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語言藝術論文 >

反詰副詞“好道”的語法化路徑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1-19 19:10

  本文關鍵詞:反詰副詞“好道”的語法化路徑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副詞 功能 構式 語法化 你少X 好道


【摘要】:本專題3篇論文從功能和演化兩個方面對副詞進行了深入探討。張誼生從構式化角度對"你少X"的構成方式、語義特征、句類歸屬及語用語境加以描寫,揭示了這組構式的提醒與建議、規(guī)勸與告誡、貶抑與調(diào)侃、反對與指責等語用傾向;還指出了"少"與"別"在可替換使用時細微的傾向性差異。胡麗珍等分析了副詞"想"作為話語標記的性質和功能,其功能包括篇章連接功能和信息凸顯功能,前者包括話題引入、話題深化和話題轉換功能,后者包括凸顯人稱信息和已然、慣常信息的功能。羅美君、雷冬平則揭示了"好道"從名詞短語演化到肯定語氣副詞,再演變成測度語氣副詞,最后形成反詰語氣副詞的用法;認為"好道"由核心成分演化成非核心成分的語法化過程與反詰副詞"難道"的演化路徑相似,符合一般的語言演變規(guī)律。
【作者單位】: 湘潭大學大學英語教學部;湘潭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漢語常用構式的詞匯化和語法化研究”(項目編號:11CYY040)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漢語程度義構式的語法化研究”(項目編號:14YJC740063) 湖南省教育廳青年項目“漢語構式演變研究和認知分析”(項目編號:12B130)
【分類號】:H14
【正文快照】: 張振羽[1]92-96和羅主賓[2]38均指出“好道”是明清時期的一個語氣副詞,都進行過相關研究。張文對“好道”的形成作出了解釋,認為是由反問副詞“好”與詞尾“道”組合而成,但是這一觀點值得商榷,因為它割裂了“好”與“道”二者的語義聯(lián)系。羅文只是簡單提到“好道”可作為揣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王興才;;“難道”的成詞及其語法化[J];長江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2 蔣彰明;古漢語中的謂語前置[J];蘭州鐵道學院學報;1999年04期

3 王敏;楊坤;;交互主觀性及其在話語中的體現(xiàn)[J];外語學刊;2010年01期

4 儲澤祥;曹躍香;;固化的“用來”及其相關的句法格式[J];世界漢語教學;2005年02期

5 沈家煊;句法的象似性問題[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3年01期

6 張振羽;;明清小說方言副詞探源兩則[J];鹽城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6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羅主賓;明清時期語氣副詞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3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增宏;;甲骨文會意字的象似性[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2 高玲玲;張明;;語法化動因的再認識[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年03期

3 孟曉慧;;“非!闭刐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4 孟小宇;;象似性理論對于英漢定語位置異同的解釋[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5 馬亞娜;;翻譯中歸化與異化在句法上的體現(xiàn)[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6 張柏青;“二十四韻”語境別義──《二十四詩品》作者補證[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01期

7 胡德明;;從反問句生成機制看“不是”的性質和語義[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8 曹德和;宣恒大;;《通用規(guī)范漢字表》研制中的三對關系[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9 詹勇,錢益軍;關于語言符號任意性原則的幾點思考[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10 張晶;索緒爾語言符號的任意性原則[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談文艷;;關于英漢對比下漢語語序的理據(jù)性和象似性[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一輯)[C];2007年

2 欒育青;;兩種“給”字句在語用上的不同[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三輯)[C];2008年

3 史茜;;英語重疊詞的理據(jù)和認知策略[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三輯)[C];2008年

4 張靜;;宋詞的象似性微探[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七輯)[C];2010年

5 張梅崗;張艷秋;;論英語基本連接圖式結構[A];譯學辭典與翻譯研究——第四屆全國翻譯學辭典與翻譯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6 魯川;;立足漢語實際的信息語言學——確立漢語基元單位和構建角色序列模式[A];語言文字應用研究論文集(Ⅱ)[C];2004年

