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文性的語文學闡釋
本文關鍵詞: 互文性 境界論 互文特征 意念語篇 歷史語篇 出處:《當代修辭學》2015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互文性"一語產生40多年來,遭遇了多重語義解釋,承擔著沉重的理論負載,故而使得用該術語者,不得不先聲明是在何種意義上使用這一概念。我們這里擬變換一個角度,引入王國維的"境界論"以與克里斯蒂娃的"互文性"進行比較,以示不同視角、不同學科、不同文化對同一語用現(xiàn)象的闡述差異,希冀引起學界對華夏理論積淀的重視,發(fā)掘珍藏、光大傳統(tǒng),走與民族語言文化特質相適應的研究道路,為人類文明做出中華學人應有的貢獻。
[Abstract]:For more than 40 years, the term "intertextuality" has been subjected to multiple semantic interpretations, carrying a heavy theoretical load, so that those who use the term have to declare the meaning in which the concept is used. This paper introduces Wang Guowei's theory of realm and compares it with Christina's "intertextuality" in order to show the differences in the elaboration of the same pragmatic phenomenon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disciplines and cultures, in the hope that the academic circles will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accumulation of Chinese theory. To explore the collection, the great tradition, and follow the research path adapted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ational language and culture, to make the Chinese scholars' due contribution to the human civilization.
【作者單位】: 煙臺大學中文系;
【分類號】:H0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塑;;互文:語篇研究的新論域[J];當代修辭學;2010年05期
2 賴彥;辛斌;;英語新聞語篇互文修辭功能分析——從評價理論的視角[J];當代修辭學;2012年03期
3 朱莉婭·克里斯蒂娃;黃蓓;;互文性理論對結構主義的繼承與突破[J];當代修辭學;2013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殷禎岑;;新聞語篇與廣告語篇互文實現(xiàn)模式的比較分析[J];畢節(jié)學院學報;2011年12期
2 唐香南;劉壇孝;;報刊英語新聞語篇的互文性特征研究[J];湖南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1期
3 黃小平;;新聞類學術論文正文與參考文獻的互文性研究[J];畢節(jié)學院學報;2014年03期
4 黃小平;;中國古典詩歌互文修辭結構研究[J];北方論叢;2014年03期
5 黃小平;;報紙新聞的互文性研究[J];大慶師范學院學報;2014年04期
6 張燕子;劉劍;;從介入系統(tǒng)看新聞語篇的對話性[J];牡丹江大學學報;2013年06期
7 張穎;;符號系統(tǒng)的主體與他者:論本維尼斯特對克里斯蒂娃的影響[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年06期
8 張曉敏;;《國王的演講》與《窈窕淑女》的互文性解讀[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09期
9 黃小平;;學術論文與參考文獻的互文性研究——以新聞類學術論文為例[J];平頂山學院學報;2014年01期
10 陳建軍;;符號學背景下“歐化句式”互文性新解[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5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賴彥;新聞話語對話性的文本分析與闡釋[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2 管志斌;語篇互文形式研究[D];復旦大學;2012年
3 劉斐;中國傳統(tǒng)互文研究[D];復旦大學;2012年
4 宋姝錦;文本關鍵詞的語篇功能研究[D];復旦大學;2013年
5 仇立穎;意向性作用下的語篇組構研究[D];復旦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聶政;微博語篇的互文性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2 郭恩熙;語篇互文結構中的副文本研究[D];復旦大學;2012年
3 張建萍;評價理論態(tài)度視角下中國高校網站英文簡介的態(tài)度意義研究[D];山西大學;2013年
4 張雪璐;漢英報紙新聞語篇轉述言語對話性的比較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3年
5 李然然;基于評價理論的英漢體育新聞語篇對比分析[D];山東師范大學;2014年
6 張騰騰;中美領導人跨文化語境校園演講對話收縮資源對比研究[D];長安大學;2014年
7 吳艷;論證理論視角下的政治語篇分析[D];浙江師范大學;2014年
8 殷禎岑;新官場小說官場話語的解析符號學分析[D];復旦大學;2013年
9 崔萌萌;雷蒙德·卡佛小說集的評價資源分析[D];江蘇科技大學;2014年
10 梁詩甜;從評價視角看比爾·布萊森的幽默世界[D];廣西大學;2014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塑;蔣勇;;20世紀社會政治關鍵詞“革命”的互文語義考論[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2 辛斌;語篇互文性的語用分析[J];外語研究;2000年03期
3 胡壯麟;語篇分析任重道遠[J];外語研究;1998年02期
4 羅婷;論克里斯多娃的互文性理論[J];國外文學;2001年04期
5 秦海鷹;互文性理論的緣起與流變[J];外國文學評論;2004年03期
6 劉大為;意向動詞、言說動詞與篇章的視域[J];修辭學習;2004年06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沈愛玲;;翻譯研究的互文性視角[J];青年文學家;2011年03期
2 靳夢;唐衛(wèi)紅;;互文性簡要概說[J];語文學刊;2012年12期
3 秦文華;在翻譯文本新墨痕的字里行間——從互文性角度談翻譯[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02年02期
4 趙紅輝,肖利民;互文性理論與翻譯的關聯(lián)[J];湖南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5 祝朝偉;互文性與翻譯研究[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6 黃敏;;互文性[J];中文自學指導;2005年06期
7 秦文華;翻譯主體定位的互文性詮釋——由“話在說我”引發(fā)的思考[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8 涂艷麗;互文性在解釋語篇連貫中的作用——以“Some Day My Prince Will Crawl”為例[J];武漢科技學院學報;2005年09期
9 蘇琪;;從互文性視角看譯者的身份[J];淮南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10 王昌龍;褚艷;;互文性與翻譯[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伍瑜;;“互文性”及相關問題研究[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9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2 萬麗媛;;從引用看語篇的互文性[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3 胡偉麗;;外顯互文性與詩歌翻譯[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劉金明;互文性的語篇語言學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6年
2 曾文雄;翻譯的文化參與[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馬秋利;譯者主體的互文性視角[D];首都師范大學;2008年
2 葉靄云;互文性在翻譯實踐中的應用[D];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08年
3 林景;互文性在奧林匹克語篇翻譯中的研究—功能語言學視角[D];江西師范大學;2009年
4 王巧寧;從互文性角度談異化翻譯策略[D];陜西師范大學;2005年
5 高芳;表現(xiàn)與關聯(lián):廣告文本中的互文性[D];新疆大學;2005年
6 張向芳;互文性與廣告翻譯[D];上海海事大學;2005年
7 李紅綠;互文性與廣告翻譯[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8 魏夢曉;討論帖的互文性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9 嚴斌;從互文性視角看譯者角色[D];湘潭大學;2006年
10 孔凡;譯學領域中的互文性批判[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54125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1541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