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語接觸下的百色右江區(qū)粵語變異研究
本文關(guān)鍵詞:多語接觸下的百色右江區(qū)粵語變異研究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百色市右江區(qū)粵語 語言接觸 變異 研究
【摘要】:百色市右江區(qū)是壯族聚居區(qū),粵語是城區(qū)主要交際語言,受到其他語言(方言)的影響,在語音、詞匯、語法方面都產(chǎn)生了變異。并且其也對其他語言產(chǎn)生了影響。
【作者單位】: 百色學院;
【關(guān)鍵詞】: 百色市右江區(qū)粵語 語言接觸 變異 研究
【基金】:2014年廣西教育廳立項項目《語言接觸視野下的百色市右江區(qū)粵語研究》(項目編號LX2014435) 2011年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桂西南地區(qū)多語接觸研究”(項目編號11BYY110) 廣西人文社會科學發(fā)展研究中心“桂滇黔越結(jié)合地區(qū)語言資源特色研究團隊” 2010年廣西人文社會科學發(fā)展研究中心一般項目“語言接觸視野下的桂西粵語研究”(項目編號KF2010029) 2012年廣西高校優(yōu)勢特色重點學科立項“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百色學院“桂西民族語言文化與譯界研究基地”研究成果
【分類號】:H178
【正文快照】: 引言百色市右江區(qū)位于廣西西部,系百色市政府所在地。與其交界的周邊縣份有:田陽縣(東、東南);德?h、靖西縣(西南);云南富寧縣(西);田林縣(西北);凌云縣(北);巴馬縣(東北)。我國第三次全國人口普查該區(qū)人口為32萬,有壯、漢、瑤、回等23個民族,其中壯族人口占總?cè)丝诘?1.12%[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梁敏;張均如;;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各民族語言的互相影響[J];方言;1988年02期
2 梁敏,張均如;廣西平話概論[J];方言;1999年01期
3 李啟群;湘西州漢語與土家語、苗語的相互影響[J];方言;2002年01期
4 韋樹關(guān);古幫、端、心母在廣西漢語方言中的特殊音讀[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5 李錦芳;論壯侗語對粵語的影響[J];貴州民族研究;1990年04期
6 嚴春艷;;白話為主 多語并存——淺論百色市右江區(qū)白話及語言接觸(一)[J];百色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7 羅美珍;論族群互動中的語言接觸[J];語言研究;2000年03期
8 覃小航;廣西粵語的線性分布和歷史成因[J];中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胡拓;葉建;;從水語詞匯看水族的歷史起源痕跡[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9期
2 王繼紅;;語言接觸與佛教漢語研究[J];安陽工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3 葉君;;語言接觸中的文化潛移與認同[J];長白學刊;2008年04期
4 陳偉;;從多語言環(huán)境中看以傣促英[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5 舒暢;;淺析韓語漢字詞成語類型及其翻譯[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2011年01期
6 彭澤潤,彭建國;“南嶺方言群島”:方言學的新大陸[J];郴州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1年06期
7 羅聿言;;雙族群社區(qū)中影響語言選擇的社會因素分析——以廣西武宣縣壯、客家雙族群社區(qū)為例[J];大家;2010年18期
8 Salikoko S.Mufwene,陳治安,馬軍軍;《語言進化生態(tài)學》評述[J];當代語言學;2004年01期
9 彭建國;彭澤潤;;湖南方言歷史研究[J];湖南社會科學;2008年01期
10 梁敏,張均如;廣西平話概論[J];方言;1999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肖九根;;從贛方言詞匯的形成與發(fā)展看其內(nèi)外運行機制[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2 郭一丹;;從“湖廣填四川”到西部大開發(fā):成都客家人的文化認同與變遷[A];族群遷徙與文化認同——人類學高級論壇2011卷[C];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雷;黎語志強話參考語法[D];南開大學;2010年
2 蘆蘭花;湟水流域漢語方言語音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3 袁善來;比工仡佬語詞匯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4 韋名應;桂東(林巖)壯語方言島語音研究:范式綜合[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5 韋學純;水語描寫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6 謝建猷;廣西平話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7 羅昕如;湘南土話詞匯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8 謝奇勇;湘南永州土話音韻比較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9 吳東海;傣語四音格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10 保明所;西雙版納傣語中的巴利語借詞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曹萍;府城官話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2 羅丹;桂南平話古入聲字演變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3 陳志學;壯語語詞視野中的農(nóng)耕文化觀念[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4 馬小平;人類學視野下生態(tài)移民的文化變遷[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5 張筠;西寧方言的民俗文化研究[D];青海師范大學;2010年
6 安曉茜;貴州民族雜居村落語言兼用現(xiàn)象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7 周寧;湖南省寧遠縣雙方言語音比較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8 吳秋蘭;露圩壯語漢借詞聲母的歷史層次[D];浙江大學;2011年
9 梁生;江華東陂梧州話名詞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1年
10 黃庭廣;德保壯語與清邁泰語稻作詞匯比較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未;;廣西靈川平話的特點[J];方言;1987年04期
2 梁敏;張均如;;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各民族語言的互相影響[J];方言;1988年02期
3 張光宇;?诜窖缘穆暷竅J];方言;1989年01期
4 詹伯慧 ,張日f;粵北十縣(市)白話的語音特點[J];方言;1994年04期
5 盤美花;富川縣“梧州話”考察報告[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S2期
6 張均如,,梁敏;廣西平話[J];廣西民族研究;1996年02期
7 戴慶廈;論語言關(guān)系[J];民族研究;1990年02期
8 陳乃雄;;五屯話初探[J];民族語文;1982年01期
9 張均如;;廣西中南部地區(qū)壯語中新借詞讀音的發(fā)展[J];民族語文;1985年03期
10 張均如;;壯侗語族語音演變的趨向性、階段性、漸變性[J];民族語文;1986年01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長壽;百色古城話今昔[J];廣西地方志;2005年01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韋萬忠;右江區(qū)實施國家旱作節(jié)水項目[N];廣西日報;2004年
2 記者 曾鐵強 通訊員 韋萬忠 黃程桂;右江區(qū)生態(tài)農(nóng)業(yè)一舉多得[N];廣西日報;2005年
3 通訊員 韋萬忠 記者 曾鐵強;右江區(qū)5500農(nóng)村人口告別飲水難[N];廣西日報;2006年
4 黃子攀 易楚楠;右江區(qū):農(nóng)村信息欄架起農(nóng)民增收之橋[N];廣西日報;2006年
5 記者 張東安邋通訊員 韋萬忠;右江區(qū)乘“十佳” 東風再創(chuàng)增產(chǎn)佳績[N];廣西日報;2007年
6 記者 張東安邋通訊員 韋萬忠;右江區(qū)水果蔬菜合并管理指導災后生產(chǎn)[N];廣西日報;2008年
7 ;右江區(qū)緊抓項目建設不放松[N];廣西日報;2008年
8 蘇元東 韋萬忠;右江區(qū)完成投資激增70%[N];廣西日報;2009年
9 記者 曾鐵強 通訊員 張輝 黃程桂;右江區(qū)涌現(xiàn)千余名“農(nóng)秀才”[N];廣西日報;2010年
10 記者 徐順東 通訊員 韋萬忠 黃程桂;右江區(qū)產(chǎn)業(yè)開發(fā)增強農(nóng)民幸福感[N];廣西日報;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何婉萍;百色白話詞匯研究[D];廣西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01086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1010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