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英語影響產(chǎn)生的類詞綴
發(fā)布時間:2022-02-18 15:00
本文分為緒論、正文、結語三個部分。緒論部分簡要總結了前人專家學者對于詞綴及類詞綴的研究歷程。正文討論了受英語影響產(chǎn)生的類詞綴的判定標準,有語義不完全虛化、定位性、構詞能力強、粘著性強。這些也是其基本特點。根據(jù)判定標準確立了其數(shù)量。對其進行了類型劃分,劃分角度有來源、位置、翻譯方式、能產(chǎn)性等。從結構、意義及功能三個方面討論了漢語類詞綴與英語類詞綴的對應問題。揭示出類詞綴的產(chǎn)生原因,分別是社會因素、經(jīng)濟效率原則、語言類推機制、語言接觸、變異機制、語言使用者追新求異的心理。結合對外漢語教學,對《漢語水平語法等級大綱》和《漢語水平詞匯與漢字等級大綱》中出現(xiàn)的關于詞綴和類詞綴的問題提出幾點看法,然后運用語言習得理論分析了留學生學習類詞綴的有效方法。文章結束語中,縱觀類詞綴的發(fā)展,本文與典型詞綴做比較,肯定了類詞綴發(fā)展迅速規(guī)模龐大的事實,及其在推動三音節(jié)詞語發(fā)展進程中起到的不可低估的作用。同時也指出,在目前未來一段時間內(nèi),漢語復合構詞的主要地位不會動搖的事實。文章還分析了類詞綴發(fā)展的三種可能性,向典型詞綴靠攏,最終完全虛化;留在類詞綴的位置;回歸到詞根。本文在比較語言學的基礎上,采取歷時與共時相結...
【文章來源】:遼寧師范大學遼寧省
【文章頁數(shù)】:3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緒論
(一) 關于類詞綴的研究
(二) 關于受英語影響產(chǎn)生的類詞綴的研究
二、判斷標準及數(shù)量
(一) 判斷標準
(二) 數(shù)量
三、類型
(一) 從來源看
(二) 從翻譯方式看
四、與英語的對應關系
(一) 結構
(二) 意義
(三) 功能
五、特殊類詞綴的用法分析
(一) 多
(二) 軟
(三) 非、零、不
六、產(chǎn)生原因
(一) 社會因素
(二) 經(jīng)濟效率原則
(三) 語言類推機制
(四) 語言接觸
(五) 變異機制
(六) 語言使用者追新求異的心理
七、與對外漢語有關的問題
(一) 《漢語水平語法等級大綱》和《漢語水平詞匯與漢字等級大綱》中的類詞綴
(二) 對外漢語教學
八、發(fā)展
(一) 向典型詞綴靠攏,最終完全虛化
(二) 留在類詞綴的位置
(三) 回歸到詞根
結語
本文存在的不足之處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漢語三音節(jié)新詞語與類詞綴的發(fā)展初探[J]. 韓晨宇. 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07(03)
[2]淺析詞綴“化”及化綴詞[J]. 陳曉明. 江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 2005(04)
[3]現(xiàn)代漢語準詞綴發(fā)展變化的幾種模式[J]. 刁晏斌. 廊坊師范學院學報. 2004(03)
[4]近年來語法化研究的進展[J]. 吳福祥. 外語教學與研究. 2004(01)
[5]漢藏語言的派生構詞方式分析[J]. 徐世璇. 民族語文. 1999(04)
[6]試論新詞綴化的漢民族性[J]. 沈孟瓔. 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5(01)
[7]變異和規(guī)范化[J]. 陳原. 語文建設. 1987(04)
[8]漢語新的詞綴化傾向[J]. 沈孟瓔. 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1986(04)
[9]說“自由”和“粘著”[J]. 呂叔湘. 中國語文. 1962 (01)
[10]現(xiàn)代漢語的前綴和后綴[J]. 郭良夫. 中國語文. 1983 (04)
博士論文
[1]現(xiàn)代漢語類詞綴研究[D]. 尹海良.山東大學 2007
碩士論文
[1]現(xiàn)代漢語新興類詞綴探析[D]. 鄒曉玲.華中科技大學 2006
[2]類詞綴與“X化”研究[D]. 魏冬青.遼寧師范大學 2005
本文編號:3631044
【文章來源】:遼寧師范大學遼寧省
【文章頁數(shù)】:3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緒論
(一) 關于類詞綴的研究
(二) 關于受英語影響產(chǎn)生的類詞綴的研究
二、判斷標準及數(shù)量
(一) 判斷標準
(二) 數(shù)量
三、類型
(一) 從來源看
(二) 從翻譯方式看
四、與英語的對應關系
(一) 結構
(二) 意義
(三) 功能
五、特殊類詞綴的用法分析
(一) 多
(二) 軟
(三) 非、零、不
六、產(chǎn)生原因
(一) 社會因素
(二) 經(jīng)濟效率原則
(三) 語言類推機制
(四) 語言接觸
(五) 變異機制
(六) 語言使用者追新求異的心理
七、與對外漢語有關的問題
(一) 《漢語水平語法等級大綱》和《漢語水平詞匯與漢字等級大綱》中的類詞綴
(二) 對外漢語教學
八、發(fā)展
(一) 向典型詞綴靠攏,最終完全虛化
(二) 留在類詞綴的位置
(三) 回歸到詞根
結語
本文存在的不足之處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漢語三音節(jié)新詞語與類詞綴的發(fā)展初探[J]. 韓晨宇. 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07(03)
[2]淺析詞綴“化”及化綴詞[J]. 陳曉明. 江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 2005(04)
[3]現(xiàn)代漢語準詞綴發(fā)展變化的幾種模式[J]. 刁晏斌. 廊坊師范學院學報. 2004(03)
[4]近年來語法化研究的進展[J]. 吳福祥. 外語教學與研究. 2004(01)
[5]漢藏語言的派生構詞方式分析[J]. 徐世璇. 民族語文. 1999(04)
[6]試論新詞綴化的漢民族性[J]. 沈孟瓔. 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5(01)
[7]變異和規(guī)范化[J]. 陳原. 語文建設. 1987(04)
[8]漢語新的詞綴化傾向[J]. 沈孟瓔. 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1986(04)
[9]說“自由”和“粘著”[J]. 呂叔湘. 中國語文. 1962 (01)
[10]現(xiàn)代漢語的前綴和后綴[J]. 郭良夫. 中國語文. 1983 (04)
博士論文
[1]現(xiàn)代漢語類詞綴研究[D]. 尹海良.山東大學 2007
碩士論文
[1]現(xiàn)代漢語新興類詞綴探析[D]. 鄒曉玲.華中科技大學 2006
[2]類詞綴與“X化”研究[D]. 魏冬青.遼寧師范大學 2005
本文編號:363104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3631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