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用視角下的漢語辭格幽默效果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5-25 07:20
言語活動的目的性是制約交際活動的主要因素。言語交際活動中參與者多借助各種表達手段強化語言表述活動的真實意圖。漢語表達手段中有諸多因素制約語言表述活動。漢語辭格,特別是具有幽默效果的漢語辭格,為人們樂于使用。本文從語用學理論出發(fā),將具有幽默效果的辭格納入到語用理論范疇進行討論。漢語辭格幽默效果的產(chǎn)生一方面取決于其本身的語言要素條件,另一方面取決于幽默效果產(chǎn)生的賴以語用條件。語用理論框架下的漢語辭格幽默效果的產(chǎn)生制約于語境、指示詞語、會話含義、言語行為理論、關(guān)聯(lián)理論和預設(shè)理論等語用理論。通過對漢語辭格幽默效果生成因素的語用理論的探討和闡釋以提高日常言語交際表達能力和交際效果。
【文章來源】:長春理工大學吉林省
【文章頁數(shù)】:4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目錄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對象
1.2 研究現(xiàn)狀
1.3 研究目的與意義
1.4 研究思路與方法
第二章 漢語辭格和幽默的界定及類別
2.1 漢語辭格簡述
2.2 幽默的界定及分類
第三章 語境、指示詞語和會話含義對漢語辭格幽默的制約
3.1 語境與幽默
3.2 指示詞語與漢語辭格的幽默效果
3.3 會話含義中合作原則對漢語辭格幽默表達效果的制約
第四章 言語行為理論對漢語辭格幽默的作用
4.1 言語行為理論簡述
4.2 言語行為理論對漢語修辭格表達效果的作用
第五章 關(guān)聯(lián)理論與漢語辭格幽默表達效果
5.1 關(guān)聯(lián)理論簡述
5.2 關(guān)聯(lián)理論對漢語修辭格表達效果的約束
第六章 預設(shè)理論對漢語辭格幽默效果的影響
6.1 預設(shè)理論
6.2 語言學中的預設(shè)理論
6.3 漢語修辭表達的語用預設(shè)及其對漢語辭格幽默效果的制約
結(jié)論
致謝
注釋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漢語語音修辭略論[J]. 年玉萍. 青海師專學報.教育科學. 2006(01)
[2]漢語修辭的文化底蘊探析[J]. 劉曉利. 長春師范學院學報. 2005(08)
[3]接受心理:語境的主導因素[J]. 張春泉,張艷玲. 修辭學習. 2004(03)
[4]修辭與文化背景[J]. 黎運漢. 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1(04)
[5]當前西方修辭學研究的趨勢[J]. 艾倫·葛絡(luò)斯,陳汝東. 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 2000(06)
[6]民族傳統(tǒng)思維方式與修辭特征[J]. 王蘋. 雁北師范學院學報. 2000(04)
[7]80年代以來修辭接受活動研究簡述[J]. 張峰. 修辭學習. 1998(05)
[8]廣告語的超強修辭特征[J]. 王求是. 孝感師專學報. 1998(02)
[9]形象詞語及其審美信息[J]. 陳蘭香. 楚雄師專學報. 1998(01)
[10]修辭要重視受眾的心理[J]. 何宇平. 修辭學習. 1997(05)
本文編號:3204930
【文章來源】:長春理工大學吉林省
【文章頁數(shù)】:4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目錄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對象
1.2 研究現(xiàn)狀
1.3 研究目的與意義
1.4 研究思路與方法
第二章 漢語辭格和幽默的界定及類別
2.1 漢語辭格簡述
2.2 幽默的界定及分類
第三章 語境、指示詞語和會話含義對漢語辭格幽默的制約
3.1 語境與幽默
3.2 指示詞語與漢語辭格的幽默效果
3.3 會話含義中合作原則對漢語辭格幽默表達效果的制約
第四章 言語行為理論對漢語辭格幽默的作用
4.1 言語行為理論簡述
4.2 言語行為理論對漢語修辭格表達效果的作用
第五章 關(guān)聯(lián)理論與漢語辭格幽默表達效果
5.1 關(guān)聯(lián)理論簡述
5.2 關(guān)聯(lián)理論對漢語修辭格表達效果的約束
第六章 預設(shè)理論對漢語辭格幽默效果的影響
6.1 預設(shè)理論
6.2 語言學中的預設(shè)理論
6.3 漢語修辭表達的語用預設(shè)及其對漢語辭格幽默效果的制約
結(jié)論
致謝
注釋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漢語語音修辭略論[J]. 年玉萍. 青海師專學報.教育科學. 2006(01)
[2]漢語修辭的文化底蘊探析[J]. 劉曉利. 長春師范學院學報. 2005(08)
[3]接受心理:語境的主導因素[J]. 張春泉,張艷玲. 修辭學習. 2004(03)
[4]修辭與文化背景[J]. 黎運漢. 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1(04)
[5]當前西方修辭學研究的趨勢[J]. 艾倫·葛絡(luò)斯,陳汝東. 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 2000(06)
[6]民族傳統(tǒng)思維方式與修辭特征[J]. 王蘋. 雁北師范學院學報. 2000(04)
[7]80年代以來修辭接受活動研究簡述[J]. 張峰. 修辭學習. 1998(05)
[8]廣告語的超強修辭特征[J]. 王求是. 孝感師專學報. 1998(02)
[9]形象詞語及其審美信息[J]. 陳蘭香. 楚雄師專學報. 1998(01)
[10]修辭要重視受眾的心理[J]. 何宇平. 修辭學習. 1997(05)
本文編號:320493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3204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