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dāng)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語言藝術(shù)論文 >

兩周鄭國青銅器銘文匯考

發(fā)布時間:2017-07-07 11:25

  本文關(guān)鍵詞:兩周鄭國青銅器銘文匯考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兩周 鄭國 銘文 匯考


【摘要】:鄭韓古城遺址出土了大量的青銅禮器、樂器和兵器,在考古文物界里名氣斐然,被譽(yù)為“中國20世紀(jì)百項(xiàng)考古大發(fā)現(xiàn)之一”①。但這批歷史文物中刻有文字的青銅器并不多見,且學(xué)界關(guān)于這批有銘青銅器的文字考釋研究也雜亂無序。因此,從時間角度上整理匯考兩周時期的鄭(韓)國有銘青銅器,有助于我們系統(tǒng)地認(rèn)識兩周時期鄭(韓)銘文發(fā)展脈絡(luò)。本文第一部分概述了鄭韓古城的概念和鄭國有銘青銅器的研究現(xiàn)狀,簡要地說明了本文的研究意義和局限之處。第二部分介紹了鄭國初封之地、鄭國東遷之地、鄭國擴(kuò)張之地、鄭韓之地等概念,分析了鄭地、鄭國、鄭韓古國三者的關(guān)系,為鄭(韓)國有銘青銅器的時代分期打下基礎(chǔ)。而在整理鄭國文獻(xiàn)資料時,我們又在甲骨文、金文中發(fā)現(xiàn)了大量的“奠”字和“奠”字詞組(如“奠姜”、“奠井”、“奠虢”等)。甲骨文中的“奠”究竟代表著哪些意思,金文中常見的“奠地”與后來的鄭(鄞)國之“鄞”又有什么聯(lián)系。理清“奠”→“奠地”→“奠(鄞)國”的發(fā)展脈絡(luò),也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研究匯考鄭國的有銘青銅器。第三部分(本文的第三章到第六章)把鄭國有銘青銅器按照西周晚期、春秋時期、戰(zhàn)國時期的時代更迭劃分為三大時期器。其中西周晚期時,鄭國由陜西東遷到河南中部,因此西周晚期的鄭器再次細(xì)化成遷都之前和遷都之后的兩個小時期,分別是陜西出土的1件青銅器(京叔盈)和河南出土的1件青銅器(王鬲)。春秋時期的鄭國有銘青銅器并不多,本文共搜集了9件鄭器,其中食器6件、用器2件、酒器1件。戰(zhàn)國時期的鄭國有銘青銅器共21件,包含了19件兵器和2件酒器。鄭國被韓國攻破之后,韓國將國都遷到新鄭,并且韓器在鑄造和刻寫上也帶有了一些鄭器色彩,因此本文也搜集了一些滅鄭之后的韓器,且這些韓器(共55件)集中為兵器,其他類型的韓器本文并未涉及。19件鄭國兵器和55件韓國兵器的銘文整理,大致可以概括出一些鄭韓古國兵器銘文辭例刻寫規(guī)律。本文共搜集了87件鄭韓古國的有銘青銅器,對兩周時期鄭(韓)國的有銘青銅器進(jìn)行了一次集中的時間梳理和銘文匯考。在具體銘文匯考上,本文分為拓片、時代、釋文、匯考、按語五部分。學(xué)者共識的觀點(diǎn)在匯考部分只選取代表性言論,有爭議的釋文集中羅列,在之后的按語處寫出自己的觀點(diǎn)。除此,按語中也包含著字形變化、歷史文化、銘文聯(lián)系等內(nèi)容。從古文字學(xué)角度匯考鄭韓古國的有銘青銅器,不僅可以加深我們對中原鄭地的了解,而且在匯考過程中也可以學(xué)以致用,掌握金文考釋過程,了解兩周時期的字形更迭,從而認(rèn)識到鄭韓文字向上承接兩周金文,向下開啟秦漢篆隸文字的地位。
【關(guān)鍵詞】:兩周 鄭國 銘文 匯考
【學(xué)位授予單位】:天津師范大學(xué)
【學(xué)位級別】:碩士
【學(xué)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K877.3;H121
【目錄】:
  • 摘要5-7
  • ABSTRACT7-9
  • 凡例9-14
  • 第一章 緒論14-17
  • 1.1 概論14
  • 1.2 研究現(xiàn)狀14-16
  • 1.3 研究的意義及說明16-17
  • 第二章 甲骨文、金文中的“奠(鄭)”17-26
  • 2.1 鄭地和鄭國始封17-18
  • 2.2 甲骨文中的“奠”18-19
  • (1) 表示人名或族名的專有名詞“奠”18
  • (2) 表示地名的普通名詞“奠”18-19
  • (3) 表示置祭的動詞“奠”19
  • (4) 表示對人的“奠”置19
  • 2.3 金文中的“奠”、“奠姜”、“奠井”、“奠虢”19-26
  • (1) 金文中的“奠”20-21
  • (2) 金文中的“奠姜”21-23
  • (3) 金文中的“奠井”23-25
  • (4) 金文中的“奠虢”25-26
  • 第三章 西周晚期鄭國青銅器銘文匯考26-29
  • 3.1 陜西出土鄭國青銅器銘文匯考26-27
  • (1) 京叔v,

    本文編號:530035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530035.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d294f***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