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薩克民間敘事詩《康巴爾》漢譯本翻譯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2-12 03:29
本文關鍵詞:哈薩克民間敘事詩《康巴爾》漢譯本翻譯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敘事長詩《康巴爾》 翻譯技巧與方法 “三美”原則
【摘要】:《康巴爾》(《Hambar》)是一部哈薩克族婦孺皆知的民間敘事長詩,它敘述了英雄康巴爾勇敢戰(zhàn)勝傲慢無禮的敵對外族喀爾瑪克,并最終抱得美人歸的故事!犊蛋蜖枴窛h語譯本被收錄于由哈依夏·塔巴熱克翻譯的《哈薩克民間達斯坦》(第一卷)中。譯文采取無韻翻譯,將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jié)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由于目前將哈薩克民間敘事詩翻譯研究作為出發(fā)點的文章很少,因此《康巴爾》漢譯本翻譯研究具有一定研究、參考價值。文章采取對比分析、批評研究等方法,從音系層面、詞語層面、句法層面、章法層面以及修辭層面對原文和譯文做了分析,旨在發(fā)現(xiàn)原文和譯文特點。文本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從選題意義、選題目的、研究動態(tài)等方面敘述了《康巴爾漢譯本翻譯研究》所具有研究價值。第二部分主要從《康巴爾》故事梗概以及歷史背景進行論述,使讀者對故事背景有個大致了解。第三部分是此論文的核心章節(jié),這一章從音系層面、詞語層面、句法和章法層面以及修辭層面入手,首先對原文進行簡要闡述,而后對譯文進行分析析,得出譯文在這幾個層面的成功以及不足,并對譯本提出建議。第四部分以許淵沖先生的“三美”理論為支撐,從意美、音美、形美三個層面對《康巴爾》譯本進行了評價。同時提出較中國古典詩歌翻譯成外國語,哈薩克語民間敘事詩翻譯成漢語在意美層面上更容易達到文學翻譯的標準,為了最大化契合原文,譯本應該在音美和形美層面多做努力。文章重點在第三、四部分,通過上述兩個章節(jié),作者得出哈依夏·塔巴熱克譯本《康巴爾》在音系層面與原文所表現(xiàn)的“音美”存在差距。同時也肯定了譯者在段落章節(jié)劃分、詩句“形美”等方面所采取的翻譯方法。在文章最后作者也大膽提出,譯詩應在“意美”、“音美”、“形美”三個方面與原文最大化相似,翻譯時,詩應該有詩的樣子,押韻、詩行字數(shù)、詩句結構對仗等方面還是應該最大化地保留在譯文中,隨意性太大的譯詩不一定是好譯詩。
【學位授予單位】:中央民族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H236;I046
【相似文獻】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條
1 邱新霞;哈薩克民間敘事詩《康巴爾》漢譯本翻譯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128102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1281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