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水平詞匯與漢字等級大綱》甲級認知類心理動詞的語義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0-16 16:04
認知類心理動詞是漢語動詞的重要特殊小類,又因為認知心理動詞是涉及人類大腦認知過程和心理活動的動詞,比較抽象,是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難點所在。本文從《漢語水平詞匯與漢字等級大綱》甲級詞25個心理動詞中鑒別出了18個認知心理動詞,并將這些甲級認知類心理動詞作為研究對象,根據(jù)語義場理論,將其劃分為不同的語義場并對其進行語義角度的研究。與此同時,筆者還結合北京語言大學HSK動態(tài)作文語料庫作出具體考察,對留學生使用認知心理動詞產(chǎn)生的偏誤進行檢索,統(tǒng)計偏誤數(shù)量,劃分偏誤類型,對偏誤數(shù)量最多的動詞混用偏誤從語義角度進行考察,并且針對甲級認知心理動詞的對外漢語教學提出一些個人建議,希望能夠為對外漢語教學提供借鑒。本文一共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是緒論。分別闡述了認知心理動詞的研究意義、考察對象的確定、研究現(xiàn)狀、研究理論和方法以及本文所涉及的語料來源等。第二部分為甲級認知類心理動詞的語義分析。在這部分內容中,運用語義場理論將認知心理義場劃分為7個下層語義場:感知義場、思維義場、記憶義場、意見義場、信念義場、判斷義場以及注意義場,并將甲級認知類心理動詞按照語義特征歸入不同的語義場中,運用義素分析法,對處在各個義...
【文章來源】:山西大學山西省
【文章頁數(shù)】:11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選題意義
1.2 研究對象
1.3 國內外研究動態(tài)
1.4 研究理論和方法
1.5 語料來源
第二章 《大綱》甲級認知類心理動詞語義分析
2.1 認知類心理動詞的語義特征
2.2 《大綱》甲級認知類心理動詞的語義分析
2.2.1 感知義場
2.2.2 思維義場
2.2.3 記憶義場
2.2.4 意見義場
2.2.5 信念義場
2.2.6 判斷義場
2.2.7 注意義場
第三章 《大綱》甲級認知類心理動詞偏誤分析
3.1 《大綱》甲級認知心理動詞的偏誤統(tǒng)計
3.2 《大綱》甲級認知心理動詞的偏誤分析
3.2.1 動詞混用
3.2.2 動詞多余
3.2.3 動詞遺漏
3.3 《大綱》甲級認知心理動詞的教學建議
結語
附錄
參考文獻
致謝
個人簡況及聯(lián)系方式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人類認知的五個層級和高階認知[J]. 蔡曙山. 科學中國人. 2016(04)
[2]雙音節(jié)認知活動類心理動詞與名詞賓語的語義搭配研究[J]. 李彤,周燕. 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 2015(02)
[3]現(xiàn)代漢語認知心理動詞的句法分析[J]. 馮璐璐. 文教資料. 2014(29)
[4]認知類動詞的界定[J]. 張明輝. 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1(01)
[5]探析“注意”在二語習得中的作用[J]. 金政紅. 考試周刊. 2010(56)
[6]中介語中的題元層級——母語為日語的學習者對漢語心理動詞習得研究[J]. 趙楊. 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 2009(06)
[7]漢語心理動詞的組織和分類研究[J]. 張積家,陸愛桃. 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01)
[8]心理動詞也析[J]. 徐睿,王文斌. 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 2005(03)
[9]現(xiàn)代漢語心理動詞的語義分析[J]. 豐競. 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3(01)
[10]現(xiàn)代漢語心理動詞的范圍和類別[J]. 王紅斌. 晉東南師范?茖W校學報. 2002(04)
博士論文
[1]《紅樓夢》心理動詞多維度研究[D]. 周曉鳳.吉林大學 2017
[2]同義心理活動動詞解析模式研究[D]. 張少英.北京大學 2013
[3]漢英思考類動詞語義的多角度考察[D]. 李秋楊.中央民族大學 2010
[4]認知類動詞及相關句式研究[D]. 張明輝.蘇州大學 2008
[5]現(xiàn)代漢語心理動詞研究[D]. 文雅麗.北京語言大學 2007
碩士論文
[1]日本留學生習得漢語心理動詞偏誤分析[D]. 董書曉.云南師范大學 2017
[2]“想”的語法化及相關問題研究[D]. 趙曉霞.上海師范大學 2017
[3]心理動詞搭配及其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 李晴.湖南大學 2016
