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小報中的上海俗語
本文關(guān)鍵詞:海派小報中的上海俗語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上海俗語 小報 堂子俗語 白相地界俗語 整理注釋
【摘要】:所謂上海俗語,是指流行于20世紀20—40年代的老上海市民語言,系海派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上海俗語在當時的報紙、雜志、廣播中被廣泛應用,產(chǎn)生了許多用上海俗語寫作的作家,他們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文藝作品,如周天籟的《亭子間嫂嫂》,楊樂郎的《楊樂郎空談》,周益世的《小山東》等。上海小報中保存了大量上海俗語,由于小報歷來不受重視,且數(shù)量多又收藏分散,上海俗語少有人搜集整理。此項研究對文學史、地方史皆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作者單位】: 吉林大學文學院;
【關(guān)鍵詞】: 上海俗語 小報 堂子俗語 白相地界俗語 整理注釋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1BZW084)
【分類號】:H173
【正文快照】: 吳儂閩談,適成風土;昆曲秦腔,蔚為藝文。迨上海辟為租界,華洋雜處,海上繁華,亭子間嫂嫂、揚州阿姨開口十三點、鄧祿普。白相人、拆白黨出言牌頭子碼、龍頭拖車,上海人打話,群以為時髦。凡此類方言俚詞,1920—1940年代最為流行,廣泛應用于海派小報及所載文學作品中,凡此可通稱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曉梅;新詞語的詞源研究概述[J];辭書研究;2003年02期
2 卞浩宇;;從“別琴英語”到“中國英語”——英語“本土化”對當今英語教學的啟示[J];大家;2010年17期
3 季壓西,陳偉民;近代中國的洋涇浜英語[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2年01期
4 范延妮;試述晚清英語教學方法及其啟示[J];基礎(chǔ)教育外語教學研究;2003年08期
5 高美云;;論洋涇浜英語對近代中國的影響[J];科教文匯(下旬刊);2009年12期
6 劉文慧;;洋涇浜語折射出的中國近現(xiàn)代對外貿(mào)易史[J];江蘇商論;2011年01期
7 范延妮;試述晚清英語教學方法及其啟示[J];山東師大外國語學院學報(基礎(chǔ)英語教育);2003年02期
8 卞浩宇;;從“別琴英語”到“中國英語”——英語在中國“本土化”的百年歷程[J];蘇州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9 李楠;上海小報中城市空間的下移與平面化展示——兼談報刊的研究方法[J];蘇州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10 黃碧蓉;;中華傳統(tǒng)海洋文化“走出去”之語言進路探索——以上海城市近代發(fā)展為視點[J];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6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樸姿映;空間的建構(gòu)與想象[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2 劉曉梅;當代漢語新詞語研究[D];廈門大學;2003年
3 金立群;媚俗化:中國近現(xiàn)代通俗文學的現(xiàn)代性碎片呈現(xiàn)[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4 何益忠;從中心到邊緣[D];復旦大學;2006年
5 張生;上海居、大不易[D];復旦大學;2008年
6 張生;“上海居、大不易”[D];復旦大學;2008年
7 楊朕宇;《新聞報》廣告與近代上海休閑生活的建構(gòu)(1927-1937)[D];復旦大學;2009年
8 卞浩宇;晚清來華西方人漢語學習與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9 陶春軍;俗中之雅·雅中之俗·雅俗合參[D];蘇州大學;2012年
10 莫再樹;晚清商務英語教學源流考鏡[D];湖南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張娟;改革開放以來新詞語衍生和發(fā)展規(guī)律的認知解讀[D];湘潭大學;2007年
2 左沖;近代上海八仙橋城區(qū)之嬗變(1860—1949年)[D];上海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09422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1094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