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英雙語兒童語碼轉換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9-12 17:05
本文研究了三個在美國生活,持漢語—英語雙語的四歲到四歲半左右兒童的語碼轉換現(xiàn)象。研究兒童都屬于L2習得類型雙語者。即他們并非從出生到一歲間就同時等量接觸兩種不同語言(出生雙語者)。觀察期歷時五個月。觀察地點有:學校、研究兒童的家里、筆者的家里、游戲場地及華人教會等。數(shù)據(jù)來自于現(xiàn)場錄音(少部分錄影)、現(xiàn)場原文筆錄及與說話者本人的共同校正、訪談筆錄等等。在本文的數(shù)據(jù)分析中筆者概括了三個持漢語—英語兒童語碼轉換的十六種功能,有兩種功能在筆者的閱讀文獻范圍內(nèi)沒有被提及。對這些功能的細化分析顯示兒童本階段的語碼轉換并非象一些前期研究者指出的是第一語言流失,而是代表了他們的雙語溝通能力。在整個研究觀察期,對象兒童表現(xiàn)出以下共同特質:對談話對象的語言背景非常敏感;意識到自己的跨文化跨語種的雙語身份;展現(xiàn)了對于結構體系很不相同的兩種語言的語言學常識及溝通能力;其語碼轉換現(xiàn)象與成人的語碼轉換現(xiàn)象有大部分共性。本文研究兒童的語碼轉換現(xiàn)象的規(guī)律與他們母親的語碼轉換現(xiàn)象的規(guī)律間沒有體現(xiàn)出值得特別注意的一致性或關聯(lián)性。其中兩位母親使用漢語多于句內(nèi)語碼轉換,但他們的孩子使用句內(nèi)語碼轉換則遠多于漢語。另一位母親使用...
【文章來源】:華中師范大學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37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選題緣由
1.1.1 研究語碼轉換現(xiàn)象的意義
1.1.2 研究雙語兒童語碼轉換的意義
1.2 研究方案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方法
1.2.3 研究任務
2. 語碼轉換研究綜述
2.1 語碼和語碼轉換
2.1.1 語碼的概念
2.1.2 語碼轉換的概念
2.1.3 語碼轉換的分類
2.2 影響兒童語碼轉換的因素
2.2.1 語碼轉換的環(huán)境因素
2.2.2 語碼轉換的動機因素
3. 研究數(shù)據(jù)采集與分類
3.1 研究對象介紹
3.1.1 調(diào)查對象的選擇
3.1.2 對象兒童的背景
3.1.3 對象兒童的語言能力
3.1.4 其他參與者
3.2 觀察環(huán)境介紹
3.2.1 學校
3.2.2 對象兒童的家庭
3.2.3 筆者的家里
3.2.4 其他地點
3.3 數(shù)據(jù)采集
3.3.1 觀察數(shù)據(jù)
3.3.2 訪談數(shù)據(jù)
3.4 數(shù)據(jù)的篩選和分類
3.4.1 篩選數(shù)據(jù)的標準
3.4.2 語碼轉換的分類標準
4. 兒童語碼轉換的語料分析
4.1 兒童語碼轉換的功能分類
4.1.1 情境型語碼轉換
4.1.2 會話型語碼轉換
4.2 交際對象對語碼轉換的影響
4.2.1 母親對兒童語碼轉換的影響
4.2.2 調(diào)查者的語言選擇
4.2.3 其他交際對象對兒童語碼轉換的影響
4.3 外部環(huán)境對語碼轉換的影響
4.4 談話主題對語碼轉換的影響
4.5 兒童的語言能力對語碼轉換的影響
4.5.1 第二語言能力與語碼轉換之間的關系
4.5.2 兒童英文水平對語碼轉換的影響
5. 兒童語碼轉換的特點
5.1 兒童語碼轉換的個性化特點
5.1.1 石頭的語碼轉換特點
5.1.2 小寶的語碼轉換特點
5.1.3 依依的語碼轉換特點
5.2 兒童語碼轉換動因的特點
5.3 兒童的語言文化意識
5.4 兒童語碼轉換的語言方向
6. 結語
6.1 本研究的主要結論
6.2 本研究有待完善之處
6.3 未來研究方向
6.4 從海外漢語教學角度對語碼轉換的思考
6.5 由兒童語碼轉換引發(fā)對語言純潔性的思考
附錄一
附錄二
附錄三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普通話和粵語記憶中的語言依賴效應[J]. 張積家,張倩秋. 心理學報. 2006(05)
[2]語碼轉換之結構研究述評[J]. 王瑾,黃國文. 外國語言文學. 2004(02)
[3]語碼轉換的分類及存在原因[J]. 陳耘. 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3(02)
[4]香港粵語與英語的語碼轉換[J]. 李楚成. 外語教學與研究. 2003(01)
