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認知角度下漢語并列二項式的詞序和詞序制約因素
本文選題:漢語并列二項式詞序 + 詞序制約因素; 參考:《語文建設》2015年26期
【摘要】:漢語并列二項式遵循權力原則,主要是受陰陽思想和尊卑思想以及集體主義思維模式的影響。認知方面,認知視點的變換降低了并列二項式的固化程度,被感知事物的認知顯著程度的不一以及各民族文化的傾向性影響并列二項式詞序的選擇。漢語遵守時間順序原則,臨摹度高,漢民族的認知策略制約并列二項式的詞序。
[Abstract]:Chinese juxtaposition binomial follows the principle of power, which is mainly influenced by the thought of Yin and Yang, the thought of superiority and the mode of collectivism. In cognitive aspect, the change of cognitive viewpoint reduces the degree of binomial solidification, the difference of cognitive significance of perceived things and the tendency of national culture to influence the choice of word order of juxtaposition binomial. Chinese follows the principle of chronological order, high copying degree, and the cognitive strategy of Han nationality restricts the binomial word order.
【作者單位】: 重慶郵電大學外國語學院;
【基金】: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項目“漢英詞序的認知功能對比研究”(編號:11YJC740068) 重慶郵電大學科研基金項目“基于語料庫的漢英并列二項式詞序制約因素對比研究”(編號:K2013-92)的資助
【分類號】:H14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謝信一;葉蜚聲;;漢語中的時間和意象(中)[J];國外語言學;1992年01期
2 魯川;;“預想論”:現(xiàn)代漢語順序的認知研究[J];世界漢語教學;2005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劉世英;漢英雙項式并列短語的詞序制約因素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王會芬;漢英并列結構語序的比較研究[D];安徽大學;2007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林秀艷;;藏漢語偏正短語語序之比較[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0年01期
2 張德歲;;“V+Num+是+Num”構式初探[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3 郁步利;;表示存在的“there be”和“有”字句及翻譯[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4 儲泰松;;普通話擬聲詞的語音規(guī)律及其例外[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年01期
5 史豐;;石泉方言中的一組偏正式短語詞[J];安康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6 李勁榮;從認知圖式看兩種表領屬關系的主謂句[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7 劉世余;趙秀莉;;“數(shù)+人”結構中“人”的詞性研究[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8 周筱娟;;漢語謙遜和諧禮貌語的形式意義特征[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9 趙強;;英語非限定動詞構式的語義映射[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7期
10 李先銀;漢語個體量詞的產(chǎn)生及其原因探討[J];保定師范?茖W校學報;2002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Ma Shi Wen Tong and its Theory of Language[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一輯)[C];2007年
2 高永欣;;西方語法流派和現(xiàn)代漢語語法的發(fā)展創(chuàng)新[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C];2006年
3 袁明軍;;《現(xiàn)代漢語詞典》里的擬聲詞[A];第六屆漢語詞匯語義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4 李晉霞;;面向計算機的“V_雙+N_雙”結構類型研究[A];語言文字應用研究論文集(Ⅱ)[C];2004年
5 韓玉華;;從認知語言學的角度淺析香港人普通話中的詞匯偏誤問題[A];第三屆全國普通話水平測試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6 劉楚群;;論現(xiàn)代漢語中非典型連動句式“V起來+AP”[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7 王安琛;;“V起來”中“起來”非體標記之芻議[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8 應學鳳;;現(xiàn)代漢語單音節(jié)反義詞音義象似性考察[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9 應學鳳;;右文說與語音象似性[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10 劉稟誠;;“我A我B(我C/我D)”標題格式[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邱闖仙;現(xiàn)代漢語插入語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郭紅;基于第二語言教學的漢語語氣范疇若干問題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3 楊先明;0-5歲漢語兒童語言發(fā)展的認知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4 彭懿;英漢膚覺形容詞的認知語義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5 龍又珍;現(xiàn)代漢語寒暄系統(tǒng)研究[D];武漢大學;2009年
