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集傳》復音詞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0-25 02:04
古漢語詞匯研究歷史悠久。20世紀以來,學者們借鑒西方先進的詞匯研究理論和方法,古代漢語詞匯研究得到了長足的發(fā)展。但是,和語音、語法等語言其他研究相比,古漢語詞匯研究依舊滯后。呂叔湘先生曾指出:“漢語史研究中,最薄弱的部分,是詞匯研究!雹偕瞎艥h語以單音詞為主,中古漢語復音詞大量增加,到了近代復音詞已經(jīng)占據(jù)了詞匯的絕大多數(shù)。漢語詞匯從單音詞發(fā)展為復音詞符合語言發(fā)展的規(guī)律,對其研究有利于揭示漢語發(fā)展的特點和規(guī)律。許威漢先生指出:“單音詞和多音節(jié)復合詞,在漢語詞匯發(fā)展中變化很突出,特別是由單音節(jié)詞發(fā)展為雙音節(jié)的復合詞。研究這發(fā)展變化的原因和它們各自的特點,很有意義。”本文嘗試運用現(xiàn)代語言學理論和方法對《書集傳》復音詞進行研究,論文共分四章,具體如下:第一章為緒論,共五節(jié):《書集傳》語料價值,《書集傳》是南宋蔡沈奉朱熹之命所作,是珍貴的近代漢語語料;《書集傳》復音詞研究的意義,《書集傳》專書的研究有利于探討近代漢語詞匯的面貌;《書集傳》復音詞研究的方法,本文分別從《書集傳》復音詞的結(jié)構(gòu)、詞性和語義角度對其進行窮盡性研究;宋代漢語詞復音化的原因,漢語復音化是內(nèi)部孤立語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
【文章來源】:揚州大學江蘇省
【文章頁數(shù)】:6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jié) 《書集傳》語料價值
第二節(jié) 《書集傳》復音詞研究的意義
第三節(jié) 《書集傳》復音詞研究的方法
第四節(jié) 宋代漢語詞復音化的原因
第五節(jié) 《書集傳》復音詞的切分
第二章 《書集傳》復音詞的結(jié)構(gòu)
第一節(jié) 結(jié)構(gòu)類型的探討
第二節(jié) 單純復音詞的結(jié)構(gòu)
第三節(jié) 合成復音詞的結(jié)構(gòu)
第四節(jié) 復音詞結(jié)構(gòu)的特點
第三章 《書集傳》復音詞的詞性
第一節(jié) 詞匯研究和語法研究的關(guān)系
第二節(jié) 《書集傳》復音詞的詞性探討
第三節(jié) 《書集傳》中的復音詞中的兼類詞
第四章 《書集傳》復音詞的語義特點
第一節(jié) 《書集傳》復音詞的聚合關(guān)系
第二節(jié) 《書集傳》復音詞的組合關(guān)系
附錄:《書集傳》復音詞總表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學術(shù)論文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書集傳》版本源流[J]. 王春林. 中國哲學史. 2010(02)
[2]從復音詞數(shù)據(jù)看上古漢語單音詞復音化現(xiàn)象[J]. 李仕春. 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02)
[3]漢語詞匯雙音化的內(nèi)在原因考探[J]. 徐時儀. 語言教學與研究. 2005(02)
[4]漢語基本詞匯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 張能甫. 四川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9(02)
[5]論《釋名》含聲訓字復音詞[J]. 陳煥良,王君霞. 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8(02)
[6]古代漢語復音虛詞簡論[J]. 陳坤德. 廣東教育學院學報. 1997(03)
[7]古代漢語中同素異序詞的研究[J]. 洪麗娣. 沈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7(02)
[8]《說文解字》的復音詞[J]. 喻遂生,郭力. 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1987(01)
[9]先秦復音詞初探[J]. 馬真. 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80(05)
[10]《左傳》復音詞初探[J]. 陳克炯. 華中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78(04)
碩士論文
[1]《商君書》復音詞研究[D]. 劉兆君.東北師范大學 2005
