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語用學視角下漢英恭維語對比分析
發(fā)布時間:2018-02-13 21:20
本文關鍵詞: 跨文化語用學 恭維語 恭維回應策略 語用失誤 語用能力 出處:《吉林大學》2017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恭維語作為一種言語行為,明確或含蓄地表明了說話人對聽話人某些“好”事物的稱贊。恭維語在人們的日常交際中的運用范圍較廣,使用頻率較高。它可以緩解交際雙方的矛盾,縮短彼此的社會距離,融洽人際關系,被稱為交際的“潤滑劑”。作為一種語言現(xiàn)象,恭維語及其應答普遍存在于不同的社會群體和社會文化中,但是不同的社會文化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恭維語及其應答受到各自文化的影響,呈現(xiàn)出具有本民族文化色彩的特點和內(nèi)容。漢英恭維語分屬不同的社會文化系統(tǒng),所以在使用和應答等方面存在著諸多的差異。隨著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日趨繁盛,語用問題逐漸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因此,在跨文化交際盛行的背景下,了解漢英恭維語之間的差異以及造成這種差異的文化因素對于得體的使用恭維語具有很大幫助?缥幕Z用學是在語用學和對比語言學研究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一門新興學科?缥幕Z用學主要研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進行交際的種種語用問題。更確切的說,它是對不同文化背景的語言活動進行跨文化對比研究。對不同語言表層的對比分析是跨文化語用學研究的第一步。在對比分析的基礎上,一方面了解不同語言表層手段的差異性,另一方面發(fā)現(xiàn)這些差異性背后蘊含的文化差異。本論文以跨文化語用學為理論基礎,以來自筆者所在的吉林大學以漢語為母語的大一學生和來自北京語言大學以英語為母語的大一外國留學生為研究對象,采用語篇補全測試方法進行問卷調(diào)查。在問卷調(diào)查和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分別從語用手段、語用策略和文化蘊含三個方面對比分析漢英恭維語,并試圖解決以下問題:(1)漢英恭維語在話題分布,詞匯,句法結構呈現(xiàn)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2)漢英恭維語采用怎樣的語用回應策略?(3)哪些文化因素造成漢英恭維語之間的差異?通過探討這些問題以期幫助語言學習者培養(yǎng)文化差異意識,減少語言交際中的語用失誤。研究表明,漢英恭維語的話題分布仍然集中在外貌、個性、能力或成就、所有物等四個方面,但它們的側重點有所不同。英語恭維語多集中在外貌和個性上,而漢語恭維語多集中在能力上。在詞匯分布和句式結構方面,漢英恭維語雖然都具有高度程式化特點,但二者仍存在一定的差異。英語恭維語語義用詞集中在形容詞和動詞上,詞類比較單一。漢語恭維語用詞比較豐富,受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除常規(guī)形容詞、副詞等詞類外,成語或習慣用語也大量的出現(xiàn)。漢英恭維語在句式結構上最大的不同點體現(xiàn)在人稱的使用上。中國推崇儒家思想,倡導集體主義和謙虛的價值觀,所以漢語恭維語多使用第二人稱。而在西方文化中,人們奉行個人主義,倡導個性自由和強調(diào)權利平等,因此,英語恭維語多使用第一人稱。此外,漢英恭維語均傾向于采用接受策略,但拒絕策略在漢語恭維語中仍然占有很高的比重。通過對比分析,一方面有助于語言學習者對漢英恭維語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有全面的了解,進一步充實這兩種語言方面的語用學實材;另一方面漢英恭維語的差異也充分反映了中西文化的巨大差異,這些差異有利于語言學習者增強文化差異意識,在跨文化交際的背景下能夠得體的運用恭維語,避免語用失誤的產(chǎn)生,提高語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際的效率。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cross - cultural pragmatics , we find ou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compliment and the cultural factors that cause the differences . In addition , Chinese and English compliments are inclined to adopt the acceptance strategy , but the rejection strategy still occupies a very high proportion in the Chinese compliment . On the one hand ,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are helpful to the language learners to enhance the cultural difference consciousness , and to use the compliment in the context of cross - cultural communication , so as to avoid the generation of pragmatic failures , improve the pragmatic competence and the efficiency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H136;H31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洪崗;跨文化語用學研究中的對等問題[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01年02期
2 關麗娜;從跨文化語用學看“翻譯等值論”[J];達縣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2年01期
3 王建華;跨文化語用學研究芻論[J];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6期
4 ;《外國語》與《跨文化語用學》(Intercultural Pragmatics)聯(lián)合舉辦語用學暑期研修班暨國際語用學研討會[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06年05期
5 ;《跨文化語用學語料收集方法研究》簡介[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2006年06期
6 閆玉芬;朱燕;;跨文化語用學中的文化因素與語用翻譯[J];時代文學(下半月);2009年06期
7 宋振芹;;中國跨文化語用學研究述評[J];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8 吳曼凌;;跨文化語用學中的語用失誤[J];青春歲月;2014年05期
9 曾文雄;;跨文化語用學研究[J];現(xiàn)代語文;2006年02期
10 唐霞;程穎;;跨文化語用學視角下沉默行為的解釋[J];伊犁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朱犁,
本文編號:150912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1509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