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與《莊子》比喻對比研究
本文關(guān)鍵詞:《孟子》與《莊子》比喻對比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先秦時期,諸子百家的學說、觀點的闡述都運用了大量的比喻!睹献印纷鳛槿寮医(jīng)典,列入《四書》,廣為流傳,和它大量使用修辭格是分不開的,而比喻又是其中使用頻率較高的一種辭格!肚f子》作為道家典范之作,與《周易》、《老子》并稱為“三玄”,在先秦諸子中獨具風格,語言魅力更是“汪洋辟闔,儀態(tài)萬方”,其中比喻的運用尤為出色,構(gòu)思新穎,妙喻橫生。孟軻和莊周作為我國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都在各自的著作中大量運用比喻這種修辭格,且各有千秋,值得我們?nèi)ミM行比較研究。本文試圖從比喻分類、比喻中的本體、喻體以及喻詞等幾個方面,采用定量統(tǒng)計和定性分析相結(jié)合的方法,對《孟子》和《莊子》二書中的比喻進行對比研究:第一,在比喻分類方面,采用陳望道的修辭理論將比喻劃分為明喻、隱喻、借喻三類,在此基礎(chǔ)上對《孟子》和《莊子》中的比喻進行分類梳理和比較分析,并尋求二者異同的原因。以成語中的比喻作為二者比喻中的特殊類型,比較成語中比喻的運用和效果,對比分析二者的異同。第二,在比喻中的本體方面,歸納總結(jié)《孟子》和《莊子》中的本體,比較分析并探究本體差異的原因。第三,在比喻中的喻體方面,歸納總結(jié)《孟子》和《莊子》中的喻體,進行比較分析。第四,在比喻中的喻詞方面,統(tǒng)計《孟子》和《莊子》中喻詞的數(shù)量,分析二者的異同。
【關(guān)鍵詞】:《孟子》 《莊子》 比喻 對比
【學位授予單位】:湖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H15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8
- 1 緒論8-15
- 1.1“比喻”的界定8
- 1.2 語料來源8-9
- 1.3 研究綜述9-13
- 1.3.1《孟子》比喻研究現(xiàn)狀及成果9-12
- 1.3.2《莊子》比喻研究現(xiàn)狀及成果12-13
- 1.3.3《孟子》與《莊子》的比喻對比研究綜述13
- 1.4 研究目的和意義13-15
- 2 《孟子》與《莊子》中比喻的基本類型15-51
- 2.1《孟子》的比喻類型15-25
- 2.1.1 明喻15-21
- 2.1.2 隱喻21-23
- 2.1.3 借喻23-25
- 2.2《莊子》的比喻類型25-37
- 2.2.1 明喻25-31
- 2.2.2 隱喻31-35
- 2.2.3 借喻35-37
- 2.3《孟子》與《莊子》比喻的宏觀對比37-42
- 2.3.1《孟子》與《莊子》的比喻類型37-38
- 2.3.2《孟子》與《莊子》的比喻特色38-41
- 2.3.3《孟子》與《莊子》比喻異同點的形成原因41-42
- 2.4 特殊類型:《孟子》與《莊子》成語中的比喻42-51
- 2.4.1《孟子》成語中的比喻43-47
- 2.4.2《莊子》成語中的比喻47-51
- 3 《孟子》與《莊子》比喻中的本體51-59
- 3.1《孟子》比喻中的本體51-54
- 3.2《莊子》比喻中的本體54-59
- 4 《孟子》與《莊子》比喻中的喻體59-64
- 4.1 《孟子》比喻中的喻體59-61
- 4.1.1 以“人”為喻體59-60
- 4.1.2 以“事”為喻體60
- 4.1.3 以“物”為喻體60-61
- 4.2《莊子》比喻中的喻體61-64
- 4.2.1 以“人”為喻體61-62
- 4.2.2 以“物”為喻體62-64
- 5 《孟子》與《莊子》比喻中的喻詞64-66
- 5.1 《孟子》和《莊子》比喻中明喻類的喻詞64
- 5.2《孟子》和《莊子》比喻中隱喻類的喻詞64-66
- 6 結(jié)語66-67
- 致謝67-69
- 參考文獻69-70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慶陸;有趣的動物比喻詞[J];價格月刊;2002年06期
2 譚汝為;;比喻詞“疑”字論略[J];語文學習;1988年01期
3 張培成;關(guān)于漢語比喻詞的幾個問題[J];漢語學習;2000年04期
4 朱文獻;《語文》課本中省比喻詞的比喻[J];修辭學習;2000年03期
5 段紅偉;;比喻簡析[J];美與時代(下半月);2002年06期
6 楊揚;;漢語比喻詞的再分類及其認知分析[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7 肖模艷;;比喻詞的認知與理解[J];中州學刊;2010年05期
8 肖模艷;;比喻詞語中喻體的歷時比較研究——以動物比喻詞語為例[J];漢字文化;2012年04期
9 劉有志;論比喻[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1982年01期
10 余惠邦;比喻與非比喻[J];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4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賀建國;;談?wù)勎⒂^比喻[A];跨世紀的中國修辭學[C];1999年
2 葛鐵鷹;;淺析阿拉伯語修辭中的比喻[A];對外貿(mào)易外語系科研論文集(第一期)[C];199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泗陽縣致遠中學 劉成群;怎樣分辨比喻與象征[N];成才導報.教育周刊;2007年
2 雙柏縣一中 蘇榮生;帶“好象”、“仿佛”的句子不一定都是比喻[N];云南經(jīng)濟日報;2001年
3 威寧自治縣羊街鎮(zhèn)中心第一小學 劉榮;利用口訣巧記比喻[N];畢節(jié)日報;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梅夢婷;《孟子》與《莊子》比喻對比研究[D];湖北師范大學;2016年
2 梁洪英;漢英比喻比較研究[D];安徽大學;2004年
3 王穎;《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6版)動物比喻詞及其釋義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4年
4 迪麗努爾·伯合提亞爾(Dilnur-Behtiyar);漢維比喻對比研究[D];喀什師范學院;2013年
5 陳凌弘;中日比喻結(jié)構(gòu)與表現(xiàn)形式的對照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6 單冬梅;從比喻手法看中國和英美國家的文化差異[D];黑龍江大學;2011年
7 阿依努爾·胡瓦提;漢哈語比喻辭格對比研究[D];伊犁師范學院;2014年
8 郭曉燕;論比喻的邏輯特征[D];廣西師范大學;2006年
9 葉云杉;比喻研究述評[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10 冉君;清末公案小說中的比喻詞語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本文關(guān)鍵詞:《孟子》與《莊子》比喻對比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8217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382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