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方言程度范疇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02-04 22:07
本文主要研究泉州方言中的程度范疇及其主要表達形式。參照學術(shù)界有關(guān)現(xiàn)代漢語程度范疇表達的內(nèi)涵、性質(zhì)、表達方式等研究成果,以及其他方言中程度范疇及其表達形式研究的相關(guān)內(nèi)容,在實地田野調(diào)查的基礎(chǔ)上,借鑒閩方言著作、詞典和相關(guān)論文,對泉州方言程度范疇及其表達方式進行分類并歸納。首先,基于前人研究成果,對現(xiàn)代漢語程度范疇的語義內(nèi)涵、性質(zhì)特點、系統(tǒng)分類及其表達形式等進行歸納總結(jié),并以此為參照,全面構(gòu)建泉州方言程度范疇形式系統(tǒng)。其次,從詞匯、句法、語音三個不同層面對泉州方言中的程度范疇表達方式進行客觀描寫:詞匯手段包括狀態(tài)形容詞和固定語。其中,狀態(tài)形容詞以重疊式形容詞為主。固定語包括表示程度加深的四字格、熟語和一部分框式短語。句法手段分為疊用表程度、狀語表程度、補語表程度三個部分。重疊包括形容詞重疊(如AA式、ABB式、AABB式、ABCC式等)、名詞重疊(AA式、AABB式等)和動詞重疊(如ABB式、AAB式等);程度狀語主要是由程度副詞來充當;程度補語可分為三類:組合式、粘合式和“V+遘”結(jié)構(gòu)。語音手段主要包括語調(diào)和重音兩個部分。最后,總結(jié)泉州范疇程度范疇及其表達形式的特點。首先,對泉州方言程度...
【文章來源】:華僑大學福建省
【文章頁數(shù)】:9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jié) 本文的研究內(nèi)容、意義、理論與方法
一、研究內(nèi)容
二、研究意義
三、研究理論與方法
第二節(jié) 程度范疇研究現(xiàn)狀
一、現(xiàn)代漢語程度范疇的研究
二、漢語方言程度范疇的研究
三、泉州方言程度范疇的研究
第三節(jié) 泉州方言程度范疇的基本概況
一、泉州方言程度范疇的內(nèi)涵與性質(zhì)
二、泉州方言程度范疇系統(tǒng)的分類
三、泉州方言程度范疇的層級表現(xiàn)
第四節(jié) 語料來源
第二章 泉州方言表達程度范疇的詞匯手段
第一節(jié) 狀態(tài)形容詞
一、重疊式形容詞
二、形容詞重疊式
第二節(jié) 固定語
一、固定短語
二、框式短語
第三章 泉州方言表達程度范疇的句法手段
第一節(jié) 重疊
一、形容詞重疊表程度
二、名詞重疊表程度
三、動詞疊用重疊表程度
第二節(jié) 狀語表程度
一、副詞與狀語
二、程度副詞作狀語的句法分析
三、幾組有特色的程度副詞
第三節(jié) 補語表程度
一、V+遘+C
二、V+C
三、V+遘
第四章 泉州方言表達程度范疇的語音手段
第一節(jié) 語調(diào)
第二節(jié) 重音
第五章 泉州方言程度范疇的特點
第一節(jié) 泉州方言程度范疇的跨方言共性與個性
一、泉州方言程度范疇具有現(xiàn)代漢語程度范疇的共性特征
二、泉州方言程度范疇的個性特征
第二節(jié) 泉州方言程度范疇的跨語言共性與個性
一、程度狀語類型學考察
二、程度補語類型學考察
結(jié)論
一、本文主要研究內(nèi)容
二、本文主要創(chuàng)新點
三、不足之處
參考文獻
致謝
個人簡歷、在學期間發(fā)表的學術(shù)論文與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漢語程度量研究綜述[J]. 黃紅霞. 淄博師專學報. 2018(01)
[2]漢語程度量研究綜述[J]. 黃紅霞. 淄博師專學報. 2018 (01)
[3]表達程度的語氣與調(diào)音[J]. 陶璦麗. 語言研究. 2015(04)
[4]近二十年現(xiàn)代漢語程度范疇研究綜述[J]. 萬菁. 伊犁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03)
[5]芻議程度范疇的量級劃分[J]. 陶璦麗. 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02)
[6]程度范疇形式化的語法手段:復疊[J]. 陶璦麗. 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03)
[7]程度范疇形式化的詞匯手段:固定語[J]. 陶璦麗. 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01)
[8]程度的表達形式:程度副詞[J]. 陶璦麗. 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1(03)
[9]狀態(tài)形容詞不同量級的同現(xiàn)[J]. 李文華. 中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01)
[10]程度范疇形式化的語法手段:固定格式[J]. 陶璦麗. 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06)
博士論文
[1]當代漢語新興程度量級構(gòu)式演變研究[D]. 曹春靜.上海外國語大學 2018
[2]現(xiàn)代漢語主觀極量圖式構(gòu)式研究[D]. 吉益民.揚州大學 2016
[3]現(xiàn)代漢語程度范疇表達方式研究[D]. 呂文杰.吉林大學 2013
[4]湘方言程度范疇研究[D]. 龔娜.湖南師范大學 2011
