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漢語依據(jù)類復合式雙音介詞的形成與比較
【學位單位】:渤海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9
【中圖分類】:H146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華兵;;“物之汶汶者”辨析[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7年03期
2 孟翔;;生活練習曲[J];少男少女;2017年05期
3 楊爭光;;詞之“昧”[J];語數(shù)外學習(高中版下旬);2016年08期
4 馮潔軒;;紀念黃翔鵬發(fā)現(xiàn)一鐘雙音30周年[J];中國音樂學;2008年02期
5 牛太清;;《洛陽伽藍記》雙音新詞研究[J];河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年02期
6 楊軍;“察”與“查”分別構(gòu)成的幾對雙音合成詞[J];晉中師專學報;1988年00期
7 陳克炯;先秦雙音動詞句法功能說略[J];中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8年06期
8 耿天鵬;;漢語雙音合成詞的構(gòu)詞方式與詞義[J];北京建筑工程學院學報;1988年02期
9 鄭榮達;;試探先秦雙音編鐘的設計構(gòu)想[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1988年04期
10 徐明恭;孫國權;;電動雙音氣喇叭的使用與修理[J];國外汽車;1989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程娟;許曉華;;HSK單雙音同義動詞研究[A];對外漢語教學的全方位探索——對外漢語研究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4年
2 楊春;曹哲瑋;;微波光鏈路和光電探測器殘余相位噪聲的測量[A];國防光電子論壇微波光子學技術及應用研討會論文集[C];201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明海英;“一鐘雙音”奏千年古樂[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7年
2 劉炳華 于明 侯孝民;二九○吹響黨建“雙音哨”[N];北大荒日報;2017年
3 本報記者 王建高 通訊員 劉志峰 孫景軍;創(chuàng)業(yè)or生活,雙料“氧吧”激揚嶗山新曲“雙音部”[N];科技日報;2016年
4 李娜;“雙音”二胡 天韻動人[N];珠海特區(qū)報;2007年
5 趙艷平;也說漢語雙音動詞的重疊形式[N];語言文字周報;2006年
6 廣東 賴維奇;555定時器構(gòu)成的雙音報警器[N];電子報;2011年
7 博文;《中華和鐘》微縮雙音編鐘研制成功[N];中國社會報;2000年
8 河北 陳敬利;用555實現(xiàn)雙音振鈴[N];電子報;2012年
9 西安 王平 編;用555制作雙音電子門鈴[N];電子報;2015年
10 博文;《中華和鐘》微縮雙音編鐘研制成功[N];市場報;200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張悅;從《三國志》、《洛陽伽藍記》、《水經(jīng)注》看魏晉南北朝漢語雙音合成詞的發(fā)展及演變[D];山東大學;2006年
2 雷冬平;近代漢語常用雙音虛詞演變研究及認知分析[D];浙江大學;2006年
3 杜曉莉;《摩訶僧yG律》雙音復合結(jié)構(gòu)語義復合關系研究[D];四川大學;2006年
4 王麗娟;從名詞、動詞看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雙音節(jié)的形態(tài)功能[D];北京語言大學;2009年
5 張成進;現(xiàn)代漢語雙音介詞的詞匯化與語法化研究[D];安徽大學;2013年
6 徐采霞;雙音形容詞狀補功能比較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孔暢;現(xiàn)代漢語依據(jù)類復合式雙音介詞的形成與比較[D];渤海大學;2019年
2 張麗萍;內(nèi)部結(jié)構(gòu)為跨層關系的雙音合成詞研究[D];山東大學;2019年
3 羅崢嶸;韓國留學生漢語單雙音同義動詞的偏誤分析及教學策略[D];吉林大學;2018年
4 史宇帥;元曲雙音語氣詞研究[D];河南大學;2018年
5 張靜婷;雙音結(jié)果連詞探源[D];溫州大學;2018年
6 楊秦瑤;“動名”式雙音名詞認知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6年
7 龔蕾;“名動”式雙音動詞的認知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6年
8 張媛媛;“名形”式雙音形容詞認知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6年
9 田甜;支配式雙音離合詞的語義組合和擴展形式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3年
10 張晶;英語中的雙音現(xiàn)象的優(yōu)選論解釋[D];陜西師范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282268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2822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