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與《戰(zhàn)國策》的異文研究
本文關鍵詞:《史記》與《戰(zhàn)國策》的異文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戰(zhàn)國策》 紀傳體通史 魯仲連鄒陽列傳 成書過程 類義 歷史資料 張儀列傳 刺客列傳 代馬 同日而論
【摘要】:正《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在成書過程中,作者司馬遷采用了大量的歷史資料,幾乎遍及先秦的經(jīng)書、子書和史書,其中,尤以采錄《戰(zhàn)國策》的資料為最多!稇(zhàn)國策》共33篇,除秦策三、秦策五和楚策三等三篇外,都程度不同地被采用!妒酚洝吩诓射涍@些資料時大都經(jīng)過裁剪,異文現(xiàn)象十分豐富,為我們研究先秦時期的文字、音韻、詞匯和語法提供了極為珍貴的資料。限于篇幅,本文主要討論詞語方面的異文。 所謂詞語異文,是指一組異文在語義上相同、相近或相關,我們分下列幾方面敘述: 1.類義異文 有時,兩個句子表達的意思大體相同,但其中一個詞異文,而這一組異文詞不是同義詞關
【作者單位】: 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研究生信箱
【關鍵詞】: 《戰(zhàn)國策》;紀傳體通史;魯仲連鄒陽列傳;成書過程;類義;歷史資料;張儀列傳;刺客列傳;代馬;同日而論;
【分類號】:K204
【正文快照】: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在成書過程中,作者司馬遷采用了大量的歷史資料,幾乎遍及先秦的經(jīng)書、子書和史書,其中,尤以采錄《戰(zhàn)國策》的資料為最多!稇(zhàn)國策》共33篇,除秦策三、秦策五和楚策三等三篇外,都程度不同地被采用。《史記》在采錄這些資料時大都經(jīng)過裁剪,異文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裴登峰;從夸飾與虛構的運用看《戰(zhàn)國策》的文學價值[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2 張玉惠 ,徐葵夢;簡論《戰(zhàn)國策》的語言特點[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80年02期
3 李琳;論《戰(zhàn)國策》中“士”的價值取向及其成因[J];湖南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6期
4 趙楠;《戰(zhàn)國策》《韓非子》的對向特征與趨同構建[J];船山學刊;2005年02期
5 賀仁智;《左傳》與《戰(zhàn)國策》的粗略比較[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1993年01期
6 江文貴;司馬遷對《戰(zhàn)國策》史料的取舍原則[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3期
7 段幼平;張揚個性的真實演繹——《戰(zhàn)國策》女性人物探析[J];湘南學院學報;2004年06期
8 秦淑華;《史記》與《戰(zhàn)國策》的異文研究[J];漢字文化;2002年04期
9 趙陽,吳曉洪;《戰(zhàn)國策》中寓言主題的分類[J];揚州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10 宋曉巖;;《戰(zhàn)國策》中委婉語的語言透視[J];韶關學院學報;2007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布莉華;;《史記》對《戰(zhàn)國策》人物形象塑造的繼承和發(fā)展[A];第一屆全國高校中國古代文學科研與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2 柴繼光;;兩條古河東鹽運通道——虞阪路與車輞路[A];鹽文化研究論叢(第二輯)[C];2007年
3 冀蕘;;徐霞客拜訪錢謙益之芻議[A];徐霞客研究(第18輯)[C];2009年
4 文志高;;金芒果冬棗食療[A];2010中國艾滋病防治高端論壇論文集[C];2010年
5 楊華森;;管窺蠡測說“上池”[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醫(yī)古文分會成立30周年暨第二十次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1年
6 羅智光;;試論古無次清音[A];中國語言文學資料信息(1999.2)[C];199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石夷;解析《戰(zhàn)國策》[N];中國文化報;2003年
2 徐朝華;解難釋疑《戰(zhàn)國策》[N];中華讀書報;2001年
3 李麗;引導你成功的本土雄辯經(jīng)典[N];中國郵政報;2003年
4 葉大兵;斗雞[N];溫州日報;2010年
5 本報記者 馬子雷;“顧批”之后,又現(xiàn)“黃跋”[N];中國文化報;2011年
6 知名專欄作家 遲宇宙;人民的銀行家(下)[N];華夏時報;2009年
7 記者 馬子雷;顧廣圻批《戰(zhàn)國策》成交價突破800萬元[N];中國文化報;2010年
8 方非;“顧批黃跋”身價倍增[N];中國商報;2011年
9 李燁;以文活史 以史實文[N];光明日報;2009年
10 王劍霓;豫讓橋確址考[N];山西日報;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卓婷;《戰(zhàn)國策》十二組核心詞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2 倪愛珍;從史傳敘事到文學敘事[D];江西師范大學;2012年
3 仇海平;秦漢魏晉南北朝奏議文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4 裴登峰;戰(zhàn)國七十年文學編年[D];西北師范大學;2000年
5 李政富;中國古代后妃外戚研究[D];北京大學;2012年
6 成曙霞;唐前軍旅詩發(fā)展史[D];山東大學;2010年
7 郭曉紅;《戰(zhàn)國策》形容詞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8 高阿蕊;戰(zhàn)國策派的美學思想初探[D];西南大學;2011年
9 李景文;劉向文獻編纂實踐與編纂思想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10 李雪松;“戰(zhàn)國策派”思想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何穎;二十世紀后半期《戰(zhàn)國策》研究綜述[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2 苗青;《戰(zhàn)國策》人物形象研究[D];延邊大學;2010年
3 陳寶會;《戰(zhàn)國策》“擬托文”文學性研究[D];魯東大學;2011年
4 趙美玲;《戰(zhàn)國策》敘事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1年
5 王國濤;《戰(zhàn)國策》處所介詞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2年
6 趙大誠;《戰(zhàn)國策》中論辯語言的表達策略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2年
7 侯鵬,
本文編號:111268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1112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