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文化政策及其對在泰漢語教育的影響
【學位授予單位】:廣西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H195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高鑫;;中泰一家親[J];中國報道;2015年08期
2 譚曉健;;19世紀中葉以來泰國語言教育政策嬗變[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15年01期
3 何道寬;;對文化政策的思索與展望[J];中國圖書評論;2014年07期
4 崔文龍;;“世界政策”視野下的德國對華文化政策[J];江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年03期
5 王光厚;田力加;;澳大利亞對華政策論析[J];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論壇;2014年01期
6 金勇;;泰國鑾披汶時期的文化政策及其意涵[J];東方論壇;2013年05期
7 余海秋;;泰國文化產(chǎn)業(yè)政策初探[J];學術(shù)探索;2013年06期
8 孫學峰;徐勇;;泰國溫和應(yīng)對中國崛起的動因與啟示(1997~2012)[J];當代亞太;2012年05期
9 張斌;馬斌;張劍渝;;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理論研究綜述[J];經(jīng)濟學動態(tài);2012年10期
10 賈秀芬;龐龍;;泰國職業(yè)教育的機制、政策與評價[J];職教論壇;2012年27期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薛帥;;非遺保護的“泰式”實踐[N];中國文化報;2017年
2 陳淑杰;;泰國:王室政府“兩架馬車”拉動文化風尚[N];中國文化報;2013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劉若楠;東南亞國家對沖戰(zhàn)略的動因(1997-2015)[D];清華大學;2016年
2 歐蘭;中國崛起對泰中關(guān)系的影響[D];山東大學;2014年
3 楊吉華;文化產(chǎn)業(yè)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要曉樂;漢泰委婉表達方式比較研究[D];蘭州大學;2017年
2 張鵬;超越“制衡”與“追隨”:冷戰(zhàn)后泰國對中國崛起的反應(yīng)[D];武漢大學;2017年
3 張鑫;冷戰(zhàn)后中泰兩國的文化交往:成就、問題及對策[D];河北師范大學;2016年
4 楊多;英拉執(zhí)政時期的中泰關(guān)系研究[D];云南大學;2015年
5 黃倩筠(SUTHASINEE PHONSAKUNPHAISAN);鑾披汶政府時期同化泰籍華裔的政策(1938-1957年)[D];浙江大學;2014年
6 孫婭;從地緣政治看中泰關(guān)系[D];中共中央黨校;2014年
7 吳婉儀;跨文化交際視野中漢泰語言禁忌研究[D];浙江大學;2014年
8 鄭克民;中泰政治關(guān)系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4年
9 邱似玉;中國對泰國公共外交:現(xiàn)狀、分析框架和影響因素[D];上海師范大學;2014年
10 李和平;新時期泰國自主外交[D];外交學院;2013年
,本文編號:264422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2644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