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運動修辭批評:理論、哲學假定與方法
本文選題:社會運動 + 修辭批評。 參考:《外國語文》2015年02期
【摘要】:該論文運用修辭學、社會學、語言學等學科理論詳細論述了社會運動修辭批評的理論基礎,挖掘了其中蘊含的哲學假定,并勾勒出社會運動修辭批評的操作方法。在此基礎上,該文認為社會運動是一種象征行為,其目的是勸說社會機構改變現(xiàn)狀。作為修辭者,社會運動參與者常常根據(jù)當下的修辭情景,采取多種"話語"策略,對聽眾(社會機構)施加影響。社會運動修辭批評分為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以及語言及非語言符號兩個基本維度。
[Abstract]:Based on the theories of rhetoric, sociology and linguistics, this paper discusses in detail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rhetoric criticism of social movement, excavates the philosophical assumptions contained therein, and outlines the operational methods of rhetorical criticism of social movement.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argues that social movement is a symbolic behavior, and its purpose is to persuade social institutions to change the status quo. As a figure of speech, social movement participants often adopt a variety of "discourse" strategies to influence the audience (social organization)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rhetorical situation. Rhetoric criticism of social movement can be divided into macro and micro levels and two basic dimensions: linguistic and non-linguistic symbols.
【作者單位】: 上海大學外國語學院;中山大學外國語學院;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當代美國修辭批評的理論與范式研究”(10BYY084)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H05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俞瑩之;;古典修辭學理論與新修辭學理論之完美結合——內賈德哥倫比亞大學演講分析[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1年12期
2 趙臻;;突破與匠心——評好萊塢動畫片《閃電狗》[J];電影文學;2011年21期
3 劉濤;;新社會運動與氣候傳播的修辭學理論探究[J];國際新聞界;2013年08期
4 鄧志勇;;試論伯克修辭學與亞里士多德修辭學在運作機理上的關聯(lián)[J];外國語文;2011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馮志國;語篇閱讀的新修辭視角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王潔;戲劇主義和同一思想角度下對企業(yè)電視公益廣告的分析[D];鄭州大學;2012年
2 陳青青;論亞里士多德的“修辭式推論”[D];上海師范大學;2012年
3 黃蓉;同一性理論視角下法庭論辯話語的修辭分析[D];廣西大學;2014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鄧志勇;修辭三段論及其修辭運作模式[J];外國語言文學;2003年01期
2 鄧志勇;;修辭學的深刻蘊涵——從修辭學與古典辯證法的關系談起[J];外語研究;2009年04期
3 鄧志勇;西方“新修辭學”及其主要特點[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1年01期
4 李鑫華;規(guī)勸與認同:亞里士多德修辭學與博克新修辭學比較研究[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2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李雯;鄧志勇;;幻想主題修辭批評略論[J];時代文學(理論學術版);2007年06期
2 ;[J];;年期
,本文編號:203845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2038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