7 于廣元;;借代的認知解釋研究[A];修辭學新視野——漢語修辭與漢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8 蔡紅錄;周靜;;古漢語語法和語序研究綜述[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9 應學鳳;;國內(nèi)語言符號任意性與象似性之爭[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10 趙曉偉;韓群;;單用“X是X”的語義分析[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邱闖仙;現(xiàn)代漢語插入語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韓巍峰;主題與主題標記結構的語序類型學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李紅梅;韓國語范圍表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李秉震;漢語話題標記的語義、語用功能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5 郭紅;基于第二語言教學的漢語語氣范疇若干問題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6 谷峰;先秦漢語情態(tài)副詞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7 朱琳;譯者為中心的多學科性翻譯理論建構[D];南開大學;2010年

8 董正存;漢語全稱量限表達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9 陳勇;漢語數(shù)量范疇及其非范疇化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10 方清明;現(xiàn)代漢語名名復合形式的認知語義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桂陽;現(xiàn)代漢語“不是X的X”結構考察[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劉敏;“難不成”的衍生過程[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馬晶晶;表人名詞類詞綴“X手”、“X者”、“X員”分析比較[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田潔;現(xiàn)代漢語回聲拷貝式“A就A”結構分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孫峗;中韓“關系小句+關系化標記+NP”結構的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6 陶勝妃;現(xiàn)代漢語謂詞修飾詞前后位置比較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7 張麗萍;“不要太”結構的語法化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8 劉棟賢;英漢篇章中作為銜接與連貫手段的隱喻、轉喻認知機制對比研究[D];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9 吳琴;從象似性角度談茶詩英譯中“音”與“形”的傳遞[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10 盧淑玲;從象似性角度看詩歌翻譯[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唐賢清;從“真?zhèn)+體詞”看近代漢語副體結構的類型及存在原因[J];常德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2 唐賢清;“真?zhèn)”構成的副體結構的語義表達功能[J];長沙電力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3 程雨民;;格賴斯的“會話含義”與有關的討論[J];國外語言學;1983年01期

4 廖秋忠;;《語氣與情態(tài)》評介[J];國外語言學;1989年04期

5 孫朝奮;《虛化論》評介[J];國外語言學;1994年04期

6 劉丹青;漢語中的框式介詞[J];當代語言學;2002年04期

7 沈家煊;實詞虛化的機制──《演化而來的語法》評介[J];當代語言學;1998年03期

8 馮春田;;明清山東方言里值得注意的語法問題[J];東岳論叢;2010年10期

9 楊淑敏;明代白話中某些新興或特殊副詞研究[J];東岳論叢;1994年03期

10 尹鐘宏;;《子夜》中的重疊式副詞研究[J];湖北社會科學;2009年08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吳善子;漢韓反詰語氣副詞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谷峰;先秦漢語情態(tài)副詞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3 栗學英;中古漢語副詞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4 崔誠恩;現(xiàn)代漢語情態(tài)副詞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5 王群;明清山東方言副詞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6 李素英;中古漢語語氣副詞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7 張振羽;《三言》副詞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肖任飛;非疑問用法的“什么”及其相關格式[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2 柴延艷;副詞“千萬/萬萬”的語法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張振羽;;《三言》吳語副詞“大分”和“終不然”的來源[J];鹽城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2 李國梁;“顧”非反詰副詞辨[J];辭書研究;1988年06期

3 王興才;寧能=寧[J];學語文;2005年01期

4 席嘉;轉折副詞“可”探源[J];語言研究;2003年02期

5 何世英;陳斌;;高中文言文課本疑難試釋[J];青海師專學報;1986年04期

6 徐時儀;語氣詞“不成”的虛化機制考論[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3期

7 葉建軍;;測度副詞“敢”、“敢是”的形成及其演化[J];上饒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8 曹雪晶;萬久富;;也說“何厭之有”的今譯[J];語文學刊;2011年16期

9 ;[J];;年期

,

本文編號:120458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120458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2aec1***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