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7版)異名同實詞類聚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5-14 02:48
本文以《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7版)異名同實詞類聚為研究對象。首先,通過對《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7版)詞條的逐項閱讀,篩查出全部異名同實詞類聚共計2053組。第二,對《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的異名同實詞類聚作概貌描寫。首先,依據(jù)詞典程式化釋義提示語“也叫、也說、舊稱、通稱、俗稱、簡稱、別稱、代稱”和“現(xiàn)稱”梳理出九類異名同實類聚;然后,依據(jù)異名同實詞類聚的關系詞構成數(shù)量,把研究對象劃分為兩名一實、三名一實、四名一實、五名一實、七名一實和九名一實6種情況;再后,從詞類面貌看,詞類多樣,但以名詞數(shù)量為最多,約占89%,其次為動詞,約占6.33%,其他詞類數(shù)量很少;最后,從詞語所涉領域看,異名同實詞類聚共涉及9大領域,其數(shù)量表現(xiàn)是:具體物類>生物類>抽象事物類>時空類>生物活動類>社會活動類>性質(zhì)與狀態(tài)類>運動與變化類>輔助詞類。第三,考察異名同實類聚詞的語言運用差異,其主要表現(xiàn)有四個方面:一是使用時代差異;二是使用地域差異,即共同語和方言的差異;三是語體差異,即口語與書面語的差異;四是語用領域差異,即專業(yè)術領域和通用領域的差異。第四,探究類聚內(nèi)...
【文章來源】:河北大學河北省
【文章頁數(shù)】:7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對象
1.2 研究現(xiàn)狀
1.2.1 異名同實詞類聚面貌描寫與詞典編纂
1.2.2 異名同實詞類聚相關詞典編纂問題的探討
1.2.3 異名同實詞類聚的詞匯學研究
1.3 研究內(nèi)容及價值
1.3.1 研究內(nèi)容
1.3.2 研究價值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現(xiàn)漢》(第7版)異名同實詞類聚概貌
2.1 異名同實詞類聚界定
2.2 異名同實詞類聚的單位構成
2.3 異名同實類聚詞詞類面貌
2.4 異名同實詞類聚所涉領域
2.4.1 生物類
2.4.2 具體物
2.4.3 抽象事物
2.4.4 時空
2.4.5 生物活動
2.4.6 社會活動
2.4.7 運動與變化
2.4.8 性質(zhì)與狀態(tài)
2.4.9 輔助詞
2.5 小結
第三章 異名同實類聚詞的語言運用考察
3.1 使用時代差異
3.2 使用地域差異
3.3 語體差異
3.4 語用領域差異
3.5 小結
第四章 異名同實類聚關系詞之間的構詞形式差異
4.1 語素組合順序存在差異
4.2 語素使用存在差異
4.3 語素使用與構詞方式皆存在差異
4.4 小結
第五章 《現(xiàn)漢》(第7版)對異名同實詞的編纂處理
5.1 異名同實詞類聚的編纂體例
5.1.1 出條
5.1.2 釋義及釋義格式
5.2 異名同實詞類聚正副詞條處理方式
5.2.1 通用性
5.2.2 專業(yè)性
5.2.3 規(guī)范性
5.3 異名同實詞編纂所存在的問題
5.3.1 體例貫徹不徹底
5.3.2 所收錄的部分異名詞缺乏典型性
5.4 小結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規(guī)范名詞在《辭!肪幾脒^程中的應用[J]. 陳為眾. 中國科技術語. 2013(04)
[2]中華別稱的文化特點與構成方式[J]. 宋立民. 清遠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13(03)
[3]元代農(nóng)書中農(nóng)作物名物詞的同實異名現(xiàn)象[J]. 曾令香. 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01)
[4]地方志中基于模式匹配的物產(chǎn)異名別稱表達方式研究[J]. 衡中青,侯漢清. 圖書館理論與實踐. 2009(12)
[5]《說文解字·蟲部》中的同物異名和同名異物[J]. 易志文. 農(nóng)業(yè)考古. 2009(01)
[6]從《釋名》同實異名例看劉熙的詞匯觀[J]. 劉中富. 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9(01)
[7]詞綴“子”“兒”“頭”文化意義初探[J]. 張冬紅. 時代文學(雙月上半月). 2008(02)
[8]《爾雅》異名理據(jù)的特征[J]. 王建莉. 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5(06)
[9]關于現(xiàn)代漢語通稱詞的幾個問題[J]. 吳漢江. 語文學刊. 2004(07)
[10]用語不同,作用有別——談《現(xiàn)代漢語詞典》釋義中的“也作”“也叫”“也說”[J]. 王楠. 語文研究. 2004(01)
博士論文
[1]《周禮正義》所見孫詒讓名物訓詁研究[D]. 錢慧真.山東大學 2009
[2]現(xiàn)代漢語合成詞構詞研究[D]. 楊梅.南京師范大學 2006
[3]漢語復合詞語義構詞法研究[D]. 朱彥.華東師范大學 2003
碩士論文
[1]兩岸差異詞語研究[D]. 秦葉.新疆師范大學 2017
[2]《釋名》異名同實詞語研究[D]. 肖艷蘭.曲阜師范大學 2017
[3]現(xiàn)代漢語動語素項構詞研究[D]. 胡蘭.南京師范大學 2017
