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義模糊、語用模糊和模糊修辭的界限與聯(lián)系
本文關鍵詞:語義模糊、語用模糊和模糊修辭的界限與聯(lián)系
【摘要】:語義模糊、語用模糊和模糊修辭分別屬于語義學、語用學和修辭學的研究范疇,三者之間界限分明,但也有密切的聯(lián)系。三者在概念、產生的根源、功能及與語境的關系方面各不相同,但很多學者在研究中常;煜苏Z義模糊、語用模糊和模糊修辭的概念,因此有必要指出這三者之間的界限與聯(lián)系,以推動模糊語言和模糊言語的研究。
【作者單位】: 福建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
【關鍵詞】: 語義模糊 模糊修辭 語用模糊 范疇化 語境
【分類號】:H030
【正文快照】: 美國自動控制專家查德(L.A.Zadel)于20世紀60年代提出了著名的“模糊集合”(Fuzzy Sets)學說(賈德霖1991:36)。模糊語言學研究就是從他提出著名的模糊理論之后開始的。早期的模糊語言學主要探討的是語義的模糊性,之后逐漸擴展到了修辭學和語用學研究領域。自20世紀50、60年代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朱小英;;索緒爾的語言與言語區(qū)分理論評析[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11期
2 吳世雄;論從認知角度研究模糊語言的重要意義[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01期
3 吳家珍;當代漢語模糊修辭探尋[J];國際關系學院學報;1994年04期
4 李秋梅;;模糊修辭研究中凸顯的幾個問題[J];福建師大福清分校學報;2012年06期
5 伍鐵平;;語言的模糊性和修辭學[J];南外學報;1986年01期
6 李秋梅;關于語用模糊的再思考——兼與語義模糊相對比[J];山東外語教學;2003年01期
7 賈德霖;語義模糊-自然語言的屬性[J];外語教學;1991年02期
8 蔣躍;寇英;;模糊限制語使用的歷時對比——以1990—1994年與2005—2009年英語醫(yī)學論文中模糊限制語使用為例[J];外語教學;2011年06期
9 林波,王文斌;從認知交際看語用模糊[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3年08期
10 陳維振,吳世雄;有關范疇本質和語義模糊性的再認識[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03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聿發(fā);;聊齋俚曲中歇后語的分布與類型[J];蒲松齡研究;2006年04期
2 秦勃;;談翻譯中模糊對等的必要性[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6年01期
3 施建華;;語境與文本理解[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4 張小紅;;語言背后的鏡子——簡析預設在語言概念功能中的深層特征[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5 陸昌萍;;教師課堂評價言語行為的語用原則[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6 張麗;;基于順應理論的高職學生英語語用失誤研究[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1期
7 亢娟妮;;動態(tài)順應下的中西方面子觀研究[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8 胡文婷;;論對外漢語教學中的跨文化語用失誤[J];安徽商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9 蘇杭;;留面子·丟面子——用布朗和萊文遜的禮貌理論分析《老友記》中的一段幽默對話[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3期
10 趙懷志;;拒絕言語行為及應對策略[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1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9條
1 吳彩強;;意向性和背景[A];第十三屆全國科學哲學學術會議浙江大學代表團論文集[C];2007年
2 楊文秀;;學習詞典中的模糊限制語[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七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3 林敏;;普遍性與個性——禮貌原則在跨文化交際中的應用[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6年
4 陳順金;;幽默的合作性[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9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5 李恒威;;自我、具身性與世界[A];全國“當代西方哲學的新進展”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8年
6 王麗君;張明麗;宋翊寧;;紐馬克翻譯理論在公示語英譯中的運用[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十三輯)[C];2013年
7 盛新華;柳勁;;自然語言否定的語用功能與交際策略[A];改革開放以來邏輯的歷程——中國邏輯學會成立30周年紀念文集(上卷)[C];2009年
8 馮川源;;On Pragmatic Difference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Greetings and Translation Strategies[A];外語教育與翻譯發(fā)展創(chuàng)新研究(第三卷)[C];2014年
