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漢書》單音節(jié)否定副詞研究
本文選題:《后漢書》 + 否定副詞; 參考:《河北師范大學》2017年碩士論文
【摘要】:《后漢書》是南北朝時期的文學和史學巨著,蘊含了豐富的語義語法現(xiàn)象,反映了該時期語言發(fā)展的真實面貌,是研究該時期語言的重要語料,但大多學者都是從校勘、訓詁角度對其進行研究的,而對其語言內(nèi)部語法、語義等方面的研究涉獵較少。副詞是詞匯系統(tǒng)中較為特殊的一類,具有使用頻率高、語義比較虛的特點,是溝通詞匯和語法的重要紐帶,否定副詞屬于副詞中意義較為實在的一部分,我們認為對其進行系統(tǒng)的研究是有必要的。《后漢書》中的否定副詞數(shù)量比較多,使用頻率也非常高,不僅有前代延續(xù)下來的單音節(jié)否定副詞,還有新產(chǎn)生的雙音節(jié)否定副詞,前人對其的研究都是描寫性的,本文的重點則與之不同,是解釋性的,我們以《后漢書》中的單音節(jié)否定副詞為研究對象,對其進行分析和研究,解決其在語義、語體等方面的問題。全文分為六部分:第一部分:緒論。主要介紹本文的選題緣起、研究目的、研究對象、研究現(xiàn)狀和研究方法等。首先,簡單地介紹《后漢書》的語料價值、否定副詞的特點以及《后漢書》中單音節(jié)否定副詞的價值和意義;之后,針對近年來關(guān)于否定副詞和《后漢書》的研究成果進行綜述;最后,介紹本文的語料來源、收集整理情況,以及本文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總結(jié)歸納學界對副詞、否定副詞的界定以及副詞與否定副詞的內(nèi)部再分類意見,并在前輩學者們觀點的基礎(chǔ)上,提出本論文對《后漢書》單音節(jié)否定副詞的不同看法,歸納出《后漢書》中共有11個單音節(jié)否定副詞,分別是:不、未、無、勿、毋、莫、非、匪、弗、靡、罔。并從語氣、“時”和“體”這三個語法角度對《后漢書》中的單音節(jié)否定副詞進行考察分析。第三部分:根據(jù)認知語義學的理論,對《后漢書》單音節(jié)否定副詞的認知語義特征進行分析和概括,確定《后漢書》單音節(jié)否定副詞最明顯的認知語義特征是主觀性特征,進而依次對其進行詳細的舉例分析,這是全文的主體部分之一。最后結(jié)合語法和語義,對《后漢書》單音節(jié)否定副詞進行了詳細的歸納總結(jié),并進行簡單分類。第四部分:根據(jù)馮勝利和其他學者前輩關(guān)于語體的理論,探究《后漢書》整體語料的語體特征,得出《后漢書》中含有俗常語體、正式語體、莊典語體三種基本語體,之后,再綜合《后漢書》中單音節(jié)否定副詞是一個原型范疇的定論,探究《后漢書》中單音節(jié)否定副詞的語體分布情況,并指出其在三種基本語體的分布是有自己獨特之處的。第五部分:根據(jù)前面對《后漢書》單音節(jié)否定副詞的語法、語義、語體特征的分析,基本確定《后漢書》的單音節(jié)否定副詞系統(tǒng)和現(xiàn)代漢語否定副詞系統(tǒng)相同,也是兩分的,為“不”和“未、無”兩分。之后論述現(xiàn)代漢語中的“不”和“沒”,與《后漢書》中的“不”、“未”、“無”之間的關(guān)系。第六部分:結(jié)語。對《后漢書》單音節(jié)否定副詞的使用特征和系統(tǒng)特征進行全面的總結(jié),并自檢不足。《后漢書》中單音節(jié)否定副詞的主要特點是對上古漢語否定副詞的繼承性,《后漢書》中的所有單音節(jié)否定副詞都是上古產(chǎn)生的,但是對于上古漢語否定副詞的繼承也凸顯出創(chuàng)新性,《后漢書》對否定副詞的繼承是有篩選性的,繼承了多數(shù)常用的,拋棄了少數(shù)意義可以轉(zhuǎn)化的,這是因為否定副詞內(nèi)部成員之間存在競爭,這種此消彼長的運動維持著否定副詞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和封閉性。對《后漢書》單音節(jié)否定副詞進行考察,可窺得中古漢語否定副詞發(fā)展的部分面貌,對漢語史研究具有一定裨益。
[Abstract]:In this paper , the author gives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the meaning , the purpose , the research object , the research situation and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the language in this period . In the third part ,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cognitive semantics , the author makes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semantic features of monosyllables in the Han Dynasty , and points out that it is one of the main parts of the whole text . In the sixth part , there is a comprehensive summary of the use features and the system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nosyllables in the Han Dynasty , and the lack of self - test .
【學位授予單位】:河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H141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葛佳才;否定副詞在東漢的混同兼用[J];湛江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2 王彥坤;周若虹;;析所謂表假設(shè)的否定副詞“微”[J];學術(shù)研究;2006年10期
3 文一涵;;上古時期的否定副詞[J];考試周刊;2007年25期
4 張詒三;《三國志·魏志》否定副詞的特點[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6期
5 莊義友;潮州話的否定副詞[J];語文研究;2001年03期
6 王貴生;從黔東南方言否定副詞的混用看民族性在民族地區(qū)方言中的影響[J];黔東南民族師專學報;2001年05期
7 許敏云;今文《尚書》中的否定副詞[J];宜春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8 惠秀梅;ДАРОМ型否定副詞的共性特征探索[J];外語學刊;2005年04期
9 張振羽,徐之明;杜詩否定副詞研究[J];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5期
10 金穎;;禁止性否定副詞“勿”的歷史演變[J];龍巖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2條
1 董賢玲;;否定副詞“不”“沒(有)”與句末“了”同現(xiàn)關(guān)系的若干考察[A];語言學論文選集[C];2001年
2 阮瓊;;現(xiàn)代漢語否定副詞的語義語用分析[A];2012西南地區(qū)語言學研究生論壇論文集[C];2012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徐家永;要注意三種特殊否定句的使用[N];語言文字周報;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文一涵;甲骨卜辭中的否定副詞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2 吳玲萍;泰國學生“不”、“沒有”和“別”的習得偏誤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5年
3 王統(tǒng)尚;漢魏六朝否定副詞系統(tǒng)的發(fā)展演進[D];武漢大學;2006年
4 曾泉耀(Au Tuyen Dieu);越南學生漢語否定副詞“不”、“沒”習得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6年
5 金恩寵;漢韓語否定副詞對比及韓國留學生“不”、“沒”偏誤分析[D];南京師范大學;2016年
6 郭斯諾;否定副詞“沒”與“了_2”共現(xiàn)條件分析及對外漢語教學思考[D];吉林大學;2017年
7 盧歡;《后漢書》單音節(jié)否定副詞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7年
8 劉敏;漢語否定副詞來源與歷時演變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9 樸汀遠;否定副詞“不”和“沒有”比較研究[D];復旦大學;2010年
10 朱娟;湖南雙峰方言否定副詞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85535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1855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