[2]荀子復音詞研究[D]. 盧春紅.遼寧師范大學 2005
[3]《鹽鐵論》復音詞研究[D]. 李海燕.安徽大學 2005
[4]現(xiàn)代漢語雙音復合詞理據(jù)研究[D]. 劉海燕.河北大學 2004
[5]《法言》復音詞研究[D]. 張煥新.東北師范大學 2004
[6]兼語式復合詞研究[D]. 岳守雯.山東師范大學 2004
[7]《孟子》的雙音復合詞研究[D]. 李智.河北師范大學 2004
[8]《說苑》復音詞研究[D]. 陶家駿.蘇州大學 2003
[9]《國語》復音詞研究[D]. 鐘海軍.西南師范大學 2003
[10]《孟子》復音詞研究[D]. 郭萍.廈門大學 2002
本文編號:3456432
【文章來源】:揚州大學江蘇省
【文章頁數(shù)】:6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jié) 《書集傳》語料價值
第二節(jié) 《書集傳》復音詞研究的意義
第三節(jié) 《書集傳》復音詞研究的方法
第四節(jié) 宋代漢語詞復音化的原因
第五節(jié) 《書集傳》復音詞的切分
第二章 《書集傳》復音詞的結(jié)構(gòu)
第一節(jié) 結(jié)構(gòu)類型的探討
第二節(jié) 單純復音詞的結(jié)構(gòu)
第三節(jié) 合成復音詞的結(jié)構(gòu)
第四節(jié) 復音詞結(jié)構(gòu)的特點
第三章 《書集傳》復音詞的詞性
第一節(jié) 詞匯研究和語法研究的關(guān)系
第二節(jié) 《書集傳》復音詞的詞性探討
第三節(jié) 《書集傳》中的復音詞中的兼類詞
第四章 《書集傳》復音詞的語義特點
第一節(jié) 《書集傳》復音詞的聚合關(guān)系
第二節(jié) 《書集傳》復音詞的組合關(guān)系
附錄:《書集傳》復音詞總表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學術(shù)論文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書集傳》版本源流[J]. 王春林. 中國哲學史. 2010(02)
[2]從復音詞數(shù)據(jù)看上古漢語單音詞復音化現(xiàn)象[J]. 李仕春. 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02)
[3]漢語詞匯雙音化的內(nèi)在原因考探[J]. 徐時儀. 語言教學與研究. 2005(02)
[4]漢語基本詞匯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 張能甫. 四川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9(02)
[5]論《釋名》含聲訓字復音詞[J]. 陳煥良,王君霞. 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8(02)
[6]古代漢語復音虛詞簡論[J]. 陳坤德. 廣東教育學院學報. 1997(03)
[7]古代漢語中同素異序詞的研究[J]. 洪麗娣. 沈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7(02)
[8]《說文解字》的復音詞[J]. 喻遂生,郭力. 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1987(01)
[9]先秦復音詞初探[J]. 馬真. 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80(05)
[10]《左傳》復音詞初探[J]. 陳克炯. 華中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78(04)
碩士論文
[1]《商君書》復音詞研究[D]. 劉兆君.東北師范大學 2005
[2]荀子復音詞研究[D]. 盧春紅.遼寧師范大學 2005
[3]《鹽鐵論》復音詞研究[D]. 李海燕.安徽大學 2005
[4]現(xiàn)代漢語雙音復合詞理據(jù)研究[D]. 劉海燕.河北大學 2004
[5]《法言》復音詞研究[D]. 張煥新.東北師范大學 2004
[6]兼語式復合詞研究[D]. 岳守雯.山東師范大學 2004
[7]《孟子》的雙音復合詞研究[D]. 李智.河北師范大學 2004
[8]《說苑》復音詞研究[D]. 陶家駿.蘇州大學 2003
[9]《國語》復音詞研究[D]. 鐘海軍.西南師范大學 2003
[10]《孟子》復音詞研究[D]. 郭萍.廈門大學 2002
本文編號:345643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3456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