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求認同的焦慮——張愛玲心理解讀
發(fā)布時間:2024-01-08 17:39
張愛玲自成名之日起,就以其“傳奇”般的身世個性引起了人們的極大興趣,尤其是近幾年來,研究者越來越注重對張氏個性心理的挖掘,并取得了可觀的成果。但另一方面,當我們仔細審視已有的成果,又會產(chǎn)生相當?shù)牟粷M。不滿來自于兩方面,一部分文章的確能抓住張氏性格中的某個特點加以闡發(fā),而且也言之有據(jù),問題是張愛玲性格異常復雜,這些結(jié)論未免以偏概全,過于簡單化;而另一部分論著將張氏生平事無巨細一一羅列,固然顯得全面,但又缺少深層規(guī)律的挖掘。因此,盡管一時間張氏研究成為熱點,各種論著紛紛涌現(xiàn),實則仍有繼續(xù)深入的必要。本文在梳理前人成果的基礎上,運用社會心理學的基本概念——認同,通過對相關材料的深層解析和具體作品的解讀,試圖為張愛玲的心理歷程提煉出一個可供理解的立體的、動態(tài)的框架,并進一步指出認同的焦慮對其創(chuàng)作的重要影響。
【文章頁數(shù)】:2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導論
第二章 少女時代——失衡的精神
第三章 香港時期——惶惑與懷疑
第四章 上海時期——無奈與悲哀
第五章 海外時期——直面差異
結(jié)語
本文編號:3877354
【文章頁數(shù)】:2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導論
第二章 少女時代——失衡的精神
第三章 香港時期——惶惑與懷疑
第四章 上海時期——無奈與悲哀
第五章 海外時期——直面差異
結(jié)語
本文編號:387735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3877354.html