[5]程度范疇及其在補語系統(tǒng)中的句法實現(xiàn)[D]. 蔡麗.暨南大學 2010
[6]現(xiàn)代漢語程度量及其表達形式研究[D]. 趙軍.華東師范大學 2010
[7]現(xiàn)代漢語程度副詞組合研究[D]. 吳立紅.暨南大學 2006
碩士論文
[1]德州方言程度范疇及表達方式研究[D]. 張志偉.延邊大學 2015
[2]泉州方言程度副詞研究[D]. 許亞冷.福建師范大學 2010
[3]莆仙方言程度副詞研究[D]. 林雙萍.福建師范大學 2007
[4]論現(xiàn)代漢語的程度范疇[D]. 李琳.東北師范大學 2004
[5]現(xiàn)代漢語形容詞的量性特征[D]. 武玉芳.山西大學 2003
本文編號:3614027
【文章來源】:華僑大學福建省
【文章頁數(shù)】:9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jié) 本文的研究內(nèi)容、意義、理論與方法
一、研究內(nèi)容
二、研究意義
三、研究理論與方法
第二節(jié) 程度范疇研究現(xiàn)狀
一、現(xiàn)代漢語程度范疇的研究
二、漢語方言程度范疇的研究
三、泉州方言程度范疇的研究
第三節(jié) 泉州方言程度范疇的基本概況
一、泉州方言程度范疇的內(nèi)涵與性質(zhì)
二、泉州方言程度范疇系統(tǒng)的分類
三、泉州方言程度范疇的層級表現(xiàn)
第四節(jié) 語料來源
第二章 泉州方言表達程度范疇的詞匯手段
第一節(jié) 狀態(tài)形容詞
一、重疊式形容詞
二、形容詞重疊式
第二節(jié) 固定語
一、固定短語
二、框式短語
第三章 泉州方言表達程度范疇的句法手段
第一節(jié) 重疊
一、形容詞重疊表程度
二、名詞重疊表程度
三、動詞疊用重疊表程度
第二節(jié) 狀語表程度
一、副詞與狀語
二、程度副詞作狀語的句法分析
三、幾組有特色的程度副詞
第三節(jié) 補語表程度
一、V+遘+C
二、V+C
三、V+遘
第四章 泉州方言表達程度范疇的語音手段
第一節(jié) 語調(diào)
第二節(jié) 重音
第五章 泉州方言程度范疇的特點
第一節(jié) 泉州方言程度范疇的跨方言共性與個性
一、泉州方言程度范疇具有現(xiàn)代漢語程度范疇的共性特征
二、泉州方言程度范疇的個性特征
第二節(jié) 泉州方言程度范疇的跨語言共性與個性
一、程度狀語類型學考察
二、程度補語類型學考察
結(jié)論
一、本文主要研究內(nèi)容
二、本文主要創(chuàng)新點
三、不足之處
參考文獻
致謝
個人簡歷、在學期間發(fā)表的學術(shù)論文與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漢語程度量研究綜述[J]. 黃紅霞. 淄博師專學報. 2018(01)
[2]漢語程度量研究綜述[J]. 黃紅霞. 淄博師專學報. 2018 (01)
[3]表達程度的語氣與調(diào)音[J]. 陶璦麗. 語言研究. 2015(04)
[4]近二十年現(xiàn)代漢語程度范疇研究綜述[J]. 萬菁. 伊犁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03)
[5]芻議程度范疇的量級劃分[J]. 陶璦麗. 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02)
[6]程度范疇形式化的語法手段:復疊[J]. 陶璦麗. 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03)
[7]程度范疇形式化的詞匯手段:固定語[J]. 陶璦麗. 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01)
[8]程度的表達形式:程度副詞[J]. 陶璦麗. 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1(03)
[9]狀態(tài)形容詞不同量級的同現(xiàn)[J]. 李文華. 中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01)
[10]程度范疇形式化的語法手段:固定格式[J]. 陶璦麗. 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06)
博士論文
[1]當代漢語新興程度量級構(gòu)式演變研究[D]. 曹春靜.上海外國語大學 2018
[2]現(xiàn)代漢語主觀極量圖式構(gòu)式研究[D]. 吉益民.揚州大學 2016
[3]現(xiàn)代漢語程度范疇表達方式研究[D]. 呂文杰.吉林大學 2013
[4]湘方言程度范疇研究[D]. 龔娜.湖南師范大學 2011
[5]程度范疇及其在補語系統(tǒng)中的句法實現(xiàn)[D]. 蔡麗.暨南大學 2010
[6]現(xiàn)代漢語程度量及其表達形式研究[D]. 趙軍.華東師范大學 2010
[7]現(xiàn)代漢語程度副詞組合研究[D]. 吳立紅.暨南大學 2006
碩士論文
[1]德州方言程度范疇及表達方式研究[D]. 張志偉.延邊大學 2015
[2]泉州方言程度副詞研究[D]. 許亞冷.福建師范大學 2010
[3]莆仙方言程度副詞研究[D]. 林雙萍.福建師范大學 2007
[4]論現(xiàn)代漢語的程度范疇[D]. 李琳.東北師范大學 2004
[5]現(xiàn)代漢語形容詞的量性特征[D]. 武玉芳.山西大學 2003
本文編號:361402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3614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