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示詞與直接指稱理論
發(fā)布時間:2018-07-05 12:53
本文選題:指示詞 + 直接指稱理論 ; 參考:《學術(shù)研究》2015年05期
【摘要】:卡普蘭和佩里建立的直接指稱理論對弗雷格以來的語義學框架提出了深刻的批評。我們對基于指示詞研究的直接指稱理論的模態(tài)論證進行了重述和分析,說明它比克里普克的模態(tài)論證更強;直接指稱詞項與嚴格指示子之間的區(qū)別也進一步得到了討論。我們澄清了直接指稱理論的激進和溫和版本的差異,并強調(diào)不同版本間的共同核心論題在于對單稱命題的確認,在此基礎(chǔ)上指出直接指稱理論和指稱的因果理論之間的相互獨立性。
[Abstract]:Kaplan and Perry's direct reference theory deeply criticized Frege's semantic framework. We restate and analyze the modal argumentation of direct reference theory based on deixis, and show that it is stronger than Kripke's modal argument,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direct reference term and strict deixis is further discussed. We clarify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radical and moderate versions of the direct reference theory and emphasize that the common core theme among the different versions is the confirmation of monomorphic propositions. On this basis, the mutual independence between direct reference theory and referential causality theory is pointed out.
【作者單位】: 中山大學哲學系;中山大學邏輯與認知研究所;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基于內(nèi)涵語義的指稱與模態(tài)問題研究”(11CZX053)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H0-05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梁鳳娟;毛培富;;G.埃文斯專名指稱理論述評[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2 陸嘉;孫桂霞;;論主體意向在語言符號指稱理論中的作用[J];語文建設(shè);2013年15期
3 郭貴春,劉高岑;指稱理論的演變及其語境重建[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4 何蓮珍;指稱理論的不同觀點評述[J];浙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年03期
5 景秀輝;;從羅素到斯特勞森——簡論指稱理論的發(fā)展[J];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6 李力維;;從語哲視角談弗雷格的指稱理論[J];牡丹江大學學報;2010年11期
7 車琳;;從指稱理論看語言符號的本質(zhì)屬性[J];學理論;2012年33期
8 劉作;;簡析克里普克的因果——歷史指稱理論[J];學習月刊;2011年06期
9 李更春;;指稱理論的嬗變[J];民辦教育研究;2009年04期
10 金立;;指稱理論的語用維度[J];哲學研究;2008年01期
,本文編號:210027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2100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