[4]動詞“想”、“以為”、“認為”的差異及其對外漢語教學[D]. 匡林垚.湖南師范大學 2015
[5]現(xiàn)代漢語認知心理動詞句研究[D]. 馮璐璐.南京師范大學 2015
[6]韓國學生漢語表主觀認識詞語的習得研究[D]. 李玲.南京師范大學 2014
[7]“想”與“考慮”、“認為”、“覺得”的辨析及教學[D]. 李郁瑜.陜西師范大學 2013
[8]認知態(tài)度類動詞的句法語義界面研究[D]. 吳玲玲.西南大學 2013
[9]奧哲果夫《俄語詳解詞典》中表示認知過程動詞的釋義模式分析[D]. 楊柳.哈爾濱師范大學 2011
[10]現(xiàn)代漢語表主觀認識的詞語研究[D]. 高雅.黑龍江大學 2011
本文編號:3440102
【文章來源】:山西大學山西省
【文章頁數(shù)】:11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選題意義
1.2 研究對象
1.3 國內外研究動態(tài)
1.4 研究理論和方法
1.5 語料來源
第二章 《大綱》甲級認知類心理動詞語義分析
2.1 認知類心理動詞的語義特征
2.2 《大綱》甲級認知類心理動詞的語義分析
2.2.1 感知義場
2.2.2 思維義場
2.2.3 記憶義場
2.2.4 意見義場
2.2.5 信念義場
2.2.6 判斷義場
2.2.7 注意義場
第三章 《大綱》甲級認知類心理動詞偏誤分析
3.1 《大綱》甲級認知心理動詞的偏誤統(tǒng)計
3.2 《大綱》甲級認知心理動詞的偏誤分析
3.2.1 動詞混用
3.2.2 動詞多余
3.2.3 動詞遺漏
3.3 《大綱》甲級認知心理動詞的教學建議
結語
附錄
參考文獻
致謝
個人簡況及聯(lián)系方式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人類認知的五個層級和高階認知[J]. 蔡曙山. 科學中國人. 2016(04)
[2]雙音節(jié)認知活動類心理動詞與名詞賓語的語義搭配研究[J]. 李彤,周燕. 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 2015(02)
[3]現(xiàn)代漢語認知心理動詞的句法分析[J]. 馮璐璐. 文教資料. 2014(29)
[4]認知類動詞的界定[J]. 張明輝. 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1(01)
[5]探析“注意”在二語習得中的作用[J]. 金政紅. 考試周刊. 2010(56)
[6]中介語中的題元層級——母語為日語的學習者對漢語心理動詞習得研究[J]. 趙楊. 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 2009(06)
[7]漢語心理動詞的組織和分類研究[J]. 張積家,陸愛桃. 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01)
[8]心理動詞也析[J]. 徐睿,王文斌. 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 2005(03)
[9]現(xiàn)代漢語心理動詞的語義分析[J]. 豐競. 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3(01)
[10]現(xiàn)代漢語心理動詞的范圍和類別[J]. 王紅斌. 晉東南師范?茖W校學報. 2002(04)
博士論文
[1]《紅樓夢》心理動詞多維度研究[D]. 周曉鳳.吉林大學 2017
[2]同義心理活動動詞解析模式研究[D]. 張少英.北京大學 2013
[3]漢英思考類動詞語義的多角度考察[D]. 李秋楊.中央民族大學 2010
[4]認知類動詞及相關句式研究[D]. 張明輝.蘇州大學 2008
[5]現(xiàn)代漢語心理動詞研究[D]. 文雅麗.北京語言大學 2007
碩士論文
[1]日本留學生習得漢語心理動詞偏誤分析[D]. 董書曉.云南師范大學 2017
[2]“想”的語法化及相關問題研究[D]. 趙曉霞.上海師范大學 2017
[3]心理動詞搭配及其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 李晴.湖南大學 2016
[4]動詞“想”、“以為”、“認為”的差異及其對外漢語教學[D]. 匡林垚.湖南師范大學 2015
[5]現(xiàn)代漢語認知心理動詞句研究[D]. 馮璐璐.南京師范大學 2015
[6]韓國學生漢語表主觀認識詞語的習得研究[D]. 李玲.南京師范大學 2014
[7]“想”與“考慮”、“認為”、“覺得”的辨析及教學[D]. 李郁瑜.陜西師范大學 2013
[8]認知態(tài)度類動詞的句法語義界面研究[D]. 吳玲玲.西南大學 2013
[9]奧哲果夫《俄語詳解詞典》中表示認知過程動詞的釋義模式分析[D]. 楊柳.哈爾濱師范大學 2011
[10]現(xiàn)代漢語表主觀認識的詞語研究[D]. 高雅.黑龍江大學 2011
本文編號:344010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3440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