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歌謠教學與體驗活動設計
本文關鍵詞:民間歌謠教學與體驗活動設計,,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對外漢語教學主要包括語言教學和文化教學兩個方面,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文化教學并沒有語言教學那么受重視。如何使語言教學和文化教學真正相結合;如何使課內(nèi)外教學活動充分發(fā)揮作用;如何讓學生能夠“學而知”、“知而用”這些都是我們設計課程活動的主要目標。在我國燦爛豐富歷史文化中,民間歌謠作為其重要組成部分,以語言凝練、內(nèi)容易懂、貼近生活的特點在民間廣為流傳。本文集中分析了民間歌謠及教學活動的資源,旨在探索符合對外漢語教學活動的教學方案,使留學生能夠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文化、體驗活動、鍛煉交際能力。本文共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對民間歌謠和對外漢語文化教學活動設計的研究現(xiàn)狀進行述評,揭示了現(xiàn)有研究的不足之處,以及本文的研究目標和價值。第二部分,對民間歌謠的起源、發(fā)展、分類做了簡要概述,并且分析了民間歌謠的藝術特色和在社會功能特征。第三部分,總體上介紹民間歌謠對語言文化教學的重要意義,其中包括教學理論支撐,如教學適用對象、課程資源分析、教學設計原則。此外還包括民間歌謠對對外漢語教學的促進作用,如對詞匯教學的促進作用、對語法教學的促進作用、對文化教學的促進作用。第四部分,我們嘗試設計了四種課內(nèi)外的教學活動案例:民間歌謠教學案例、滿族歌謠體驗活動案例、“那達慕”歌謠文化體驗活動方案、民間歌謠晚會設計方案。圍繞著活動名稱、目標、設想、流程,活動總結等幾個方面進行設計,旨在使活動設計更加具有科學性、娛樂性、實踐性,使民間歌謠活動設計更具特色。最后,對本文進行了回顧和總結。希望通過對本文的研究,能夠給廣大的對外漢語教師在設計文化活動教案上提供一些幫助和有益的啟發(fā)。
【關鍵詞】:對外漢語 語言文化教學 民間歌謠 活動設計
【學位授予單位】:哈爾濱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H195
【目錄】:
- 摘要6-7
- Abstract7-9
- 第一章 緒論9-15
- 一、選題目的與意義9
- 二、研究成果述評9-13
- (一)民間歌謠的研究成果10-11
- (二)文化教學與設計的相關論述11-13
- 三、本文研究對象和范圍13
- 四、研究方法13-15
- (一)文獻研究法13
- (二)資料分析法13
- (三)調(diào)查研究法13-15
- 第二章 民間歌謠及其特征與價值15-22
- 一、民間歌謠15-19
- (一)民間歌謠起源與發(fā)展15-17
- (二)民間歌謠的分類17-18
- (三)民間歌謠的藝術特色18-19
- 二、民間歌謠的特征與價值19-22
- (一)民間歌謠是勞動者的貼心伙伴20
- (二)民間歌謠是抒發(fā)情感的載體20-21
- (三)民間歌謠是社會道德啟蒙的搖籃21
- (四)民間歌謠的價值21-22
- 第三章 民間歌謠對語言文化教學的重要意義22-29
- 一、相關教學理論支撐22-24
- (一)教學適用對象22
- (二)課程資源分析22-23
- (三)教學與體驗活動課程教學設計原則23-24
- 二、民間歌謠對對外漢語教學的促進作用24-29
- (一)對漢語詞匯教學的促進作用24-25
- (二)對漢語語法學習的促進作用25-27
- (三)對語言文化教學的促進作用27-29
- 第四章 民間歌謠教學與體驗活動設計案例29-46
- 一、課堂教學方案29-34
- 二、滿族歌謠文化體驗活動設計方案34-37
- 三、“那達慕”歌謠文化體驗活動設計方案37-40
- 四、民間歌謠晚會設計方案40-46
- 結論46-47
- 注釋47-49
- 參考文獻49-52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所發(fā)表的學術論文52-54
- 致謝54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安黔;;論民間歌謠的詞曲對應關系及其意義和價值[J];理論與當代;2007年10期
2 寧亞肖;寧可夫;;湖南婁底民間歌謠在勞動生活中的實用功能及特征[J];新學術;2008年04期
3 渠勝恩;;淺析民間歌謠的藝術美[J];大眾文藝;2010年11期
4 馬蘭;;保定民間歌謠儀式歌主題探佚[J];北方文學(下半月);2012年07期
5 張_";;我國早期報刊中的民間歌謠征集、研究活動考察——以“歌謠運動”為例[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2013年02期
6 于爾茨·阿丹;羅馬尼亞民間歌謠的插圖(木刻)[J];美術;1961年06期
7 許英國;民間歌謠的社會功能初探[J];青海民族學院學報;1991年02期
8 焦蘊 ,閆天民;淺談南陽民間歌謠的特點及現(xiàn)實意義[J];南都學壇;1992年02期
9 武鷹;山東民間歌謠簡論[J];齊魯學刊;1994年05期
10 何綿山;福建民間歌謠探魅[J];福州師專學報;1999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徐艷蘭;徐金海;;淺談《蔡甸民間歌謠集成》的小名謠[A];荊楚文化與民俗論叢——1997—2001湖北省群眾文化獲獎論文匯編[C];2001年
2 孟慶惠;;徽州民間歌謠中的婦女形象[A];安徽省徽學學會第二屆理事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3 郭崇林;;黑龍江民族民間歌謠述評[A];龍江春秋——黑水文化論集之三[C];2005年
4 馮穎欽;;漢英重疊詩法比較[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記者 高曉軍;越來越遠的滎經(jīng)民間歌謠[N];雅安日報;2009年
2 河北省廊坊市科協(xié) 翟冀平;由俗語俚歌想到科學普及[N];大眾科技報;2009年
3 張經(jīng)武;關注民間文論[N];中國文化報;2005年
4 李麗丹;把握時代脈搏 奉獻學術精品[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6年
5 朱琳;與眾不同的文學觀照[N];光明日報;2007年
6 陳華平;伍家溝:說故事的人不見了[N];中國文化報;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孫麗莎;棗莊民間歌謠語言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5年
2 劉穎;吉林民間歌謠的文化意蘊[D];吉林藝術學院;2015年
3 崔洋;民間歌謠教學與體驗活動設計[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6年
4 蘇新星;晉城民間歌謠語言特色研究[D];河北大學;2011年
5 羅建軍;黃石民間歌謠修辭初探[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6 陳藝鳳;近現(xiàn)代閩臺閩南語民間歌謠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7 景建建;唐代民間歌謠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8 安靜;黔西北彝族民間歌謠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9 徐晶晶;論民間歌謠在新農(nóng)村文化建設中的作用[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10 梁春紅;先秦民間歌謠的社會功能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2年
本文關鍵詞:民間歌謠教學與體驗活動設計,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1469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314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