[4]《現(xiàn)代漢語詞典》1978年版與2012年版農(nóng)業(yè)詞語對比研究[D]. 陳聰.揚州大學 2016
[5]《本草綱目》木部名研究[D]. 李朵朵.華中科技大學 2016
[6]詞的內(nèi)部結構分析[D]. 方艷.蘇州大學 2014
[7]《通雅》名物訓釋研究[D]. 柴潘虹.揚州大學 2014
[8]《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5版)植物詞研究[D]. 劉銀玲.吉林師范大學 2012
[9]《爾雅》動植物名詞的“同名異實”與“異名同實”現(xiàn)象研究[D]. 商思強.廣西師范大學 2011
[10]兩漢《詩緯》研究[D]. 劉明.河北師范大學 2008
本文編號:3185123
【文章來源】:河北大學河北省
【文章頁數(shù)】:7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對象
1.2 研究現(xiàn)狀
1.2.1 異名同實詞類聚面貌描寫與詞典編纂
1.2.2 異名同實詞類聚相關詞典編纂問題的探討
1.2.3 異名同實詞類聚的詞匯學研究
1.3 研究內(nèi)容及價值
1.3.1 研究內(nèi)容
1.3.2 研究價值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現(xiàn)漢》(第7版)異名同實詞類聚概貌
2.1 異名同實詞類聚界定
2.2 異名同實詞類聚的單位構成
2.3 異名同實類聚詞詞類面貌
2.4 異名同實詞類聚所涉領域
2.4.1 生物類
2.4.2 具體物
2.4.3 抽象事物
2.4.4 時空
2.4.5 生物活動
2.4.6 社會活動
2.4.7 運動與變化
2.4.8 性質(zhì)與狀態(tài)
2.4.9 輔助詞
2.5 小結
第三章 異名同實類聚詞的語言運用考察
3.1 使用時代差異
3.2 使用地域差異
3.3 語體差異
3.4 語用領域差異
3.5 小結
第四章 異名同實類聚關系詞之間的構詞形式差異
4.1 語素組合順序存在差異
4.2 語素使用存在差異
4.3 語素使用與構詞方式皆存在差異
4.4 小結
第五章 《現(xiàn)漢》(第7版)對異名同實詞的編纂處理
5.1 異名同實詞類聚的編纂體例
5.1.1 出條
5.1.2 釋義及釋義格式
5.2 異名同實詞類聚正副詞條處理方式
5.2.1 通用性
5.2.2 專業(yè)性
5.2.3 規(guī)范性
5.3 異名同實詞編纂所存在的問題
5.3.1 體例貫徹不徹底
5.3.2 所收錄的部分異名詞缺乏典型性
5.4 小結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規(guī)范名詞在《辭!肪幾脒^程中的應用[J]. 陳為眾. 中國科技術語. 2013(04)
[2]中華別稱的文化特點與構成方式[J]. 宋立民. 清遠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13(03)
[3]元代農(nóng)書中農(nóng)作物名物詞的同實異名現(xiàn)象[J]. 曾令香. 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01)
[4]地方志中基于模式匹配的物產(chǎn)異名別稱表達方式研究[J]. 衡中青,侯漢清. 圖書館理論與實踐. 2009(12)
[5]《說文解字·蟲部》中的同物異名和同名異物[J]. 易志文. 農(nóng)業(yè)考古. 2009(01)
[6]從《釋名》同實異名例看劉熙的詞匯觀[J]. 劉中富. 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9(01)
[7]詞綴“子”“兒”“頭”文化意義初探[J]. 張冬紅. 時代文學(雙月上半月). 2008(02)
[8]《爾雅》異名理據(jù)的特征[J]. 王建莉. 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5(06)
[9]關于現(xiàn)代漢語通稱詞的幾個問題[J]. 吳漢江. 語文學刊. 2004(07)
[10]用語不同,作用有別——談《現(xiàn)代漢語詞典》釋義中的“也作”“也叫”“也說”[J]. 王楠. 語文研究. 2004(01)
博士論文
[1]《周禮正義》所見孫詒讓名物訓詁研究[D]. 錢慧真.山東大學 2009
[2]現(xiàn)代漢語合成詞構詞研究[D]. 楊梅.南京師范大學 2006
[3]漢語復合詞語義構詞法研究[D]. 朱彥.華東師范大學 2003
碩士論文
[1]兩岸差異詞語研究[D]. 秦葉.新疆師范大學 2017
[2]《釋名》異名同實詞語研究[D]. 肖艷蘭.曲阜師范大學 2017
[3]現(xiàn)代漢語動語素項構詞研究[D]. 胡蘭.南京師范大學 2017
[4]《現(xiàn)代漢語詞典》1978年版與2012年版農(nóng)業(yè)詞語對比研究[D]. 陳聰.揚州大學 2016
[5]《本草綱目》木部名研究[D]. 李朵朵.華中科技大學 2016
[6]詞的內(nèi)部結構分析[D]. 方艷.蘇州大學 2014
[7]《通雅》名物訓釋研究[D]. 柴潘虹.揚州大學 2014
[8]《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5版)植物詞研究[D]. 劉銀玲.吉林師范大學 2012
[9]《爾雅》動植物名詞的“同名異實”與“異名同實”現(xiàn)象研究[D]. 商思強.廣西師范大學 2011
[10]兩漢《詩緯》研究[D]. 劉明.河北師范大學 2008
本文編號:318512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3185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