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與路徑——法文學概念初探
本文關鍵詞:形式與路徑——法文學概念初探
【摘要】:美國"法律與文學"的運動開展近30年,為中國的法學與文學研究帶來諸多啟示,而中國的法學與文學研究又有著其獨有的特點。當今中國存在著法制文學和涉法文學等多個概念,卻沒有一個統(tǒng)一且上升到理論研究層次的學科概念。法學與文學在諸多方面具有同構性,這是建立法文學概念的重要理論基礎。
【作者單位】: 四川大學法學院;
【關鍵詞】: 法律與文學 法文學 同構性 研究路徑
【分類號】:I06
【正文快照】: 導論“法律與文學”(Law and Literature)是發(fā)源于美國法學理論界的一場學術運動。上世紀60年代,作為一門古老學科的法學在二戰(zhàn)以后社會經濟高速發(fā)展以及社會分工進一步細化的大背景之下,在與經濟學、社會學、政治學、女權主義等眾多學科的交叉研究中迸發(fā)了新的生命力與活力,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9條
1 馮象;;法律與文學(《木腿正義:法律與文學論集》代序)[J];北大法律評論;1999年02期
2 蘇力;孿生兄弟的不同命運──《法律與文學》代譯序[J];比較法研究;2002年02期
3 蘇曉宏;;法律與文學在中國的出路[J];東方法學;2011年04期
4 張云秀;;論法官的修辭[J];法律方法;2011年00期
5 龍宗智;為什么稱《圣經》是一部訴訟法教科書——司法審判在兩大文化中的意義比較[J];法學;2003年10期
6 顏研生;;淺議文學對法學教育的重要意義[J];法制與經濟(下旬刊);2009年04期
7 范玉吉;涉法文學:文學和法學共同視域中的文學族類[J];華東政法學院學報;2001年03期
8 萬毅;;“敵人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修正案》“一國兩制”立法模式質評[J];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12年05期
9 范本林;論法制文學的概念與特征[J];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0年06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戴璇;;司法判決書難以文學化[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年02期
2 洪浩;陳虎;;論判決的修辭[J];北大法律評論;2003年00期
3 王蓓;;法律文化何以從混亂走向融合——以《白鹿原》中的一個事件為例[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4 丁曉東;;走向詩性正義?[J];北京大學研究生學志;2009年01期
5 焦寶乾;;法律論證的幾個基本理論問題[J];比較法研究;2005年06期
6 熊德米;;模糊性法律語言及其翻譯[J];邊緣法學論壇;2006年02期
7 李相森;;《威尼斯商人》的法律解讀[J];邊緣法學論壇;2010年02期
8 覃淮宇;;法學第二專業(yè)培養(yǎng)的新視角——以廣西師范學院培養(yǎng)模式為個案[J];創(chuàng)新;2007年05期
9 劉漢波;;文學法律學研究述評與理論建構[J];重慶社會科學;2007年09期
10 李健;李巧英;;《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的悲劇色彩[J];大家;2010年1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7條
1 熊德米;;模糊性法律語言及其翻譯[A];邊緣法學論壇[C];2005年
2 宋杰;;對《維也納條約法公約》關于條約解釋規(guī)則的再認識[A];《WTO法與中國論壇》文集——中國法學會世界貿易組織法研究會年會論文集(五)[C];2007年
3 鄭磊;;論先決問題的司法判定模式——兼議民事訴訟中間裁判制度之完善[A];全國法院系統(tǒng)第二十二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11年
4 涂青達;;能動語境下訴訟原點的選擇——圍繞商品房銷售合同糾紛案裁判悖論的解釋與解答而展開[A];全國法院系統(tǒng)第二十二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11年
5 范玉吉;;毛澤東文藝思想對涉法文學的現時代意義[A];延安文藝與先進文化建設研究——“紀念毛澤東同志《講話》發(fā)表60周年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6 孫海波;;想象法律:兼評《馬背上的法庭》[A];當代法學論壇(2011年第2輯)[C];2011年
7 王蓓;;對《白鹿原》中一件往事的追問:他為什么一再要求被綁入獄?——在法律多元情形下,法律文化何以從混亂走向混合[A];全國外國法制史研究會學術叢書——混合的法律文化[C];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純輝;司法判決書可接受性的修辭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張偉強;法律制度的信息費用問題[D];山東大學;2010年
3 樊安;英美法理學中的整體性問題[D];吉林大學;2011年
4 熊德米;基于語言對比的英漢現行法律語言互譯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5 徐俊;版權侵權判定[D];復旦大學;2011年
6 王倩;媒體時代大、中學生處理暴力和色情信息的德育問題研究[D];南昌大學;2011年
