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事法庭話語的評價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6-16 01:08
本文關(guān)鍵詞:中國民事法庭話語的評價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隨著司法改革的進行,我國的庭審制度將逐漸從目前注重書面證據(jù)的大陸法系的“糾問式”向注重口頭證據(jù)的英美法系的“抗辯式”轉(zhuǎn)換。庭審參與的控辯雙方在庭審時如何表達己方立場直接關(guān)系著庭審結(jié)果。在法庭這樣一個特殊的語境下,控辯雙方既要客觀地向法官或陪審團闡明事實,又要對主觀地對事實進行評判,以說服案件裁決者相信己方的主張,并作出利己的判決。無論是對法律事實的客觀描述還是對事實的主觀評判,控辯雙方都要通過表達自己的態(tài)度,立場來達到影響案件裁決者的目的,因此,這類語篇必然蘊含著豐富的評價資源。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框架下發(fā)展起來的評價理論是關(guān)于語言人際元功能的新發(fā)展。近年來,該理論被廣泛應(yīng)用于分析多種語體的評價資源使用規(guī)律。目前國內(nèi)外運用評價理論對法庭語篇進行的研究較少,本文旨在以評價理論為框架來研究中國民事法庭審判語篇中評價資源的使用規(guī)律,庭審參與的原被告運用評價資源有何異同。本研究以中國法院網(wǎng)上隨機選取的十篇中國民事庭審語篇為語料,主要運用定性研究,輔助使用定量研究。首先,從宏觀的角度,運用定量研究描述中國民事法庭語篇中評價資源的使用情況及規(guī)律。其次,運用定性研究對評價資源使用情況及規(guī)律達到的人際效果作出試探性的解釋。最后,基于前面的定量定性研究,總結(jié)上訴人及被上訴人偏好運用評價資源的異同點。本文研究發(fā)現(xiàn):(1)在中國民事法庭審判中,態(tài)度系統(tǒng)中的判斷和鑒賞資源是表達說話者態(tài)度的主要方式。在法庭這一特殊語境中,為避免主觀,情感資源甚少使用;(2)介入系統(tǒng)里的自言和借言表達均大量出現(xiàn)在法庭審判中;(3)極差系統(tǒng)中,語勢的使用頻率遠大于聚焦,而語勢的使用頻率主要歸功于強化的大量使用;(4)總體看來,無論是原告方還是被告方,都傾向于使用介入系統(tǒng),其次是極差系統(tǒng),最后是態(tài)度系統(tǒng)。另外,無論是態(tài)度,介入,還是極差系統(tǒng),被告比原告和法官使用評價資源的頻率更高。本文研究展現(xiàn)了中國民事法庭中,評價資源的整體使用規(guī)律,不僅有利于擴大評價研究的語類范圍,同時有助于深化我們對民事法庭語言的理解與認識。關(guān)于原被告雙方在應(yīng)用評價資源方面的異同的研究結(jié)論,對法律從業(yè)者有所借鑒作用。
【關(guān)鍵詞】:民事法庭 評價理論 態(tài)度 介入 極差
【學位授予單位】:華中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H136
【目錄】:
- Acknowledgements5-6
- 摘要6-7
- Abstract7-12
- 1. Introduction12-16
- 1.1 Research background12-13
- 1.2 Research significance and questions13-14
- 1.3 Research methodology14-15
- 1.4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15-16
- 2 Literature Review16-24
- 2.1 Previous researches on courtroom trial discourse16-20
- 2.1.1 Related studies abroad16-19
- 2.1.2 Related studies at home19-20
- 2.2 Previous researches on Appraisal Theory20-24
- 2.2.1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Appraisal Theory21-22
- 2.2.2 Previous application of Appraisal Theory in different genres22-24
- 3. Theoretical Framework24-33
- 3.1 An overview of Appraisal Theory24-25
- 3.2 Attitude25-29
- 3.2.1 Affect25-26
- 3.2.2 Judgment26-28
- 3.2.3 Appreciation28-29
- 3.3 Engagement29-32
- 3.3.1 Monogloss30
- 3.3.2 Heterogloss30-32
- 3.4 Graduation32
- 3.5 Summary32-33
- 4. Appraisal Analysis of Chinese Civil Courtroom Trial Discourse33-62
- 4.1 Introduction33-34
- 4.2 Attitudinal resources34-41
- 4.2.1 Affectual resources36-37
- 4.2.2 Judgment resources37-39
- 4.2.3 Appreciation resources39-41
- 4.3 Engagement resources41-55
- 4.3.1 Monogloss41-43
- 4.3.2 Heterogloss43-55
- 4.4 Graduation resources55-59
- 4.4.1 Force56-57
- 4.4.2 Focus57-59
- 4.5 Comparison of evaluative resources preferred by different roles59-62
- 5. Conclusion62-65
- 5.1 Major findings62-63
- 5.2 Implications63
- 5.3 Limitations63-65
- Bibliography65-68
- Appendix 168-69
- Appendix 269-76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劉世鑄;;評價理論在中國的發(fā)展[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0年05期
2 張麗萍;;以“評”說“法”:法庭辯論中的評價資源與實現(xiàn)手段[J];外語教學;2007年06期
3 陳曉燕;;英漢社論語篇態(tài)度資源對比分析[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07年03期
4 杜金榜;;法律語篇樹狀信息結(jié)構(gòu)研究[J];現(xiàn)代外語;2007年01期
5 董曉波;;語言與法律——談西方法律語言研究方法的嬗變[J];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06年02期
6 王振華;;“自首”的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視角[J];現(xiàn)代外語;2006年01期
7 李榮娟;英語專欄語篇中態(tài)度意義的評價理論視角[J];山東外語教學;2005年04期
8 劉世鑄,韓金龍;新聞話語的評價系統(tǒng)[J];外語電化教學;2004年04期
9 廖美珍;國外法律語言研究綜述[J];當代語言學;2004年01期
本文關(guān)鍵詞:中國民事法庭話語的評價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5398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453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