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之謎:夢或小說——兼論人文符號(學(xué)科)的相對論原則
發(fā)布時間:2024-04-20 01:05
弗洛伊德借助失誤動作的"意圖沖突"考察夢和藝術(shù),并借助后兩者所透露的無意識程式,即移置、濃縮、象征化等,探討性力或幼年的無意識記憶在其中的置換、宣泄或升華。其中,承擔(dān)外源性危機的自我和代表內(nèi)源性危機的性力兩個對立面在新的符號創(chuàng)作中獲得了調(diào)解、滿足和混淆,從而一定程度超出日常生活的壓抑和焦慮。這和昆德拉對歐洲小說"價值相對論"傳統(tǒng)的考察如出一轍。在悲劇作品中,代表理性秩序和快感沖動的兩個相對真理堅持自身絕對性,在激烈撞擊中奔向虛無主義之覆滅;在喜劇作品中,這兩個相對真理互相嘲弄抵消卻又反轉(zhuǎn)促成,在價值含糊和懷疑中新生出幽默的生存慰藉。兩者的文論觀透露了我們存在原初的夢想:生命和符號、思維與存在在精神沖突之上不分彼此的親密化一。結(jié)合卡西爾所說的語言的隱喻思維,這或揭示了人類語言起源于性力沖動和自我理想的對立同一,也暗示符號擁有跳出其邏輯壟斷性和價值極權(quán)化的人文活力以及在其美學(xué)生成中抵達生命偶創(chuàng)性的倫理自由。
【文章頁數(shù)】:13 頁
【文章目錄】:
一、“意圖沖突”和夢境論
二、小說與夢境的符號同源性
三、價值相對性和對立同一論
四、語言的起源和符號相對論
五、結(jié) 語
本文編號:3958645
【文章頁數(shù)】:13 頁
【文章目錄】:
一、“意圖沖突”和夢境論
二、小說與夢境的符號同源性
三、價值相對性和對立同一論
四、語言的起源和符號相對論
五、結(jié) 語
本文編號:395864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3958645.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