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動態(tài)語義理論視角下的語氣成分研究
[Abstract]:The mood component meaning is empty, and contains the assertion inertia, has always been more difficult to grasp. In this context,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describe more accurately the semantic-pragmatic contribution of mood compon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ynamic semantic theory, which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for the study of mood components. This paper argues that mood components (sentence types, mood words and intonation etc.) do not participate in the combination of propositional meanings of sentences, but affect their utterance meanings, and limit the potential of contextual changes in sentences on the semantic-pragmatic interface. Based on the linguistic facts, this paper clarifies which contextual elements can be influenced by mood elements, and disassembles the meaning of mood components into several orderly operations aimed at contextual elements. On this basis, a more unified semantic-pragmatic interaction model. Finally, this paper takes BA's mood analysis as an example to demonstrate the positive significance of dynamic semantic theory to the study of mood components in Chinese.
【作者單位】: 復(fù)旦大學(xué)外文學(xué)院英文系;
【基金】: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xué)研究青年基金項目“漢語語氣助詞的語義-語用界面形式化研究”(項目號:15YJC740016)的資助
【分類號】:H136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5條
1 趙春利;孫麗;;句末助詞“吧”的分布驗證與語義提取[J];中國語文;2015年02期
2 沈園;;語境決定論挑戰(zhàn)下的形式語義學(xué)研究——問題與應(yīng)對[J];現(xiàn)代外語;2011年04期
3 鄧思穎;;漢語句類和語氣的句法分析[J];漢語學(xué)報;2010年01期
4 石定栩;;上海話疑問成分“(口伐)”的語義及句法地位[J];中國語文;2007年05期
5 江藍生;;疑問語氣詞“呢”的來源[J];語文研究;1986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馮予力;;論動態(tài)語義理論視角下的語氣成分研究[J];當(dāng)代修辭學(xué);2017年04期
2 曹篤鑫;向明友;;意義研究的流變:語義-語用界面視角[J];外語與外語教學(xué);2017年04期
3 王玨;畢燕娟;;語氣詞“啊”三分及其形式與功能[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xué)學(xué)報);2017年02期
4 黃燕旋;;揭陽方言言說動詞“T~”的語法化[J];中國語文;2016年06期
5 田源;徐杰;;上古漢語中用于取消句子獨立性的“之”與標句詞理論[J];語言科學(xué);2016年06期
6 王玨;;再論“嗎”的屬性、功能及其與語調(diào)的關(guān)系[J];漢語學(xué)習(xí);2016年05期
7 王玨;;語氣詞的功能模式試論[J];中國語言學(xué)報;2016年00期
8 趙錦秀;;晉北平魯方言語氣詞“哩”的來源及用法探析[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茖W(xué)校學(xué)報;2016年05期
9 趙春利;楊才英;;句末助詞“嘛”的認知與情感的關(guān)聯(lián)性研究[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xué)學(xué)報);2016年05期
10 劉翠香;;山東棲霞方言來源于處所結(jié)構(gòu)的語氣詞[J];方言;2016年03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春利;;關(guān)于語義語法的邏輯界定[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xué)學(xué)報);2014年02期
2 趙春利;石定栩;;語氣、情態(tài)與句子功能類型[J];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2011年04期
3 鄧思穎;;漢語句類和語氣的句法分析[J];漢語學(xué)報;2010年01期
4 鄧思穎;;粵語句末“住”和框式虛詞結(jié)構(gòu)[J];中國語文;2009年03期
5 周士宏;;“吧”的意義、功能再議[J];語言教學(xué)與研究;2009年02期
6 郭貴春;;語境的邊界及其意義[J];哲學(xué)研究;2009年02期
7 蔡維天;;重溫“為什么問怎么樣,,怎么樣問為什么”——談漢語疑問句和反身句中的內(nèi)、外狀語[J];中國語文;2007年03期
8 趙春利;;情感形容詞與名詞同現(xiàn)的原則[J];中國語文;2007年02期
9 鄧思穎;;粵語疑問句末“先”字的句法特點[J];中國語文;2006年03期
10 鄧思穎;;粵語框式虛詞結(jié)構(gòu)的句法分析[J];漢語學(xué)報;2006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志杰;王育平;;框架語義理論探索[J];南京社會科學(xué);2006年08期
2 黃俐;;西方語義理論的多維性及其研究[J];寧波廣播電視大學(xué)學(xué)報;2006年04期
3 劉麗華;謝潔;;論語義理論對翻譯實踐的影響[J];云夢學(xué)刊;2008年04期
4 覃建平;;語義理論的互補性[J];咸寧學(xué)院學(xué)報;2009年01期
5 屈平;;意義意象論——中國語義理論的一種可能[J];學(xué)術(shù)探索;2012年03期
6 彭懿;;淺談一種新興的語義理論[J];當(dāng)代教育論壇;2013年01期
7 李錫胤;詞典中的幾個語義理論問題[J];辭書研究;1997年05期
8 翟麗霞;從《當(dāng)代語義理論手冊》——看二十一世紀語義學(xué)研究趨向[J];福建外語;2001年04期
9 王寅;中西語義理論對比的再思考[J];外語與外語教學(xué);2002年05期
10 惠繼紅;;傳統(tǒng)描述、直接指稱與二維語義理論[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9年05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3條
1 楚白;;有名無實的“開放世界的語義理論”[A];2004年邏輯研究專輯[C];2004年
2 吳哲;;從多義詞的義項切分看語義理論在詞典釋義中的應(yīng)用[A];中國辭書學(xué)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6屆年會暨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專輯[C];2005年
3 鞠實兒;;開放類邏輯的哲學(xué)基礎(chǔ)——一種非規(guī)范三值內(nèi)涵語義理論[A];開放類邏輯論文集[C];2004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劉天明;結(jié)果范疇的語義句法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xué);2003年
2 李娟;塔斯基的真語義理論[D];黑龍江大學(xué);2012年
3 陳利君;基于框架語義理論的對外漢語句子教學(xué)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xué);2014年
4 杜艷;現(xiàn)代漢語平面類量詞的認知研究[D];南開大學(xué);2006年
5 涂思嘉;女西服的服裝語義延伸表達研究[D];大連工業(yè)大學(xué);2014年
6 馬艷芳;高中學(xué)生語義能力的調(diào)查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xué);2006年
7 侯博;漢語感官詞的語義語法學(xué)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xué);2008年
8 王婕;中美法庭判決書的語篇語義對比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xué);2010年
9 魏杰;從空間整合理論看漢語歇后語的語義建構(gòu)[D];新疆師范大學(xué);2009年
10 袁黎;漢語文化特色表達英譯的框架語義視角[D];南京理工大學(xué);2012年
本文編號:221991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2219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