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篇回指中的期待性與可及性
[Abstract]:This paper investigates whether the accessibility of substantive components in text anaphora is affected by expected factors. Through the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of the Chinese newspaper and periodicals corpus,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definite noun phrases compared with the indefinite noun phrases, and the indeterminate noun phrases in the existential structure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in the non-existential structures. At the same time, the substantive component of the reference object position has the higher tendency of "1" as the subject of the next clause (2) the higher tendency of the anaphora of the next clause as the theme of the next clause. 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 tendency of entity component mentioned below is higher, its corresponding accessibility is also higher, which proves the effect of expected entity component in text anaphora on accessibility; The indefinite noun phrases and existential structures in Chinese are two important means to mark the substantive elements in the position of object as the expected subject of the next clause.
【作者單位】: 浙江大學(xué)城市學(xué)院;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英漢同聲傳譯能力的發(fā)展模型研究”(17BYY068) 浙江省社會科學(xué)界聯(lián)合會研究課題“漢語零形回指的認知機制研究”(2014Z047) 浙江大學(xué)“大數(shù)據(jù)+語言規(guī)律與認知”項目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H146.3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禮進;話語所指物可及性分析[J];外語與外語教學(xué);2003年04期
2 崔文尖;;試論距離對英漢人稱指稱語可及性的影響[J];瘋狂英語(教師版);2009年05期
3 王銀霞;;論隱喻的可及性[J];齊齊哈爾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10年01期
4 徐翠萍;;照應(yīng)修正的可及性分析[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08年10期
5 李奕;;試論可及性理論對語篇的銜接與連貫作用[J];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08年02期
6 施安全;;左移位結(jié)構(gòu)中指稱詞語的分布及其可及性分析[J];寧波大學(xué)學(xué)報(人文科學(xué)版);2009年03期
7 劉恒;;可及性理論和代詞回指意義的解讀[J];海外英語;2012年02期
8 王軍;;論篇章距離對回指先行語可及性的影響[J];山東外語教學(xué);2006年01期
9 盛若菁;;影響比喻浮現(xiàn)結(jié)構(gòu)的認知因素[J];福建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07年05期
10 王義娜;;從可及性到主觀性:語篇指稱模式比較[J];外語與外語教學(xué);2006年07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王軍;;論代詞的間接回指功能[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xué)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1條
1 高衛(wèi)東;語篇回指的功能意義解析[D];中國人民解放軍外國語學(xué)院;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7條
1 張舉棟;不同文體中英漢指稱詞語可及性的對比研究[D];上海海事大學(xué);2005年
2 王陽媛;“這”的回指表現(xiàn)及其可及性特征[D];上海師范大學(xué);2015年
3 姜敏;“此”及其構(gòu)成的指示詞語的回指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xué);2014年
4 趙丹丹;基于可及性理論的英漢回指對比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xué);2011年
5 周曉麗;可及性經(jīng)驗推理:誤解形成的根源之一[D];山西大學(xué);2013年
6 李平;對曹禺話劇文集對話中照應(yīng)修正的認知分析[D];重慶大學(xué);2011年
7 吳紅巖;成人二語習(xí)得中鄰接原則的可及性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xué);2003年
,本文編號:222850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2228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