大類——受益關系、相與關系和指涉關系構(gòu)成,第二層級則由三大類下位的八小類構(gòu)成。如下圖:與事系統(tǒng)圖首次整理出漢語的與事范疇及其下位概念,并獲得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李煒;和丹丹;;清中葉以來北京話的“跟”及相關問題[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2 朱德熙;與動詞“給”相關的句法問題[J];方言;1979年02期

3 李煒;從《紅樓夢》《兒女英雄傳》看“給”對“與”的取代[J];蘭州大學學報;2002年04期

4 李煒;王琳;;琉球?qū)懕尽度酥挟嫛返呐c事介詞及其相關問題——兼論南北與事介詞的類型差異[J];中國語文;2011年05期

5 吳福祥;;多功能語素與語義圖模型[J];語言研究;2011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賈貽東;;雙及物結(jié)構(gòu)中英漢歧義句的對比[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8期

2 稅昌錫;語義特征分析的作用和語義特征的提取[J];北方論叢;2005年03期

3 邱斌;;Nn類“差點兒沒”的固化[J];北方論叢;2007年01期

4 鹿榮;;原型供用句句法可逆的語義制約[J];北方論叢;2010年05期

5 彭宗平;北京話里的特殊量詞[J];北京社會科學;2004年03期

6 唐宏峰;;新時期以來京味文學研究述評[J];北京社會科學;2008年05期

7 何云劍;;基于謂詞邏輯對英漢語中雙及物結(jié)構(gòu)歧義句的分析[J];才智;2009年26期

8 楊玲,沛如;關于“NP_1+VP+NP_3+給+NP_2”句式[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4期

9 耿軍;;早期傳教士的漢語語音學習[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1年05期

10 孫葉林;;邵陽方言雙賓句的動詞與雙賓語序[J];船山學刊;2005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欒育青;;兩種“給”字句在語用上的不同[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三輯)[C];2008年

2 魏亮珍;;淺析《呂梁英雄傳》中的“給”[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3 董憲臣;;非“給予”義雙賓動詞的語義分析——兼談“吃了他三個蘋果”一類結(jié)構(gòu)的性質(zhì)[A];學行堂文史集刊——2011年第2期[C];2011年

4 張瓊;;標記詞“給”的句法及語用意義研究[A];第七屆北京地區(qū)對外漢語教學研究生論壇文集[C];201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佳;論英漢運動事件表達中“路徑”單位的“空間界態(tài)”概念語義及其句法—語義接口功能[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韓巍峰;主題與主題標記結(jié)構(gòu)的語序類型學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洪梅;中古入聲韻在明清韻書中的演變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4 劉曉靜;東漢核心詞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5 莫啟揚;語言中的時間性及其操作[D];西南大學;2011年

6 文正東;儒學變遷中的師生關系演變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李知恩;量詞的跨語言研究[D];北京大學;2011年

8 朱俊陽;現(xiàn)代漢語雙事件結(jié)構(gòu)衍生關系的被動式研究[D];北京大學;2011年

9 楊旭東;北京評書的書場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10 賈海建;神怪小說與山岳信仰關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藝彬;俄語三價動詞的語義配價與句法模式[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宋艷欣;基于語料庫的漢語VP-neg-VP式反復問句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3 王志軍;基于認知的現(xiàn)代漢語雙賓句式教學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4 高巖;《聊齋志異》說唱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5 周波;解析20世紀80年代以來現(xiàn)代漢語“V+給”結(jié)構(gòu)中“V”的新變化[D];西南大學;2011年

6 陳懷秋;虛詞“給”的句法語義接口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7 馬真;承傳與突圍—老舍、鄧友梅、葉廣芩京味小說比較研究[D];聊城大學;2011年

8 盧桂芝;漢語“給”與泰語“(?)”的對比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9 王延苓;現(xiàn)代漢語介詞“把”“給”同現(xiàn)套用句的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10 羅翠賢;漢語介詞“給”和越南語介詞“Cho”比較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吳福祥;南方方言幾個狀態(tài)補語標記的來源(二)[J];方言;2002年01期

2 沈家煊;“語法化”研究綜觀[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4年04期

3 李崇興;;《元曲選》賓白中的介詞“和”“與”“替”[J];中國語文;1994年02期

4 吳福祥;;漢語能性述補結(jié)構(gòu)“V得/不C”的語法化[J];中國語文;2002年01期

5 瀨戶口律子;李煒;;琉球官話課本編寫年代考證[J];中國語文;2004年01期

6 李煒;瀨戶口律子;;琉球官話課本中表使役、被動義的“給”[J];中國語文;2007年02期

7 吳福祥;;從“得”義動詞到補語標記——東南亞語言的一種語法化區(qū)域[J];中國語文;2009年03期

8 李煒;李丹丹;;從版本、語言特點考察《人中畫》琉球?qū)懕镜膩碓春透膶懩甏鶾J];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6期

,

本文編號:85643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85643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eefbe***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