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刻辭“■”地擬考
本文選題:甲骨刻辭 + ■; 參考:《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17年02期
【摘要】:甲骨刻辭中的■可以表示地名、族群方國名。通過甲骨刻辭中與"■"有關(guān)的事跡活動,諸如祭祀、軍事、出行、田獵等活動,以及其他文獻材料分析,推測"■"的地望可能在晉南一帶。
[Abstract]:The inscription of the oracle bone can indicate the place name, the name of the ethnic group.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deeds related to "" in the inscription of oracle bones, such as sacrifice, military affairs, travel, field hunting, and other documents, it is speculated that the "ground view" may be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Shanxi.
【作者單位】: 西安財經(jīng)學院文學院 西安財經(jīng)學院文化資源與產(chǎn)業(yè)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青年基金項目(13YJCZH109) 西安財經(jīng)學院科研基金項目(13JD13)
【分類號】:H121;K877.1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杜愛英;從賓、出、何、歷、黃各組中的甲骨刻辭看漢字形體的演變[J];漢字文化;2001年01期
2 陳旭;徐昭峰;;鄭州出土商代牛肋骨刻辭釋文漏字原因探究[J];中原文物;2006年03期
3 葛英會;;讀鄭州出土商代牛肋刻辭的幾種原始資料與釋文[J];中原文物;2007年04期
4 田昌五;;讀曹操宗族墓磚刻辭[J];文物;1978年08期
5 何直剛;中山金器刻辭再推敲[J];文物春秋;1990年03期
6 連劭名;河北邢臺南小汪西周甲骨刻辭考[J];文物春秋;1997年02期
7 張世超;賓組大字骨版刻辭研究[J];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1年04期
8 李維明;;商代第一都的文字新線索——鄭州出土商代牛肋骨刻辭再發(fā)現(xiàn)寫實[J];尋根;2007年03期
9 樸載福;;周人殘碎甲骨的定位與刻辭行款研究[J];考古與文物;2012年05期
10 楊逢彬;試論“巫帝”刻辭的結(jié)構(gòu)[J];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05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2條
1 李發(fā);;試論甲骨軍事刻辭的語義角色[A];學行堂文史集刊——2011年第2期[C];2011年
2 張月;;試論“方帝”刻辭的結(jié)構(gòu)[A];學行堂文史集刊——2013年第1期[C];2013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9條
1 中國國家博物館 李維明;鄭州出土商代牛肋骨刻辭補識[N];中國文物報;2006年
2 于亭;現(xiàn)代語言學形態(tài)視野中的甲骨刻辭語法學研究[N];中華讀書報;2004年
3 中國國家博物館 李維明;夏代、商前期牛骨刻辭試讀二例[N];中國文物報;2009年
4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 孫亞冰;對鄭州出土商代牛肋骨刻辭的一點看法[N];中國文物報;2006年
5 邊江、馮國;九十九片刻辭甲發(fā)現(xiàn)文字近五百[N];人民日報;2005年
6 秦文學 安陽周易研究會會長;甲骨占卜:古代先哲的重大文化活動和科學實驗[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7 盧烈紅;面對三千年前的語法[N];光明日報;2004年
8 賈雙喜;“四方風”險些被埋沒的甲骨珍品[N];光明日報;2006年
9 馬季凡;關(guān)于“虎食人卣”的定名[N];中國文物報;200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吳麗婉;牛肩胛骨刻辭順序初探[D];深圳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80051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1800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