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語言藝術論文 >

基于宏事件特征的漢語動結式時體問題的認知實證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6-26 06:13

  本文關鍵詞:基于宏事件特征的漢語動結式時體問題的認知實證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根據(jù)宏事件特征理論,漢語動結式中動作與結果之間沒有時間間隔。本研究通過問卷調(diào)查和訪談證明了這一論斷。但是,實證研究同時發(fā)現(xiàn),漢語動結式具有與英語動結式不同的宏事件特征:當動作與結果之間沒有直接致使關系時,動結式不具備宏事件特征,動作與結果之間存在時間間隔。漢語動結式這一特殊的時體特征是由其雙動詞的句法結構和非規(guī)約性復合動詞的能產(chǎn)性造成的。
【作者單位】: 電子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浙江大學人文學院;
【關鍵詞】漢語動結式 時間間隔 宏事件特征 實證研究
【基金】:電子科技大學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項目“英漢事件表征的認知實證對比研究”(項目編號:ZYGX2014J125)和“從英語動結式角度探究句法語義界面”(項目編號:ZYGX2010J138) 電子科技大學科研啟動經(jīng)費項目“英語動詞分類”(項目編號:Y02002011301012)的資助
【分類號】:H146.3
【正文快照】: 1.引言動結式的時體問題關注行為與結果之間是否存在時間間隔(Action-Result Gap,簡稱ARG)。學界普遍同意英語動結式中行為與結果之間不存在時間間隔(Goldberg 1995;GoldbergJackendoff 2004:532-568),但是對于漢語動結式時體問題的探討目前還相對較少(趙琪2009:258-265)。Ta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鄭國鋒;吳建偉;;宏事件特征與英漢語位移運動事件的切分和表征[J];華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4期

2 施春宏;;動結式致事的類型、語義性質及其句法表現(xiàn)[J];世界漢語教學;2007年02期

3 嚴辰松;;倫納德·泰爾米的宏事件研究及其啟示[J];外語教學;2008年05期

4 鄭國鋒;;宏事件特征與英漢語位移運動事件的切分——一項基于語料庫的對比分析[J];外國語文;2014年06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培玉;歐陽柏霖;;《動結式的配價層級及其歧價現(xiàn)象》質疑[J];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2 薛玉萍;;漢語運動事件框架語言類型歸屬的再思考[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3 蔡淑美;;現(xiàn)代漢語“前、后”時間指向的認知視角、認知機制及句法語義限制[J];當代語言學;2012年02期

4 陳欽;;“哭瞎了眼睛”的構式語法闡釋[J];瘋狂英語(教師版);2011年04期

5 常婧;;漢語動結式受事論元的實現(xiàn)方式[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1期

6 詹衛(wèi)東;;復合事件的語義結構與現(xiàn)代漢語述結式的成立條件分析[J];對外漢語研究;2013年00期

7 施春宏;;動詞拷貝句的語法化機制及其發(fā)展層級[J];國際漢語學報;2014年01期

8 張全生;王宇軒;;述結式致使語義范疇[J];漢語學報;2008年02期

9 宗守云;;補語“透”語義的泛化和虛化[J];漢語學習;2010年06期

10 劉培玉;劉人寧;;復動“V得”句的構造及相關問題[J];漢語學習;2011年03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淑瓊;基于漢語句法結構的語法轉喻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2 朱俊陽;現(xiàn)代漢語雙事件結構衍生關系的被動式研究[D];北京大學;2011年

3 孫肇春;漢語事體結構[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7年

4 羅思明;英漢動結式的認知功能分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5 趙琪;英漢動結構式的論元實現(xiàn)[D];復旦大學;2009年

6 謝都全;論元實現(xiàn)和事件結構:動詞短語句法[D];上海交通大學;2009年

7 王曉慶;現(xiàn)代漢語單音節(jié)制作義動詞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8 高亞亨;漢語心理認同類“把”字句的構式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2年

9 盧軍羽;英漢動后論元事件交替現(xiàn)象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3年

10 丁薇;基于概念結構理論的把字句研究與偏誤分析[D];蘇州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常婧;漢語動結式致事論元實現(xiàn)的構式語法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2 于婷婷;動結式補語語義指向的判別條件研究[D];北京大學;2011年

