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幼兒習義元語言研究
本文關鍵詞:漢語幼兒習義元語言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元語言理論 漢語幼兒 習義元語言 詞元 語義系統(tǒng)
【摘要】:依據(jù)層級性元語言理論,元符號分為:習義元語言的詞元系統(tǒng),釋義元語言的基元系統(tǒng)、析義元語言的義元系統(tǒng)和認知元語言的知元系統(tǒng)。其中,習義元語言的詞元系統(tǒng)由基于幼兒認知語言能力形成的日常概念構(gòu)成,是對客體世界的解釋工具。本研究基于"漢語幼兒(2~6歲)日常會話跟蹤語料庫",通過定量、定形、定性、對比和驗證等方法,分別提取兩歲、三歲、四歲、五歲、六歲段的漢語幼兒常用詞或詞元,進一步建構(gòu)語義系統(tǒng)。首次揭示了漢語幼兒語義系統(tǒng)的成長過程,為深入考察認知語言能力的發(fā)展提供了新窗口。
【作者單位】: 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
【關鍵詞】: 元語言理論 漢語幼兒 習義元語言 詞元 語義系統(tǒng)
【基金】:江蘇省高校哲學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現(xiàn)代漢語元語言系列詞典”(2010JDXM022)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互動-共享型漢語幼兒會話語言知識庫研究”(13BYY095)的成果
【分類號】:H193.1
【正文快照】: 人類語言能力及其語言系統(tǒng)是如何形成與成長的,這些都是充滿奧秘的神奇問題。語言的發(fā)生學研究可以分為人類語言的發(fā)生學研究、種系語言的發(fā)生學研究,以及個體語言的發(fā)生學研究[1]。人類語言、種系語言的發(fā)生學研究多靠推論,而個體語言的發(fā)生學研究可以反復實際考察,并且采取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梁衛(wèi)蘭,郝波,王爽,楊艷玲,張致祥,左啟華,TardifT,FletcherP;中文早期語言與溝通發(fā)展量表——普通話版的再標準化[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1年05期
2 李宇明;;第一語言習得論[J];黃岡師專學報;1993年01期
3 李葆嘉;漢語元語言系統(tǒng)研究的理論建構(gòu)及應用價值[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4 李葆嘉;試論語言的發(fā)生學研究[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年01期
5 吳天敏,許政援;初生到三歲兒童言語發(fā)展記錄的初步分析[J];心理學報;1979年02期
6 許政援,郭小朝;11—14個月兒童的語言獲得——成人的言語教授和兒童的模仿學習[J];心理學報;1992年02期
7 梁衛(wèi)蘭,郝波,王爽,江玉卿,楊艷玲,張致祥,左啟華,Tardif T,Fletcher P;幼兒中文語言詞匯發(fā)展的研究[J];中華兒科雜志;2002年1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祥榮;兒童語言中的“上”、“下”類方位詞[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04期
2 朱萬喜;兒童語言中的親屬稱謂詞[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2期
3 陳祥晶;;兒童普通話語音發(fā)展的語料采集與分析方法綜述[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4 童成壽;;國內(nèi)外關于自我控制理論的研究[J];安康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5 單興緣;張文瑤;;從兒向語的角度探微漢語言語輸入的詞類信息[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09年03期
6 彭兆偉;韓劍麗;李月梅;丁桂聰;;不完全腭裂幼兒語言發(fā)育的研究[J];北京口腔醫(yī)學;2011年04期
7 羅增讓,彭志啟;社會情景因素對兒童詞匯量的影響[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8 杜丹冰;叢榮華;;網(wǎng)絡文化環(huán)境對中小學生心理品質(zhì)影響的研究[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12期
9 裴曉琴;初中英語學困生心理健康因素對比調(diào)查[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S1期
10 孟冉;高楊;萬穎瑩;李潔;胡陶;王佳穎;趙小蓁;;中學生自我管理量表的編制與常模制定[J];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安華林;;關于漢語釋義基元詞的界定問題[A];中國辭書學會第六屆中青年辭書工作者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2 戴雅麗;;我為什么學習不好——小學學習困難學生自我歸因的特點分析與指導策略[A];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第四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成果匯編(上)[C];2007年
