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韻》時代前后漢語方言的蟹攝二等重韻——以閩語為視角進行的觀察
本文關(guān)鍵詞:《切韻》時代前后漢語方言的蟹攝二等重韻——以閩語為視角進行的觀察 出處:《語言研究》2016年04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蟹攝二等韻 中古南北方言 閩語層次 分合關(guān)系 比較方法
【摘要】:《切韻》佳皆Y,三韻系中古蟹攝的二等重韻,拿閩語材料對照文獻資料來觀察,此三韻在《切韻》前后南北方漢語里的表現(xiàn)迥然有異:兩晉青徐漢語和南朝吳語佳皆Y,彼此有別;中原司豫漢語與唐長安漢語佳皆Y,完全相混。從南北方言佳皆Y,韻跟蟹攝齊韻或泰韻的分合關(guān)系來看,早期的*r/l-介音對后面的元音不僅有"低化"的作用,也有"固化"的效力。
[Abstract]:Jiagai Y., a second class rhyme taken by crabs of middle age, was observed by comparing the materials of Fujian language with literatur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three rhymes in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Chinese is very different before and after "Chi Yun": the two Jin Dynasty Xu Qing Chinese and the Southern Wu language Jiagai Y. are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Central Plains Shiyu Chinese and Tang Changan Chinese Jiagai Y. completely mixed. From the north and south dialect Jiargai Y, rhyme with crabs to the same rhyme or Thai rhyme of the relationship. The early rr / l-mesophones not only have the effect of "low", but also "solidify" effect on the vowels behind.
【作者單位】: 魯東大學國際教育學院;
【基金】:山東省高校人文社科項目“早期漢語*oN類韻母的分布及其演變研究”(J13WD04) 山東省人文社會科學項目“膠州方言音系與詞匯調(diào)查研究”(15-ZZ-WX-05)
【分類號】:H177
【正文快照】: 中古蟹攝有佳皆Y,三組二等重韻,在《切韻》的審定者看來,它們應(yīng)該是彼此有別的。顏之推《顏氏家訓·音辭》議論“古今通塞”問題時指出:“蒼頡訓詁,反稗為逋賣,反娃為於乖!敝茏嬷(1966/1934:416)補釋:“又娃切韻於佳反,在佳韻,今反為於乖,是讀入皆韻矣,亦與切韻不合!鳖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詹伯慧;;略論閩語研究的“西進”[J];湛江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2 JERRY NORMAN;閩語里的“治”字(英文)[J];方言;1979年03期
3 張振興;閩語的分區(qū)(稿)[J];方言;1985年03期
4 秋谷裕幸;也談吳語處衢方言中的閩語成分[J];語言研究;1999年01期
5 高然;中山閩語語音的一致性與差異性[J];方言;2000年03期
6 秋谷裕幸;吳語處衢方言中的閩語詞──兼論處衢方言在閩語詞匯史研究中的作用[J];語言研究;2000年03期
7 劉劍三;從地名看海南閩語的分布[J];海南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3期
8 林華東;關(guān)于閩語分區(qū)的歷史思考[J];泉州師范學院學報;2002年03期
9 劉曉南;從歷史文獻的記述看早期閩語[J];語言研究;2003年01期
10 甘于恩,劉倩;粵方言中的閩語成分[J];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3條
1 張嘉星;;《閩語庫》的定位、建構(gòu)與社會效應(yīng)分析[A];2007年中國索引學會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2 梁玉璋;;閩北的方言[A];武夷文化研究——武夷文化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3 鄧曉華;;論客家話的來源兼論客畬閩關(guān)系[A];客家文化研究(下)[C];2004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陳慧;閩人是中山文化主開拓者[N];中山日報;2008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吳芳;粵東閩語-n、-η韻尾的方言地理類型研究[D];暨南大學;2009年
2 劉新中;海南閩語的語音研究[D];暨南大學;2004年
3 符其武;瓊北閩語詞匯研究[D];廈門大學;2007年
4 陳云龍;粵西閩語音變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2年
5 龍安隆;福建邵將區(qū)方言語音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羅海燕;海南閩語人稱代詞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3年
2 吳惠娟;海南閩語與普通話常用詞匯的異同比較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3 王彩;海南西南閩語九所話音系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4 吳妹;湛江閩語動詞形容詞重疊的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5 吳芳;粵東閩語與福建閩南方言文白異讀比較研究[D];暨南大學;2006年
6 李婷;云浮地區(qū)兩個閩方言島的語音研究[D];暨南大學;2014年
7 何惠玲;中山粵閩客方言聲母比較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42842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1428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