3 張汶靜;漢語“V+得+C”結構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4 閔捷;副詞“生”與“生生”的多角度考察[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5 陸燕萍;基于構式語法的漢語動結式習得偏誤分析[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6 曾學慧;《野叟曝言》述補結構研究[D];浙江財經(jīng)學院;2012年

7 葉晨;“二拍”述補結構研究[D];浙江財經(jīng)學院;2012年

8 周紅;中國大學生對英語動語結構的二語習得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9 馬婷;漢語動補復合詞的句法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8年

10 陳方友;英語動結結構的構式語法識解[D];西南大學;2009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熊仲儒;動結式的致事選擇[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2 曾傳祿;;“從+X”的語義語用功能[J];北方論叢;2008年05期

3 沈家煊;轉指和轉喻[J];當代語言學;1999年01期

4 黃錦章;;移動動詞與上古漢語的類型學特征[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5 張全生;王宇軒;;述結式致使語義范疇[J];漢語學報;2008年02期

6 馬真,陸儉明;形容詞作結果補語情況考察(二)[J];漢語學習;1997年04期

7 袁毓林;漢語句子的文意不足和結構省略[J];漢語學習;2002年03期

8 嚴辰松;;構式語法論要[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9 張輝;楊波;;心理空間與概念整合:理論發(fā)展及其應用[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10 嚴辰松;運動事件的詞匯化模式——英漢比較研究[J];解放軍外語學院學報;1998年06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梁曉波;致使詞匯與結構的認知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2 宋文輝;現(xiàn)代漢語動結式配價的認知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3 牛順心;漢語中致使范疇的結構類型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4年

4 郭姝慧;現(xiàn)代漢語致使句式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4年

5 楊崢琳;現(xiàn)代漢語述結式的不對稱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6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施春宏;;動結式形成過程中配位方式的演變[J];中國語文;2004年06期

2 熊仲儒;劉麗萍;;漢語動結式的核心[J];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3 熊仲儒;劉麗萍;;動結式的論元實現(xiàn)[J];現(xiàn)代外語;2006年02期

4 劉街生;;動結式組構的成分及其關系探討[J];語言研究;2006年02期

5 吳茂剛;;近二十年來動結式研究述評[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S1期

6 彭國珍;;偏離類動結式的句法特性[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7 林燕;徐興勝;;漢語動結式復合詞的派生問題[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3期

8 任俊紅;;漢語動結式存在的認知理據(jù)[J];廊坊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9 林燕;;動結式復合詞的核心問題[J];河北北方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10 趙琪;;英漢動結式的共性與個性[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9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傅愛平;;漢英機器翻譯中漢語動結式譯文的分析[A];機器翻譯研究進展——2002年全國機器翻譯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2 施春宏;;動結式的配價分析[A];全國第八屆計算語言學聯(lián)合學術會議(JSCL-2005)論文集[C];2005年

3 孫英杰;;動結式的語義、論元結構及補語指向[A];繁榮學術 服務龍江——黑龍江省第二屆社會科學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下冊)[C];2010年

4 楊潔;;“V著(zháo)”與“V到”的替換條件及其動因分析[A];第五屆北京地區(qū)對外漢語教學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羅思明;英漢動結式的認知功能分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2 何玲;英漢動結構式增效對比研究[D];復旦大學;2013年

3 宋文輝;現(xiàn)代漢語動結式配價的認知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趙琪;英漢動結構式的論元實現(xiàn)[D];復旦大學;2009年

5 王媛;事件分解和持續(xù)性語義研究[D];北京大學;2011年

6 張翼;復合動詞和及物結構[D];南京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易查方;動結式“V滿”及相關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8年

2 李美玲;動結式和可能式不對稱現(xiàn)象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8年

3 梁彤;動結式的配位方式及相關句式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9年

4 方亞;致使義動結式的典型特征和基本格式[D];上海師范大學;2010年

5 薛李;動結式“V穿”及其相關格式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0年

6 崔辰而;現(xiàn)代漢語動結式的致使義研究[D];復旦大學;2010年

7 李連芳;印尼學生漢語動結式理解與輸出情況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8 王鑫;有關“動_1+動_2”類動結式的幾個問題[D];山西大學;2003年

9 鄭堯;動結式的語用解釋及其進入相關句式的原因分析[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10 白燕;基于對比分析的朝鮮族學生動結式習得研究[D];延邊大學;2007年


  本文關鍵詞:基于宏事件特征的漢語動結式時體問題的認知實證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8509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48509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fa6b6***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