3 梁衛(wèi)蘭;;兒童語言發(fā)展與評價[A];兒童營養(yǎng)保健高級培訓班資料[C];2005年
4 朱麗紅;;面向小學生的普通話水平測試實驗研究[A];語言文字應用研究論文集Ⅲ[C];2014年
5 趙學彬;張云秋;;普通話基礎元音習得與發(fā)展的聲學研究[A];中國語言學報(第十六期)[C];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先明;0-5歲漢語兒童語言發(fā)展的認知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2 辛宏偉;3-6歲維吾爾族兒童漢語語言發(fā)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肖珊;基于概念語義的言說動詞系統(tǒng)研究[D];武漢大學;2011年
4 翁曉玲;基于元語言的對外漢語學習詞典釋義模式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李俠;配價理論與語義詞典[D];黑龍江大學;2011年
6 王洪明;俄漢闡釋動詞詞義的元語言釋義對比[D];黑龍江大學;2011年
7 陶云;不同年級學生閱讀有或無配圖課文的眼動實驗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1年
8 李善良;現(xiàn)代認知壓觀下的數(shù)學概念學習與教學理論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9 楊蓓;上海兒童的上海話音系習得[D];復旦大學;2003年
10 潘世松;不同年齡段語用主體語體特征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曉溪;大學生英語學習自我控制能力培養(yǎng)的實驗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魏偉;轉(zhuǎn)型期大學生職業(yè)價值觀教育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3 李茂;自閉癥兒童疑問句個案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蘇章海;進化與融合:中西語言學元語言關鍵詞系統(tǒng)對比研究[D];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5 王瑩;選擇對自我控制影響的實驗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6 孫瓊;兒童語言習得早期兩種原言語輸入材料的對比研究[D];哈爾濱理工大學;2010年
7 宋輝;大學生擇業(yè)觀調(diào)查與研究[D];安徽大學;2010年
8 趙強;基于現(xiàn)代教育評價理念的中小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評價體系的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9 陳德艷;國學啟蒙教育對幼兒道德品質(zhì)發(fā)展的作用及策略探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盧雪靜;朋輩與偶像[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夫里;一部利用詞義頻率統(tǒng)計成果的英漢雙解英語常用詞匯[J];辭書研究;1988年01期
2 董振東,董強;知網(wǎng)和漢語研究[J];當代語言學;2001年01期
3 梁衛(wèi)蘭,郝波,王爽,楊艷玲,張致祥,左啟華,TardifT,FletcherP;中文早期語言與溝通發(fā)展量表——普通話版的再標準化[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1年05期
4 Della Summers;陳忠華;;英語教學詞典的歷史、現(xiàn)狀及未來[J];國外外語教學;1990年01期
5 李振倫;元理論與元哲學[J];河北學刊;1996年06期
6 張金興;語義分析: 從外延到內(nèi)涵——卡爾納普邏輯語義學評析[J];淮陰師專學報;1997年03期
7 石林;;侗語聲調(diào)的共時表現(xiàn)和歷時演變[J];民族語文;1991年05期
8 宋金蘭;;漢語助詞“了”、“著”與阿爾泰諸語言的關系[J];民族語文;1991年06期
9 李葆嘉;論語言科學與語言技術的新思維[J];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學報;2002年01期
10 汪榕培;標準英語和核心詞匯[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0年12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賈君枝;董文清;;基于Wordnet的漢語框架網(wǎng)絡知識庫詞元擴展研究[J];情報科學;2009年12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周領順;;漢語運動域運動動詞(詞元)的疆域和框架圖景[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八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本文編號:84212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842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