7 施顯松;出入歷史之境[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8 夏丹;中國民事審判話語敘事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9 劉星顯;基于關系視角的法律與文學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10 趙靜;司法判詞的表達與實踐——以古代判詞為中心[D];復旦大學;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符超翔;法律史中的“闡釋”與“史料”[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劉莉萍;墮落與救贖[D];湘潭大學;2010年
3 梁繼偉;法律方法在公安機關偵辦邪教類案件中的應用[D];山東大學;2010年
4 李克江;元雜劇《竇娥冤》之法律視角解讀[D];山東大學;2010年
5 湯星亮;莎士比亞《李爾王》中的權力問題探微[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6 車一鳴;司法裁決的后果主義價值取向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7 李景健;法律與文學的關聯(lián)性問題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8 薛青;苔絲悲劇成因的法律批判[D];浙江大學;2011年
9 龔晨楓;法律與文學視角下的《簡·愛》[D];浙江大學;2011年
10 殷繼文;自由心證制度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寺田浩明;王亞新;;清代民事審判:性質及意義——日美兩國學者之間的爭論[J];北大法律評論;1998年02期
2 洪浩;陳虎;;論判決的修辭[J];北大法律評論;2003年00期
3 野田良之,戰(zhàn)憲斌;試論比較法文化學[J];比較法研究;1987年04期
4 滋賀秀三;中國法文化的考察——以訴訟的形態(tài)為素材[J];比較法研究;1988年03期
5 鄭紅云;;淺議法律與文學的關系[J];當代經濟(下半月);2008年06期
6 劉仁文;;敵人刑法:一個初步的清理[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7年06期
7 馮象;秋菊的困惑[J];讀書;1997年11期
8 卜衛(wèi);V-chip與美國的言論自由[J];讀書;1999年05期
9 沈玲萍,盧文道;王,F象的法律分析與司法探究[J];法律適用;1999年03期
10 龍宗智;上帝怎樣審判[J];法學;2000年04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卜谷 ,鐘華友;何家弘:法律與文學共舞[J];法律與生活;2003年14期
2 余曉明;文學與法律之間——以《白毛女》的文本演替為例[J];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3 張繼;;從法律視角解讀普羅米修斯的悲劇寓意[J];作家;2010年22期
4 陳文瓊;;論作為社會控制策略的“法律與文學”[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5 童珊;;從《紅樓夢》看清代法制[J];學習與探索;2011年01期
6 田璐;;法律與文學視角下的《檀香刑》[J];社科縱橫;2010年02期
7 蘇力;中國傳統(tǒng)戲劇與正義觀之塑造[J];法學;2005年09期
8 劉忠;;翻轉的程序與顛倒的當事人——正當程序理論的電影文本解讀[J];北大法律評論;2005年02期
9 陶斌智;;反思與重構:中國法律與文學運動三十年[J];作家;2011年10期
10 尹延安;;后現代主義視野下的“法律與文學”運動[J];電影文學;2009年07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7條
1 丁國強;法律分析與文學審視[N];人民法院報;2003年
2 胡水君;“法律與文學”:主旨、方法與局限[N];中華讀書報;2001年
3 朱蘇力;我喜歡的10種書[N];南方周末;2004年
4 朱偉一;文學與法律[N];法制日報;2003年
5 教授 郝鐵川;法律與藝術的差異思維[N];檢察日報;2001年
6 本報記者 李勇;期待中國的波斯納[N];法制日報;2002年
7 杰;“波斯納文叢”年底全部出齊[N];中國圖書商報;200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劉星顯;基于關系視角的法律與文學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梁健康;論“法律與文學”運動的后現代特征及其理論價值[D];華東政法學院;2003年
2 劉星顯;“法律與文學”的后現代之維[D];黑龍江大學;2009年
3 吳嶠濱;程序正義之再認識[D];廈門大學;2006年
4 景雯;雕花木盒引發(fā)的血案,有關上海的傳奇文本[D];復旦大學;2008年
5 付紅梅;“二拍”中的訴訟故事及其分析[D];西南政法大學;2008年
6 王林華;從《水滸傳》析中國傳統(tǒng)法律文化特征[D];湖南大學;2011年
7 李景健;法律與文學的關聯(lián)性問題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8 龔晨楓;法律與文學視角下的《簡·愛》[D];浙江大學;2011年
9 張?zhí)K楠;莎劇《奧瑟羅》的法律之維[D];山東大學;2013年
10 薛青;苔絲悲劇成因的法律批判[D];浙江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88294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882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