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分裂作格現(xiàn)象看漢語句法的混合性
[Abstract]:For a long time, Chinese is regarded as a kind of object language, and it has no case (see Lv Shuxiang 1987; Zhang Bojiang 2014; etc.),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different views on this. Based on the four factors that influence syntactic mixing proposed by Dixon (1979 / 1994), combined with the study of Ura (2006) Coon Preminger (2012) / Coon (2013) / Polinsky (2016), it is found that Chinese is characterized by split case in six aspects. It is not a mere object language.
【作者單位】: 寧波工程學院;香港中文大學;
【基金】:浙江省哲學社科規(guī)劃項目“跨語言視角下的把字句研究”(15NDJC080YB)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H146.3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蕭九根;田峗宗;;對及物分析和作格分析互補性的質(zhì)疑[J];社會科學家;2006年05期
2 秦德娟;袁毅敏;;作格分析法研究[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3期
3 曾立英;;作格研究述評[J];現(xiàn)代外語;2007年04期
4 陳全獻;周云銳;;駁作格分析與及物分析的從屬性[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7年35期
5 王全智,徐健;作格概念的延伸及其解釋力[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4年01期
6 張小紅;;對作格的移情考察[J];淮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02期
7 毛玲玲;;作格動詞與副詞位置的關(guān)系[J];青年文學家;2012年08期
8 潘泰;;也談漢語的“作格”問題[J];華中師范大學研究生學報;2004年02期
9 張小紅;;作格句的演變與自足[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3年01期
10 潘泰;;也談漢語的“作格”問題[J];海外華文教育;2008年04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倪蓉;現(xiàn)代漢語作格交替現(xiàn)象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年
2 馬樂東;作格結(jié)構(gòu)的功能分析及其在漢語中的應(yīng)用[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朱希芳;英漢作格動詞的句法—語義界面研究[D];寧波大學;2015年
2 李珍;漢語作格結(jié)構(gòu)句法語義研究[D];湘潭大學;2015年
3 呂寶霞;英漢語言作格句的句法-語義對比分析[D];寧波大學;2012年
4 鐘連枚;漢語的分裂作格現(xiàn)象[D];中南大學;2009年
5 乙曉曉;英漢動詞作格對比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10年
6 劉芳;英漢作格動詞的句法與語義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15577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2155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