6 李青;現(xiàn)代漢語把字句主觀性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7 王欣;漢日否定表達對比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8 高蕓;從SDRT的視角探析漢語話語結構的修辭格式[D];西南大學;2011年
9 方清明;現(xiàn)代漢語名名復合形式的認知語義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10 謝白羽;面向?qū)ν鉂h語教學的比較句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韋寧杰;插入語的主觀性探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宋瀟然;語序與篇章語法:英漢定語從句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姜丹丹;面向?qū)ν鉂h語教學的插入語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孫艷;漢語“A+過+O”結構分析[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5 王谷全;“看”與“l(fā)ook”的語法化對比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6 陳琪;留學生對漢語“誰”的非疑問用法的習得研究——語料庫途徑[D];湘潭大學;2010年
7 郝敏;現(xiàn)代漢語廣義領主屬賓句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8 朱麗艷;《左傳》與《世說新語》位移動詞比較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9 羅主賓;現(xiàn)代漢語“以A為B”句探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10 楊麗敏;反義動詞的對稱與不對稱[D];青海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思明;中古漢語并列合成詞中決定詞素次序諸因素考察[J];安慶師院社會科學學報;1997年01期
2 周祖謨;漢語駢列的詞語和四聲[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5年03期
3 徐盛桓;;心智哲學與認知語言學創(chuàng)新[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4 廖秋忠;;《語言的共性與類型》述評[J];國外語言學;1984年04期
5 戴浩一;黃河;;時間順序和漢語的語序[J];國外語言學;1988年01期
6 謝信一;葉蜚聲;;漢語中的時間和意象(中)[J];國外語言學;1992年01期
7 胡壯麟;美國功能語言學家Givón的研究現(xiàn)狀[J];國外語言學;1996年04期
8 嚴辰松;語言臨摹性概說[J];國外語言學;1997年03期
9 詹衛(wèi)東;80年代以來漢語信息處理研究述評──作為現(xiàn)代漢語語法研究的應用背景之一[J];當代語言學;2000年02期
10 彭在義;英漢并列詞組的詞序與翻譯[J];大學英語;1988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馬清華;并列結構的自組織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高琴;現(xiàn)代漢語并列結構的語序考察[D];山西大學;2004年
2 周欣;現(xiàn)代漢語并列N項式研究[D];河北大學;2006年
3 王會芬;漢英并列結構語序的比較研究[D];安徽大學;2007年
4 于建偉;英語新詞名—名復合詞研究[D];河南大學;2008年
5 吳茜;試論現(xiàn)代漢語并列結構語序[D];天津師范大學;2009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侯陽;;認知因素與語篇理解[J];理論界;2006年S1期
2 鄒知賢;論主體意識結構中認知因素和意向因素的互補關系及其認識意義[J];懷化師專社會科學學報;1988年03期
3 肖平;;心身疾病的認知因素[J];醫(yī)學與哲學;1993年09期
4 蘇建紅;;認知因素、注意與書面糾正性反饋效果[J];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2014年01期
5 張宇環(huán);;語言磨蝕與認知因素對我國學齡前兒童外語學習的影響[J];四川文理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6 鄒婷婷;史靜;李銳;;“二語學習中的認知因素”評介[J];英語教師;2010年06期
7 陳鈺;非認知及認知因素與英語寫作教學[J];上海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8 趙彥春;;隱喻的認知因素及本質(zhì)界定——基于隱喻研究史的考察[J];英語研究;2010年04期
9 謝華;謝亞軍;;認知因素在二語習得中的作用[J];語文學刊;2008年23期
10 顧鵬飛,李伯黍;5—13歲兒童利他觀念發(fā)展研究[J];心理科學通訊;1990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董巍;江勇;;大學生預見就業(yè)不確定性認知結構及其特點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甘谷縣八里灣學區(qū) 程代勝;如何培養(yǎng)數(shù)學學習興趣[N];甘肅日報;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楠;認知因素對大學英語口語教學的影響分析[D];東北林業(yè)大學;2009年
2 陳瓊;實驗者認知因素分析[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3 王崢;認知因素在言語理解中的作用[D];東北林業(yè)大學;2005年
4 聶曉文;湘潭市中小學生嚼食檳榔行為的認知因素探討及干預研究[D];湖南科技大學;2009年
5 潘思光;認知因素對口譯初學者漢英交替口譯中表達對應的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3年
6 申瑞杰;越南加入TPP談判的認知因素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3年
7 李文婷;影響漢語ESL兒童英語閱讀能力的認知因素[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8 法慧婷;認知因素和百科知識對筆譯能力影響的實證研究[D];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2015年
9 張濤;圖標認知因素分析及其應用研究[D];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2007年
10 張曉楓;對幾種常用漢語修辭格的認知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95949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1959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