[5]會話分析學派的研究方法及理論基礎[J]. 劉運同. 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2(04)
[6]語碼轉換研究述評[J]. 何自然,于國棟. 現(xiàn)代外語. 2001(01)
[7]語碼轉換和社會語言學因素[J]. 高軍,戴煒華. 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 2000(06)
[8]家庭談話語碼轉換剖析[J]. 祝畹瑾,王潤經(jīng). 語言文字應用. 1997(03)
[9]語碼轉換與標記模式——《語碼轉換的社會動機》評介[J]. 祝畹瑾. 國外語言學. 1994(02)
本文編號:3394610
【文章來源】:華中師范大學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37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選題緣由
1.1.1 研究語碼轉換現(xiàn)象的意義
1.1.2 研究雙語兒童語碼轉換的意義
1.2 研究方案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方法
1.2.3 研究任務
2. 語碼轉換研究綜述
2.1 語碼和語碼轉換
2.1.1 語碼的概念
2.1.2 語碼轉換的概念
2.1.3 語碼轉換的分類
2.2 影響兒童語碼轉換的因素
2.2.1 語碼轉換的環(huán)境因素
2.2.2 語碼轉換的動機因素
3. 研究數(shù)據(jù)采集與分類
3.1 研究對象介紹
3.1.1 調(diào)查對象的選擇
3.1.2 對象兒童的背景
3.1.3 對象兒童的語言能力
3.1.4 其他參與者
3.2 觀察環(huán)境介紹
3.2.1 學校
3.2.2 對象兒童的家庭
3.2.3 筆者的家里
3.2.4 其他地點
3.3 數(shù)據(jù)采集
3.3.1 觀察數(shù)據(jù)
3.3.2 訪談數(shù)據(jù)
3.4 數(shù)據(jù)的篩選和分類
3.4.1 篩選數(shù)據(jù)的標準
3.4.2 語碼轉換的分類標準
4. 兒童語碼轉換的語料分析
4.1 兒童語碼轉換的功能分類
4.1.1 情境型語碼轉換
4.1.2 會話型語碼轉換
4.2 交際對象對語碼轉換的影響
4.2.1 母親對兒童語碼轉換的影響
4.2.2 調(diào)查者的語言選擇
4.2.3 其他交際對象對兒童語碼轉換的影響
4.3 外部環(huán)境對語碼轉換的影響
4.4 談話主題對語碼轉換的影響
4.5 兒童的語言能力對語碼轉換的影響
4.5.1 第二語言能力與語碼轉換之間的關系
4.5.2 兒童英文水平對語碼轉換的影響
5. 兒童語碼轉換的特點
5.1 兒童語碼轉換的個性化特點
5.1.1 石頭的語碼轉換特點
5.1.2 小寶的語碼轉換特點
5.1.3 依依的語碼轉換特點
5.2 兒童語碼轉換動因的特點
5.3 兒童的語言文化意識
5.4 兒童語碼轉換的語言方向
6. 結語
6.1 本研究的主要結論
6.2 本研究有待完善之處
6.3 未來研究方向
6.4 從海外漢語教學角度對語碼轉換的思考
6.5 由兒童語碼轉換引發(fā)對語言純潔性的思考
附錄一
附錄二
附錄三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普通話和粵語記憶中的語言依賴效應[J]. 張積家,張倩秋. 心理學報. 2006(05)
[2]語碼轉換之結構研究述評[J]. 王瑾,黃國文. 外國語言文學. 2004(02)
[3]語碼轉換的分類及存在原因[J]. 陳耘. 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3(02)
[4]香港粵語與英語的語碼轉換[J]. 李楚成. 外語教學與研究. 2003(01)
[5]會話分析學派的研究方法及理論基礎[J]. 劉運同. 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2(04)
[6]語碼轉換研究述評[J]. 何自然,于國棟. 現(xiàn)代外語. 2001(01)
[7]語碼轉換和社會語言學因素[J]. 高軍,戴煒華. 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 2000(06)
[8]家庭談話語碼轉換剖析[J]. 祝畹瑾,王潤經(jīng). 語言文字應用. 1997(03)
[9]語碼轉換與標記模式——《語碼轉換的社會動機》評介[J]. 祝畹瑾. 國外語言學. 1994(02)
本文編號:339461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3394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