9 毋育新;;近四十年來的漢日對比研究綜述——以禮貌現(xiàn)象為焦點[A];漢日語言對比研究論叢(第6輯)[C];201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龍翔;中國英語學習者言語交際中語用失誤之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王春秀;現(xiàn)代俄語同義詞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張純輝;司法判決書可接受性的修辭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盧玉卿;文學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譯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5 張愛珍;模糊語義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6 胡沈明;現(xiàn)代新聞評論寬容意識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7 胡欣詣;維特根斯坦哲學中的“語法”概念[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陳靜;語用認知視角下的指稱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9 張龍;現(xiàn)代漢語習用語法構式句法分析及演變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10 金寶榮;漢語指示語及其篇章銜接功能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明亮;人稱指示映射現(xiàn)象的認知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2 許丹;英語廣告語中語用預設的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3 趙才華;會話含義及其在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應用的實證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4 李燕玲;關聯(lián)理論在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5 王婷婷;從關聯(lián)翻譯理論角度分析林譯《浮生六記》的翻譯策略[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6 張玉婷;漢語會話他啟自修型修正的互動性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7 黃圓圓;《老友記》幽默對白的語用分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8 崔有為;以利奇和顧曰國為代表的英漢禮貌原則比較研究及其對跨文化交際的啟示[D];山東農業(yè)大學;2010年
9 徐雪琳;權勢關系的語用分析[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10 劉進;文化語境順應視角下劉姥姥話語英譯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何宇宏;中國詩歌的魅力與漢語的模糊性──研究筆記之一:字形論[J];長沙水電師院社會科學學報;1996年02期
2 楊光榮;模糊語言學:從定量到定性[J];福建外語;2001年01期
3 吳家珍;當代漢語模糊修辭探尋[J];國際關系學院學報;1994年04期
4 蘇遠連;英漢模糊限制語的分類和功能[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5 肖蔚;從認知語用看模糊語言與模糊修辭[J];湖南商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6 岑運強;語言和言語、語言的語言學和言語的語言學[J];漢語學習;1994年04期
7 王希杰;語言和言語問題值得進一步研究[J];漢語學習;1994年05期
8 姚俊;作為范疇變動語的模糊限制語——英漢對比研究[J];嘉應大學學報;2003年05期
9 樊寶英,李洪先;“格式塔”與文學審美品鑒[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2001年01期
10 韓慶玲,魏小偉;模糊理論與現(xiàn)代修辭學[J];臨沂師范學院學報;2000年01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吳秀蘭;;語用模糊的功能[J];大學英語(學術版);2006年01期
2 楚行軍;;語用模糊的界定[J];長春大學學報;2006年09期
3 謝紅桂;;論社會通稱的缺位與語用模糊[J];長沙航空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4 王閩汕;;探析言語交際中的語用模糊[J];宜賓學院學報;2006年10期
5 曹曉萌;;論語言交際中的語用模糊策略[J];南寧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6 翟學鳳;;語用模糊的認知觀[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年05期
7 褚萬新;;語用模糊的動態(tài)研究[J];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7年06期
8 蘇則坤;;語用模糊理論闡釋[J];浙江萬里學院學報;2007年06期
9 鄧文超;;語用模糊現(xiàn)象的分類及認知功能觀[J];宜春學院學報;2008年S1期
10 陳雅婷;;語用歧義策略與語用模糊策略[J];泉州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席曉青;;從語用模糊看幽默言語的生成[A];2005年十二省區(qū)市機械工程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湖北專集)[C];2005年
2 李軍華;許苗苗;;數詞的語用模糊范疇化及其成因[A];語言文字法制化、規(guī)范化、標準化、信息化建設——第七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朱青;理解言語交際中的語用模糊:一個綜合模型[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中雨;從關聯(lián)理論視角看日常交際中的語用模糊[D];黑龍江大學;2008年
2 李爽;從順應角度分析旅行廣告中的語用模糊[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3 胡胤;《紅樓夢》對話的語用模糊現(xiàn)象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4 劉小杏;言語交際中的語用模糊研究[D];河北大學;2007年
5 郭亞銀;論文學作品中的語用模糊及其翻譯[D];蘭州大學;2011年
6 蘇則坤;言語交際中語用模糊策略的分析[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7 鄒瑩;語用模糊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5年
8 沈靜楠;言語交際中的語用模糊策略分析[D];長春理工大學;2006年
9 袁麗娜;言語交際中語用模糊的順應理論研究[D];南昌大學;2011年
10 鐘文碩;語用模糊及其功能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08940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1089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